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拇指一族”大学生拖延症的原因剖析

2016-06-29赵芬

考试周刊 2016年47期
关键词:奖惩剖析现象

赵芬

摘 要: 新常态下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拖延现象,有必要深层次剖析大学生“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宏观环境、家庭环境、压力、任务本身的性质与特征、奖惩大小与奖惩及时程度的外在原因和以人格、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原因这两部分剖析原因,分析现状。

关键词: 拖延症 “95后” 原因

信息化时代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充斥眼球也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拖延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大学校园里也不例外。目前大学生及班集体中拖延现象以各种方式存在,比如:在最后期限的凌晨赶着写作业;作业间隙玩手机;课堂上忙着刷“人人”或“微博”;没衣服穿的时候才不得不去洗,等等。更让人着急的是:一些学生存在学习、生活上的拖拉现象并且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拖延一下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响生存,就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那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如何治疗呢?这一直困扰很多人。而且,拖延现象如此严重下去将是一种病态,很可能引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原因,为“95后拇指一族”应对拖延症夯实基础。

一、拖延症的内涵辨析

当代心理学家面对“拖延症”这一抽象的概念,所给出的定义是:“当事人有意识地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拖延症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拖延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不是胁迫的也不是突发事件导致的;其次,拖延是延后推迟已经计划好的行动,具有回避性;最后,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明明知道没有适当的理由并且会带来不利后果,还是会选择拖延。

《拖延述评》一文中,给拖延症分类为:“从拖延的对象上来说,分为四种不同的拖延:(1)学习拖延;(2)生活次序拖延;(3)迅速决策拖延;(4)强迫性拖延。”[1]学术界也有研究者将拖延症分为:鼓励型、逃避型和决心型。鼓励型即享受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快乐感;逃避型者选择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回避失败的恐惧,却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在别人看来是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的一面;决心型者常常是没法下定决心,用不下决心回避事情的拖拉。

新常态下“95后拇指一族”大学生的拖延现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⑴他们对那些即将要完成的任务有明确的完成意愿;⑵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不及时完成,而是拖着不实施,在他们眼中看来这个是人之常情,不会带来恶劣影响;⑶在他们拖延完成任务的同时具有极强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二、大学生“拖延症”现象产生的原因剖析

多媒体时代下,“95后拇指一族”大学生拖延现象越演越烈,这一特殊群体的拖延行为是怎么产生的呢?学术界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归纳和理性分析,从内在和外在这两个方面分析“95后拇指一族”拖延症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剖析

1.宏观环境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各种机遇和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已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较多,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大学生面对压力,并在这样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手机、音乐等很容易使他们从任务中脱离开来,表现在完成作业和任务方面与新常态的生活快速节奏不相适应的现象。

2.家庭环境

每个人除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家庭、学校、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父母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拖延的行为。如:父母若喜欢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或是对孩子期望过高,会造成孩子适应不良,会形成暂时性拖延来逃避现实;父母若总是责怪孩子,不断给孩子传递怀疑的信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孩子变得不自信失去勇气,于是拖延成为他们逃免责难的安全方法;有的家庭模式中父母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一味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时而久之,孩子会逆反,同时一旦父母不在身边陪同,孩子就会失去主心骨,不知道如何操作,这样导致孩子陷入拖延行为。

3.压力

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的安全感比较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受骗的压力等得不到缓解,任务越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就越容易拖拉,拖拉后又会产生压力,这样陷入恶性循环中。

4.任务本身的性质与特征

大学生完成任务的性质与特点会影响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情绪,这样会间接地为大学生拖延行为埋下伏笔。如:对于高中基础薄弱的自主招生学生来说,任务较难的容易引起拖延;一些任务完成的时间太久,也会影响到大学生执行的情绪,意志力不强的学生会选择暂时的逃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也会导致拖延。

5.奖惩大小与奖惩的及时程度

一般情况下,奖惩大小和及时程度的高低与大学生是否拖延成反比例。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趋利避害成为大学生的本能,如果任务的完成得到及时的认同与奖励,那么他们就更趋向于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另外,高校都实现学分制、选课制,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独立完成,这样集体概念淡化,缺少朋友、同学的支持与相互影响,就普遍存在自制力差,很多学习任务推到明天甚至更久完成。

(二)内在原因剖析

1.人格

综述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显示: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及责任心与拖延相关,其中责任心更是特质拖延的根源[2]。①拖延与神经质和严谨性有关,严谨性较低的个体,缺少胜任感,做事缺乏条理性,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较低,从而产生拖延。②拖延与责任感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内向性格与拖延呈正相关的关系。③神经质分值越高的人情绪控制性差,面对任务和压力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会采用尽量向后拖延任务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神经质分值越低的人虽然情绪稳定,但缺乏时间的紧迫感,也容易拖拖拉拉的。

2.完美主义者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行为,完美主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他们不愿意急急忙忙地开始,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才开始工作,如果要求过高,不太切合实际,那么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会产生焦虑,便会拖延。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低估自己对任务的胜任力,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体验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3]。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太过于注重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自己的考试成绩、行为结果,常常感到焦虑,自尊心又特高,拖延的方式就成为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维护自尊心的小锦囊。

以上从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两方面分析了“95后拇指一族”大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目的是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拖延现象,并找出原因,这样利于帮助自己找到应对拖延症的策略,尽早摆脱拖延症。

参考文献:

[1]蒙茜,郑涌.拖延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4).

[2]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11.

[3]陈洪岩.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73-257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15 FYHLX46)。

猜你喜欢

奖惩剖析现象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