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高水长

2016-06-29雍也

四川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前辈

雍也

国学大师雍国泰先生是一位前辈高人:才学见识高,品德境界高,情趣格调高。是一位“大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格局大;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胸襟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气量大。作为他的学生和晚辈,我十分有幸瞻其风采,受其教诲,得其指点,获其德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人虽已驾鹤西去,却让我辈感念愈深,景仰愈增。

前辈“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大度从容,气沉声宏,不仅学识渊博 ,人品高洁, 而且出口成章,幽默机趣,令人爱戴而又使人亲近!他七十余岁为我们授课讲述古典诗文时,仍然精气神十足,黄钟大吕,意味深长,眉飞色舞,妙趣横生,让人着迷。至今记得他对《伯兮》一段文字“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翻译:

自从阿哥上了东方战场,

阿妹的头发就乱得像鸡窝一样!

哪里是没有潘婷洗发露摆在闺房,

同志哥吔,

我哪来心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几句妙趣横生的翻译让一个个情窦已开的年轻人笑得前仰后合,同时也牢牢掌握了诗歌的精神内容。

又如,他将《长恨歌》里“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讲解成:“春天里贵妃跟着皇上游山玩水,夜晚成为皇上的包场主角,从此,原来勤奋学习的皇上再无心思上早自习了!”引得当时正为上早自习苦恼的学生们会心大笑不止,其实他也是借此委婉规劝青年学子:要勤奋刻苦不要贪图安逸!

听一位师弟讲过一件事,一天前辈正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授《关雎》,眼睛扫视教室后,发现有一位女生正在专心致志地一针一线织毛衣。老先生停下来,身子靠在讲台前,探头望着女生,学生们都以为即将爆发一阵暴风雨。不料却听到他笑容可掬地点评道:“我们有一位同学学了这首情诗后,马上付诸行动,已经在为情哥哥亲手织毛衣了!嘿,小姑娘,小心点,不要把手戳到了哟!”全班大笑,女生马上羞红着脸乖乖收手。从此他上课再也没人开小差。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种对待不认真听讲甚至无视自己“辛勤演出”行为的气度、态度,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艺术,让人至今感佩不已!

我大学毕业后,得悉老人常来成都儿女家小住,多次热情邀请他来龙泉赏桃花,吃农家乐,他都回答:“算了,岁数大了,腿脚不便,麻烦得很!”。令我怅然若失!后来,我从他子女口中了解到,他的确是因为我参加“革命”不久,怕给我“添麻烦”而不愿来。五年前,他90岁又到成都后,我再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请他,不想他却欣然应允,并朗声对众人笑曰:“恭敬不如从命!反正老子也去不了几次啦!”来龙泉后,和我等一帮众弟子“走马观花”,谈古论今,不亦乐乎!并且喝酒时主动“发号召”,频频干杯,让人再一次领略到先生“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风采!

据了解,前辈近二十余年 “归隐江湖”后,看书练字、饮酒赋诗,呼朋唤友,游山玩水,简直就是个活神仙! “每次他们一帮老头子出去耍,都是他抢着买单,大手大脚惯了!”,保姆经常批评他并向亲友告他的状。每有门生故旧去看望,必定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后才放行,“以尽地主之谊”;而且从前辈所作《连宋访大陆有感》、与魏明伦“作对”而成《对不起》等诗文看,这其间他还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去年在他葬礼上,他的老友郭绍岐向我们“揭发”了他“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往事。一次与他们二人都有关的集中批斗会议结束后,郭和其他被批斗的人都灰溜溜地打道回府。“嘿,郭老师!你年纪轻轻咋也混到右派队伍来了哟?!”回头一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右派分子雍先生在小声招呼他。短短一句问候,有对“反革命战友”的“阶级情谊”,有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欣赏怜惜,还有对这场运动的“黑色幽默”。此情此境,其情其义,其肝其胆,让郭感佩不已!二人遂成莫逆之交。

前辈的言谈举止,体现的是他永远年轻锐气的心态,真诚坦率的性格,潇洒倜傥的风度,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宽厚仁爱的为人,让人倾倒不已!

前辈思想人格极独立。臧否人物、议论史事不落窠臼,著书作文喜欢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他古诗文功底极深,文辞意境义理俱佳。在我看来,其诗在杜甫之沉郁顿挫外,还有李白之潇洒俊逸,实为大家手笔。其老年信笔所作、在《中华诗词网》上广受好评的《览六十年前旧照》(“一纸欣然展旧容,青年负气出隆中。若非先帝有三顾,诸葛沉沦与我同”) 可见一斑。版主塞上白衣子评曰:“服此老不但少年负气,且老年亦如此”。作为他的弟子和晚辈,我的看法却与此不同:这里既有追忆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壮志凌云的自信、欣慰,更有随时浮沉怀才不遇、时乖命蹇的悲哀、不甘;表面是强调客观、忽视主观,实际上是抒写身世浮沉之悲、时代变幻之殇;在翻案文章中含有对命运之神的嘲讽,在豪侠之气中含有壮志未酬的痛楚!其情感与陆放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而最终“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异曲同工。读其诗,感其运,叹其才,念其人,实在让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人生之多艰”!

至今记得我与他的第一次深入接触。二十余年前,大学时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古代文学考得很好,前辈把我叫去,连称“后生可爱”,“孺子可教”!满意之色溢于言表!并一再叮嘱我要用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告诫我要惜时,“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还问我空闲时间是去图书馆还是歌舞厅?是打牌、“泡妞”还是“苦练杀敌本领”?并正色曰:“‘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求学期间千万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面! ”

后来他不知从哪里了解到我家境不好,生活比较困窘(虽为家门,在他给我们授课之前并无相交相识),于是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家里,说:“我对好学上进的农家子弟一直青眼有加。你父母要供你和两个弟弟读书,负担很重,非常难得!以后每月我领退休金后,你到我这里拿10块钱去打零用。”并叫我每周周末到他家打一顿“牙祭”。我感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因为老先生一个月的退休金除了生活费和付给保姆工钱等开支外,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后来了解到我还仅是他“阳光照耀”的穷困学生之一。

毕业之前,我拿着笔记本上他家,请他为我写几句赠言。他没有立即提笔,而是让我把本子放在他书房里。第二天我接过笔记本一看,突然间感到原来写满同学间离愁别恨或者空洞祝愿的轻飘飘的笔记本变得十分厚重、十分珍贵——赠言所写不是三言两语,而是满满一大篇;不是满纸套话,而是句句指向明确;不是轻描淡写,而是语重心长(个别词句甚至还加了着重符号):

社会是一所百科大学,一切要从头学起。

人要适应社会,社会不可能适应你。

人适应社会不能百依百顺、兼收并蓄,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灵魂。违心之言,违心之事,不能说也不能做。

做人要有长远打算,不能得过且过,庸庸碌碌。

人要虐待自己,空闲是对生命的浪费,“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过人也不远矣”。

困难环境常常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而安逸享乐是自我毁灭。

业务要过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要有才能,方能免于庸俗,因为庸俗的根源在于不学无术。

朋友友只求无害就行了,求友如我则无友。找对象则须慎之又慎,万万草率不得,渺小、自私、狭隘、庸俗,不识大体,只求享乐,无事业思想,无长远打算,这样的人决不能结为伉俪。

人生一世总要有所作为,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否则虽长命百岁,终究不过是太仓一鼠。

……甚望勿负所望! ……

可以让前辈欣慰的是,我虽然生性驽钝,但却一直牢记并努力实践着您的教导,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最后一次见到前辈,是去年他95岁高龄时卧病在床,在医院里抢救。这时候,他已经神智不清,几乎不能认出亲朋故旧;吐词不清,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时候的他已经象被浓雾愁云遮蔽的太阳,光芒不再;象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被吞没;象荒原中的火苗,很快就会被风吹灭。刚见面时他一脸茫然,问我:“你是哪个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他终于认出了我和我爱人。我们俯下身子,贴近他,看着他不再富态而是十分消瘦的脸庞,望着他不再炯炯有神而是几乎深陷的灰暗双眼,听着他不再底气充足而是含混不清的话语—令人惊异的是到后来他的表达竟然渐渐清晰起来—他从被子里伸出指头“坚定”地宣布,他要活一百岁!他谆谆告诫我,要廉洁奉公,当清官好官(他显然还记得我是“八品芝麻官”!他一贯痛恨官僚,但对我的职业从无非议,只叮嘱我要干好事、干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不干亏心事)!他甚至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幽”了我爱人一“默”:“你咋个还是那么漂亮哟?!”——这是什么情境、什么情怀、什么情感!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个曾经蓬勃的生命如今油尽灯枯的无奈,感受到他对生命之光的深情留恋,感受到他对后生晚辈的殷切期待,感受到他生命之花凋谢时依然光彩照人!

他严谨的学风,足为学人效仿;他雄健的文风,足为著者师法;他仁厚的家风,足为后人传承;他欣赏的清简清廉政风,足为为政者施行!他是教师的楷模、学者的翘楚、后生的标杆、家族的骄傲!

他不是儒者,亦是儒者;不算雄才, 实具雄才;不是大家, 不逊大家!

前辈之恩,树我育我!

前辈之德,光风霁月!

前辈之风,山高水长!

猜你喜欢

前辈
三思而后行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某种绿曾至家门
能赢吗
朱江洪:将董明珠带入争议的“前辈”
《人民的名义》采访语录
久久地等待
前辈好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