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探索
2016-06-30赵晶晶林琳
赵晶晶 林琳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的概念及活动载体创新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民办高校党建活动载体,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要创新理念和思维,提高对活动载体作用的认识;创新活动载体内容,提升党建工作感召力;创新活动载体形式,增强党建工作凝聚力。
【关键词】 民办高校;党建;活动载体;创新
党建工作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具体而言,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可依托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组织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等形式开展。在民办高校党建中,如何充分发挥党的理论的政治指导性作用,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工作实际中,“活动载体”这一运行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的概念
载体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将多种要素结合起来促进发展目标实现的加入物,其承载功能和催化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和具体项目组成了党建工作载体的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党建工作的载体是一种运行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机制。高校党建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充分展现党组织活力、提高党组织感召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从本质上看,民办高校的产生就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创新是民办高校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建是民办高校育人的灵魂,创新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民办高校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1、塑造民办高校良好形象的有力手段
社会普遍存在对民办教育的偏见思想,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个人素质怀有诸多质疑的现象。党建活动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在加强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党员“忠诚、踏实、品学兼优、思想政治水平高”等素质,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拟录用员工的个人素质要求,这一优势使得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以党建活动为载体的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塑造民办高校良好政治形象的有力促进。
2、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建设水平和政治信仰为目标。民办高校党建活动是党员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抓手。将党建活动的培养目标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相结合,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对加强民办高校党建综合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党员处于青春期,信仰尚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党性修养不足,面对各种社会思潮,辨别力不强,对党的认识尚不充分,易出现迷茫、困惑的情况。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些特点决定对大学生党员单纯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指导较难达到提高学生党性修养的目标。党的教育模式必须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先进性理论灵活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建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客观上造成学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足,亦导致党建工作在活动载体建设与创新上受到一定限制,出现一定的问题。
1、认识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在民办高校中,专职党建干部及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任务往往都放在辅导员身上。因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影响,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部分辅导员忽视党建工作的活动载体对大学生党性培养、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党建活动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党员也因认识不明确而在党建活动中表现为兴趣索然,缺乏激情与活力。
2、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民办高校的各项经济来源多为自筹,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学校负责人要考虑成本与支出的关系,致使在党务人员设置上多是兼职,分管党务工作的教师只有少量时间来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校内活动多于校外实践、外在宣扬多于贴近实际、过分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等。在活动组织中,党小组的作用未能完全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出现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吸引力差,组织要求与实际参与“两张皮”,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组织归属感。
3、党建经费少,活动开展受到制约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经费支持,各单位党建经费普遍比较困难,有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设置党建专项经费,而是将党务经费融于学生活动经费当中,无法满足学生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虽然部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各高校在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包括党建经费,但因民办高校的特殊性,经费难以落实。没有经费保障,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必然受到影响。
四、创新民办高校党建活动载体,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
1、创新理念和思维,提升对活动载体作用的认识
党建活动是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大学生党员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充分开展党建教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党员有机会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党性修养,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创新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提高对党建活动在党员培养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通过政策、资金等给予大力扶植,使党建活动这一有力载体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大放异彩。
2、创新活动载体内容,提升党建工作感召力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在立足党的理论与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生需要和兴趣的同时,经过充分调研,创新开展能够有效教育引导学生、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党建活动。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党的光辉战斗历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组织大学生党员参观知名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与“三观”教育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党员聆听先进事迹报告、参观先进事迹展馆,与幼儿园、敬老院等联谊,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与假期社会实践工作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希望工程、下乡扶贫活动,使大学生接触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人民的意识。
3、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提升党建工作凝聚力
部分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入纸不入脑等问题,为提升党建工作凝聚力,更好地为党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民办高校必须创新党建活动形式。以网络教育形式为依托,创新开展党建活动载体形式,如在党建网站、红色微博中设置党史课堂、党员心灵驿站、好书推荐、党建要闻、党校培训等模块,建立微信平台,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思想交流、疑难解答的便捷渠道。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形式。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员与党组织的血肉联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大学生学习争优、实践创新、遵章守纪、弘扬正气的良好品格;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品格,规范做人准则;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民办高校要紧密围绕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这一工作,求真务实,大胆思维,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 任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探讨[J].教育观察,2016(2)12-13.
[2] 唐百锋.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2)177-179.
[3] 徐燕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53-54.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81-)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林 琳(197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