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文献述评

2016-06-30陈雪媛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农民工现状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城市融入作了界定,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认为,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与农民工进城热度成反比,进展缓慢。制度、体制层面对农民工的歧视仍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决定性因素,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也阻碍了其城市融入的程度。所以,要推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解决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文献述评

一、城市融入的界定

从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标志之一就是: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大量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的工厂之后,实现了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由农民转为工人,从此在城市中完成其自身再生产和代际再生产。梁波、王海英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界定为“空间、身份与认同的转换”。他们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本质就是多重空间的重叠与转换,包括个人身份、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这是一种社会认同的维度转换。通过这些维度的转换,可以看出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单向性和复杂性。(梁波、王海英,2010)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根据美国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对未来移民与主流社会关系问题的探讨,可以将城市融入分为“同化论”和“多元文化论”两大流派(李明欢,2000)。主张“同化论”的学者认为,对移民而言,接受和融入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价值,摒弃流出地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传统的习作方式,才能实现同化和融合。“多元文化论”派别的学者则认为,移民有能力将其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拥有的社会经历和价值观念带入生活地,从而重新塑造其生活地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任远、邬民乐将融合定义为一种过程,即具有异质性的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乃至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与适应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的。(任远、邬民乐,2006)本人认为,以上学者将重点放在一系列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消费实践、个人习惯等等非制度性因素上,而根据中国当前的实景,由农村村民转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中,制度性因素亦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及其衍生社会制度都是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壁垒,因此,城市融入的内涵还应包括这些制度性因素。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社会整合方面、农民工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入方面、多维度系统方面等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现状,运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下面就部分学者的研究作一简要述评。

王春光从社会整合方面,通过体制、社会生活行动、社会心理层面将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概括为“半城市化“。流动的农民工城市融入仅仅局限在经济系统,而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制度系统却将之拒之门外,行动、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市民存在明显区隔。“民工潮”自1980年之后兴起,农村流动人口就被当做纯粹的、单一功能的就业者和劳动者,被制度和城市限定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大多从事非正规就业,他们是有限地参与进城市的劳动分工中,并没有与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从而融入城市社会中去。(王春光,2006)农民工“半城市化”的问题在于虽然他们进入城市,在其中工作和生活,但是城市只把他们当做经济活动者,仅仅将其限制在单一的经济领域中,没有把他们当做具有公民身份的主体,选择性的忽视“人”的多样性。从体制上,阻隔其获取基本的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权利,从生活和社会行动层面上说,将其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社会和文化活动之外,从社会认同上说,对他们进行有意无意的贬损甚至妖魔化。根据波兰尼的整合理论,半城市化的半整合性就体现在政策制度、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行动、社会心理层面。

梁波、王海英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态概括为“边缘与隔离”。如果说学术界的共识是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度较低,农民工受到多种社会排斥,包括城市各种制度机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城市市民的不同待遇,使其被日益边缘化与隔离,形成了城市社会中新二元结构。(梁波、王海英,2010)这与王春光所论述的半城市化社会整合意义相当。但是除此之外,梁波、王海英认为即使是在经济系统,农民工也未真正实现经济融入。农民工收入低、工资被拖欠、被克扣是其在城市社会面临的重要经济难题。他们还提到了,农民工经济融入低还表现在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食宿条件不佳,处在这样的劳动市场,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使其长期处在非正规就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被不断贬低的劳动价值同时带来的是社会地位低下、消费能力差、没有文化活动等几乎阻断了城市融入的途径和方式。

也有研究者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和水平,通过测度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指标,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了较大进展。(王桂新、沈建法,2008)从量化的数据测量来看,自第一代民工潮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的确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何军的研究结论,新老农民工在城市融入方面的代际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归属感。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

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是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这是社会排斥的显性因素。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与户口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于流动人口的排斥,限制了其长期进入城市进行再生产的渠道,这在客观上说明农民工没有进入城市制度体系。城乡二元体制则区隔了市民与农民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利,甚至可以说城市体系中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丧失对农民工的安排的。制度上并未真正承认农民工的市民身份,并未安排其在城市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融入城市生活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任远从社会资本、社会排斥、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状况四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他认为,移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中被普遍认为的城乡收入差别、就业机会差别两大因素是阻碍这个群体融入城市的因素,相反的是,任远认为,在移民初期,这两个因素是促进内群体互动的社会资本,可以拉近内群体的互动范围,随着居留时间的延长,流动人口的生活空间扩大,其互动范围也逐渐从初级群体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从乡土社会网络的内在同质性逐渐转化为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这有助于流动人口更深层次的融入城市生活。(任远,2006)这与“多元文化论”者的观点较为相似。内群体的暂时性互动是为互动范围的逐步扩大提供初步的条件,由同质性逐渐转为差异共存的融入空间。根据任远的观点,制度的差别未必就是阻碍,只是为质变提供量变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也就是充分利用内群体的强关系促进外群体的弱关系的由弱转强,即实现社会融合。

随着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高于老一辈,主要是在生长环境、受教育背景、价值观念方面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他们在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道路上的决定也与老一辈们截然不同。在自我认同方面,新生代们主观意愿上不愿意回到农村,对自己是农民身份不认可,更愿意将自己塑造成城市市民。社会心理层面亲近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倾向于主动接受城市社会,这使其在主观意愿上愿意融入城市,逐渐形成与城市市民的强关系。根据现代化理论范式,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放弃原有的乡土性,视城市融入为人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是人生状态的提升。但是,在这种范式下的融入程度也仅仅只是略高于老一辈,原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本、素质禀赋难以与城市现代化要求契合,且大部分新生代的自身再生产仍然是在乡村社会完成的,与城市市民的交流、融合的信息与能力和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成为处在城市现代化和乡村传统化之间的双重边缘人。(唐斌,2002)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入城市已超30年,代际间的更替也已轮换几次,然而,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却与农民工进城热度成反比,进展缓慢,虽有成效,但是处于边缘化的尴尬状态未根本改变。制度、体制层面对农民工的歧视仍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决定性因素,进而,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也阻碍了其城市融入的程度。推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融合,受到制度安排、社会网络、劳动力市场、文化价值的综合作用影响,在流动人口大量聚集和长期居留的背景下,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解决问题。我们坚信,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让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03.87-94

[2]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05.107-122+244.

[3] 梁波,王海英.城市融入:外来农民工的市民化——对已有研究的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0.04.73-85+91.

[4] 何军.江苏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01.52-59+111.

[5] 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03.91-98.

[6] 王桂新,王利民.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06.99-104.

[7] 王桂新,沈建法,刘建波.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01.3-23.

【作者简介】

陈雪媛(199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城乡关系.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农民工现状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