深沉敦厚,朴茂雄浑
2016-07-04耀文星
耀文星
当代的整体书风,“二王”面目可谓主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中,以“二王”书风入展、获奖的书家比比皆是。一种书风一旦成为潮流,良莠纷出,令人不免产生视觉疲劳。于大众而言,对这一类书家关注的兴趣也就逐渐减弱了。
近日,经朋友介绍,我读到张华东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当代书坛各流派、书风的消长,相对比较了然,所见亦不乏高手,但张华东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是引起了我浓厚的阅读欣赏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说,张华东先生在书法上的探索,与我对书法的认识每有契合。所以,久不愿作评论文章的我,提笔为张先生作一篇品评。
观张华东的书法作品,首先我感到他在选择自我艺术道路上的卓识。前文谈到,当代书法的整体风气是“二王”书风的泛滥,在潮流中,如何选择自我的艺术道路,考验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识见。在张华东的书法作品中,我感到他没有盲目去追逐“二王”书风,而是立足于“二王”往上追,去研究“二王”背后的传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知道,羲献父子,其书法的高度,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成就一定建立在更广大深厚的传统基础之上。可是今人奢言“二王”,有几人去认真研究“二王”背后的传统,去研究“二王”如何成为“二王”?一味临摹“二王”的作品,即便惟妙惟肖,难道不是刻舟求剑吗?显然,张华东没有人云亦云地选择这样的艺术道路,而是往上追,从“二王”的时代东晋上追西晋,从西晋上追两汉,从两汉上追上古三代。这样的过程走下来,使得他对“二王”书法的技法以及精神内核,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这使他的艺术与当代书坛的浮躁风气,明显拉开了距离。
张华东从“二王”书法往上追的过程中,尤其重视章草。从书法史字体演变的角度,章草在今草之前,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如《姨母帖》,也是章草笔势浓厚。即便在其中后期的各类手札中,章草的痕迹也是挥之不去。所以,从章草着手,就抓住了研究王羲之书法的命门。张华东的章草,得益于《平复帖》,并参皇象《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对近代王遽常等章草大家也有所取鉴。气息古朴、自然、淳厚,在古意盎然、苍茫雄厚间,还有种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章草作品里,我感受到他对西晋人用笔的古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书写此类作品,不用唐宋以来的提按法,而是常用使转法,运笔体现出绞转的特点,多波发式的用笔,尤其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毫无疑问,“古法”所产生的古朴、苍茫之感是提按法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张华东雄厚的书法风格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张华东有力的克服章草这一书体在取势上的缺陷,因为章草从隶书而来,每取横势,若纵势不够贯通,势必影响其流畅。张华东在注意到横势的同时,在纵势上以笔势的跌宕起伏和结字的纵横交错获得灵动和酣畅之美。这在技法上,有着一定的难度,也是其书法成熟和艺术上达到高度的标志。
章草之外,张华东还上追篆隶,尤喜上古三代金文那种朴茂深厚的艺术风格。对于他的这种追求,我以为,从书法史的源流上说,章草从篆隶而来,学篆隶则必须上追至三代,特别是西周金文那种遒劲雄美和含蓄凝重,更是博大的艺术资源,从这里面去取法,自可获得丰厚的营养。张华东写金文,无今人单薄之弊,笔笔中锋,凝重而骨力深沉,有种锥画沙、屋漏痕的美感。自清代金石学兴起以来,对上古三代甲骨金文艺术资源的取法,是近二百年书学发展的一大事因缘,书画大师黄宾虹尤其重视这一点。然而当代“二王”书法的整体潮流中,很多人不重视篆隶。当然当代书法不乏篆隶之高手,但如何将篆隶与行草融会贯通,则有待志者为之。张华东敏锐地发现这一艺术理路留下的空间,开始自我探索,我相信,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会取得很大的突破。在这里我想多说几点的是,今人有人主张碑帖结合,我认为这个导向是对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书坛的发展方向。但知易而行难,碑帖如何融合,则令人深思。我以为,无论从字体源流还是技法难度,将甲骨金文篆隶书法与帖学融合远比把魏碑和帖学融合更容易达到目的。因为从源流上说,甲骨金文篆隶都是庙堂书法,多出于文人之手(在上古三代为巫史,而后为文人学士),从甲骨金文到篆隶到文人帖学,其脉络是一以贯之的。而将民间的碑刻书法与文人法帖结合,则每每格格难入。前些年所谓的“流行书风”的总体性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回过头来,对于张华东来说,他选择追源觅流式的学习方式,一步步地从行草到章草到篆隶到甲骨金文;再回过头,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显然要明智得多。接下来,一旦进一步打开从篆隶到行草的渊源法门,进一步心接古人,以法接法,以心印心,他会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在张华东的书法中,我也看到了他在字体多样化、风格丰富化等多方面的不懈追求。张华东方处盛年,在各种字体、风格上的反复探索,对他将来在艺术上扩大深度和广度不无裨益。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读到他的小楷,其小楷取法钟繇,古朴而不失灵动;读到他对羲、献父子法帖的深入临习;还读到他随手写来的行草,淋漓畅达又不失雄厚。从章法上说,或斗方、或条幅、或对联,均能得心应手。总而言之,是五体皆能、形式丰富。目前,张华东从年龄上说,还处于苦志探索的阶段,随着年纪、阅历的不断增长,在以后的日子里,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也是可以预见的。
我与张华东先生素昧平生,只是就其作品加以评论,很多是个人的私见,不知张先生以为然否。昔人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项”者,也正在于被说者有诸多可评、可说之处。仅以小文求证于张华东先生,向张华东先生学习,也遥祝他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艺术简历
张华东: 男,1964年11月生于安徽阜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书艺术委员会委员,阜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阜阳市文联委员,阜阳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外草书展、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获最高奖)、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书法》杂志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提名奖、获安徽省 “ 皖军百强 ”“篆书二十家”“安徽书法发展贡献奖”;出版《张华东书法评鉴》《华东文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