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前激趣”促高效课堂
2016-07-02赵金香
赵金香
摘 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能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呢?本文就此问题从课前注入“音乐味”,课前植入“文学味”,课前注入“人情味”,课前引入“生活味”四方面例谈课前准备艺术,从而实现以“课前激趣”促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前;激趣;课堂;高效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近年来,为了追求优质理想课堂,一直强调教师的备课,强调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等等,可课堂上也仍常是沉默一片。教师常喊“无味、无味”,学生也常叫“无趣、无趣”,因此,教学的有效及至高效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促使教学有效、高效有多方面因素,而“课前激趣”就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好途径。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通过“课前激趣”来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
一、课前注入“音乐味”,给语文课堂蓄情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音乐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运用音乐,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大量刺激对学生发生作用,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上和艺术上的“共鸣”。而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就让学生接触倾听与课文相关的歌曲、音乐,会给学生大脑提前注入相关的美的词汇、美的画面、美的乐感,这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感受到“美”,提前给课堂“蓄情”。
例如,讲述课文《桥之美》这一说明文,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把握课文内容,陶冶高雅生活的情趣,我在上课前两天就布置学生去搜索、倾听有关桥的歌曲,并记录下相关的歌词,这样布置,学生很乐于去做,竟然还有的学生高呼:“老师,我喜欢听歌!”过了两天,等我上到《桥之美》这一课时,课堂气氛竟意想不到地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听了关于桥的歌曲并看了视频,那些桥好美啊!”有爱好唱歌的学生站起来竟唱起了歌曲《北京的桥》:“北京的桥千姿百态,北京的桥汇丽多彩……”同时大屏幕放映我提前准备的北京各地桥的图画来配合学生的歌唱,从学生虽稚嫩却熟练的歌曲中生动地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把枯燥的说明文一下变得生动形象,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讲授课文非常顺畅。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并简单的“课前准备”便给课堂注入“音乐味”,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深刻,使课堂达到高效。
在教学《黄河颂》之前,我联系音乐老师提前教唱《黄河颂》、《我们是黄河泰山》等,待课堂上结束前,全班一起合唱“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歌词感情真挚,优美动听,感染力强,近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在讲述课文《云南的歌会》前,我布置学生学唱《蝴蝶泉边》,在课堂上同样收到了一般讲解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课前植入“文学味”,让语文课堂飞扬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的日益程式化、标准化使本应接近文学欣赏的课堂几近成了中考习题训练课,不用说缺少美,就连乐趣都可遇不可求。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和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运用好课外阅读,让学生多接触文学,让学生头脑中多些“文学味”,就会使课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文《孤独之旅》一直让我感动,那“荡人心心魄的音乐美、邈远空灵的图画美、细腻感人的人性美”。(曹文轩语)无不令我痴迷、陶醉。可第一次给学生教学此课,学生并没有过多的感动,甚至有些茫然,我不禁开始深思:是课文中那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压迫着学生,还是那沉闷不语的主人公威胁着学生……后来我提前在假期便布置学生阅读曹文轩小说《草房子》,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简要赏评。再次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茫然的表情,取而代之的竟是异常的激动,课堂较为活跃。曾有一段课堂实录:
师:曾经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独子杜小康,“家底最厚实”在杜小康身上有何体现?
生1:杜小康曾是草房子的“领头羊”。
生2:他是孩子们个个羡慕不已的“大班长”。
生3:他曾有油麻地孩子们中第一辆自行车。
生4:他还有帅帅的皮带。
课一开始,学生们竟一反初三沉默的常态,呈现出的却是化被动为主动,化沉默为活跃的蓬勃场景。这是学生们从小说《草房子》中所得到,这一对话无疑是给有效课堂设置了一个大大的耐人寻味的“药引子”。
在欣赏课文中环境描写时,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更有一位爱探究的学生谈到:“我喜欢《草房子》,喜欢那里面的人物,可是我曾嫌那里的环境描写太多,曾去查阅资料,有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那是作家曹文轩说的:‘我是一个很在意风景描写的作家。因为我认为,人物的行为、性格、情绪离开他生于其中的自然环境,是无法得到了最彻底的解释的。”此刻,我彻底被孩子们课前的“乐于投资”感动了。
是阅读,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审美鉴赏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是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给学生植入“文学味”。的确,课外阅读不仅和语文教学相得益彰,而且会使语文流光溢彩、魅力无穷。而课前阅读文学作品更可促使语文课堂“飞扬”,促成其高效。
三、课前注入“人情味”,让语文课堂灵动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美妙境界。中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少,情感体验不够丰富,对文学作品中一些和他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情感内容就不能做到比较好的体会和产生共鸣。而影视作品直观形象,利用音乐声响光影变化形象地表达情感,使这种蕴涵于人物或景物中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内化为个人体验。因此,观看影视作品也不乏是一种好的激“情”手段,而我更倾向于“课前投入”,提早给学生注入“人情味”,为课堂教学“引路”,从而让语文课堂更灵动。
如在教授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前,考虑到原小说中英子的线索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英子的成长历程,我下载了根据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改编的电影,给学生观看。也许,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枯燥,也许学生们更青睐于直观视频,学生们看得极投入,观后,同学们还不时地吁嘘不已,而我则不多“插足”。课堂上,学生们读到“英子”都显得兴奋,似乎“英子”已成了他们的“老朋友”了。课堂上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气氛异常活跃,无论是英子的成长,还是爸爸的“挚爱”,学生们都说得很好,找得很准。而作为老师的我,讲得不是很多,因为学生已经被“激活”了,确切地说是被课前的观看影片激活了,因此,我也就不那么“累”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
再如,学到九年级的课文《音乐之声》时,我干脆利用课前时间给学生观看外国电影《音乐之声》,.,学生很感兴趣。主人公玛利亚热爱唱歌,活泼欢快的天性,总是显得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影片中美丽的画面,生动的场景,使玛利亚的形象如在学生眼前。这样的“课前准备”的确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影视形象与现实物象的酷似感让影视在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和对景物所蕴涵的情感意义的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揭示和表现有时比小说逼真,比小说更真实。所以,课前利用影视来给学生注入“人情味”,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容,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课前引入“生活味”,让语文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只有适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细细玩味,做好课前的充分的“热身”、激趣,那么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在课前布置预习时我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由于课前时间充分,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写得很精彩,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待到上这一课时,便由学生自身切实的体验、具体生动的描绘——《我心中的乐园》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饰和清新的层次。由于学生课前有充分的体验,很快便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课堂气氛分外活跃,学生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可见,“课前热身”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它为激活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然,要想给语文课堂“生活化”,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景,充分注重课前的有效准备,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头脑中有“生活”,那么实现课堂的“生活化”,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不是天方夜谭了。
其实,“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王荣生《〈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例评议》)我只是觉得语文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是立足于“合适”,追求的应该是“有效”。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的激趣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而“课前”必要的激趣也正是这一本位的体现,我也正在努力把握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从而促成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2.《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出版2012年1月版
3.《语文学习》2007年3月版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邓卫国《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李照兴《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7.贾龙第 方海玲《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8.董占武,《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温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