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阅读鉴赏四步走

2016-07-02孙粉林

关键词:诗文抒情古诗文

孙粉林

【摘要】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项目。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其实,对高中生在鉴赏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阅读鉴赏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古诗文 阅读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42-01

一、正确理解文句,做好鉴赏准备

这是最基础的一步,要让学生根据平时所积累的文言知识理清文意,回忆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特别是一些关键语句和容易出错的易混淆的地方。如《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的三次抒情,理解这三段是把握韩愈丧侄之痛的关键,但第二次抒情中有多达十几个“其”字,有作代词、有作副词、也有作连词的,如果这些“其”理解出错会直接影响到对作者情感的分析。

二、抓住关键词语,重点把握分析

古文中的表述对象较好把握,最主要的是对表述对象的言行进行琢磨。《赤壁赋》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一个“愀然”、一个“正襟危坐”不仅写出了苏轼听到萧声之后的惊异程度,更是为下文兴致被扫后展开讨论作好铺垫,从而使文章转入对人生哲理的畅谈,使文旨突显。而诗歌中的语言则是形象化的语言,有“诗家语”之说。要重点分析诗句中的几类词语:①动词,特别是一语双关或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个拟人手法的“怨”字,既体现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是作者之意。②修饰意象的词语,特别是一些形容词和副词。“一片孤城万向山”,以“孤”写尽环境之孤苦;“润物细无声”同样以“细”写出自然万物之情趣,形象贴切。③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典故及倒装使用的词语等。它们往往都是作者感情的直接或间接表达,起着强调和增强语气的作用。总之,这几类词语都是理解诗歌背景、创作意图及意境的关键,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找准表达技巧,恰当分析效果

表达技巧的恰当运用是古诗文能流传于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把握应主要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方面入手。①抒情方式通常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很多作品中二者兼有。直抒胸臆学生较好把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对间接抒情有两种方式应特别注意:一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二是托物言志,这些只要稍加注意也能把握。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诗文中很多描写对象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如“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柳树、落日、古道、边关等本身就由传统积习而带有抒情色彩,有一定的内在含义,学生应加强积累。②修辞手法在诗文中常见的有比喻、拟人、通感、互文、对偶、夸张、对比等,特别是夸张与对比对于彰显文章主题,体现作者思想情感有很好的作用,在阅读时要用心体会。③在表现手法上诗文中特别是诗歌中常见的有借用绘画艺术的烘托的手法,援引史实经文的用典,巧妙融合的虚实相生等。《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四、结合诗句内容,体味诗歌情理

古诗文有抒情的,有叙事的,也有说理的,需要特别关注其中的思想感情及阐释的道理,考题中选取的诗文不会是艰涩难懂的作品,一般都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所以对作者思想感情或处世理念的把握必须重视创作背景与作者人生经历、创作风格。找出诗文中的典故、特殊意象加以体会,综合前面几点的分析结果,不难得出作者溶入的感情为何,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其中的道理。在主观鉴赏时一定要注意到三点:①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朱熹《观书有感》、杜甫《春夜喜雨》等;②李白飘逸潇洒,杜甫沉郁顿挫,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是把握整体诗文的重要条件;③注释,短短几字都是出题人的暗示,会有有价值的信息,一定要仔细研读。

猜你喜欢

诗文抒情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会抒情的灰绿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约会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