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需分析的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

2016-06-2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重庆

廖 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 400067)

基于供需分析的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

廖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400067)

〔摘要〕目的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重庆市南岸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列联表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方式意愿中有55%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有2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有25%的老人愿意社区养老。83.3%和84.1%的人分别认为经济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老人相比于低收入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只要有子女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了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2个及以上子女更偏向于社区养老。多子女老人最理想居住方式是独居,但与子女居住于同一社区中,可享受子女和社区双重关怀。愿意低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55%,愿意有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30%。被调查对象对精神层面需求较大。针对“需求最大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问,除了卫生保健(占41.5%)、生活照料(占18%)等传统的养老需求外,被调查对象还对文化生活娱乐(占27.5%)和教育咨询、精神慰藉(占10%)等精神层面有较大的需求。被调查对象选择为他人服务的仅占3%。结论在养老意愿上,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对社区养老认识不足,消费动力不强,老人的社区服务和参与意识不够;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但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内容传统且层次不高;服务主体中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少,社区服务专业化不高。

〔关键词〕重庆;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供需分析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2010年就已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1〕。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成为西部地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2〕。截至2014年底,重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5.25%;老龄化程度位于全国首位〔3〕。近五年来,重庆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11.56%增长到2014的13.03%;截止2014年底,80岁以上高龄老人93.38万,占老龄人口数14%;预计到2050年,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084万人,同时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71万人〔3〕。

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目前对社区养老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有观点认为,它不是家庭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社会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的一种在家养老模式〔4~6〕。也有观点认为,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中的机构养老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7~9〕。笔者认为社区养老实质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居家享受社区中各类服务主体所提供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从经济上为老年人节约开支,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与乏力,创造劳动就业机会。重庆市是西部地区率先推行社区养老服务的城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雏形,但总的来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为进一步完善重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以南岸区60岁以上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80%。性别结构:女性55%,男性45%,男女比例相当。受教育程度:高中文凭10%,拥有大学文凭占25%,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段:60~75岁占62.5%,以低龄老人为主。收入背景:月收入1 000~3 000元的占77.5%,3 000元以上的占22.5%,收入水平中等。职业状况:工人占37.5%,教师或公务员占12.5%,务农37.5%,个体户占12.5%。

1.2工具根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对象,自行设计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调查表。除设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外,还借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的“六个老有”表述,综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岳颂东对老年产业8个领域的分类,并结合马斯洛关于人的5个层次需求的理论,将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分为了五类:生活照料需求(代购、助行、照料看护、助餐、保洁、维修)、卫生保健需求(上门医疗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咨询、救助门铃、助医)、文化娱乐需求(旅游、阅览、桥牌、茶室、文体活动)、教育咨询服务和精神慰藉需求(聊天陪伴、老年大学、法律和心理咨询)、为他人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包括了家庭、社区、政府、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五个主体。设计了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分量表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分量表。

1.3方法运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 α为0.878,表明该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主要采取频数分布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列联表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养老方式意愿中55%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2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有25%的老人愿意社区养老。 83.3%和84.1%的人分别认为经济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考察经济收入和子女对养老选择的影响,列关联列表发现,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老人相比于低收入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其中老人子女数量和养老服务选择关联列表如表1所示,可见有子女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了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2个及以上子女更偏向于社区养老。访谈了解到多子女老人最理想居住方式是独居,但与子女居住于同一社区中,可享受子女和社区双重关怀。社区养老服务消费意愿调查表明,愿意低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55%,愿意有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30%。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程度调查表明,针对“选择需求最大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问时,发现有41.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卫生保健,27.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化生活娱乐,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生活照料,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教育咨询和精神慰藉,另有3%为他人服务。

表1 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和子女数关联列表

2.2社区服务供给调查(1)社区服务供给程度调查见表2,大部分项目供给不能满足需求。(2)社区服务项目供给文体调查。社区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中,政府占54%,社区居委会占56%,营利机构占62%,志愿者和非营利组织占25%。(3)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满意度调查中,选择一般的54%,不满意的占36%,满意的占10%。(4)开放性意见调查。针对“对社区养老服务有什么看法”提问时,78%的人提到了“服务项目少”、63%的人提到“服务不专业”、32%的人提到“资金缺乏”。

表2 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比例和供给比例调查结果表(%/%)

3讨论

社区养老服务选择意愿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对社区养老意愿不强。虽然认可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比例有所增加,但整体而言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人们的首选,而且老人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

总的来看,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服务需求还有差距,主要体现为社区服务大部分项目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社区服务项目内容传统,服务层次低,忽略了老年人寂寞空虚、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缺乏对社区养老的正确认知是造成社区养老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约 95%左右老年人接受并享受于社区养老服务,而调查中发现社区养老意愿不多,消费意愿不强,多数老人对社区养老概念不清。这也说明政府、行业、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还不够。社区应当组织老人以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转变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和消费观,让他们意识到老年人应当注意社会参与,融入到社区服务之中,积极主动地适应和享受社区服务,同时发掘自身价值,既成为社区服务的需求方,在身体力行的条件下又成为社区服务提供方,从而“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创新社区养老服务形式是满足社区养老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老年人的养老消费需求直接决定了老年服务项目发展方向。基于老年需求多样化,一方面社区应不断丰富和补充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如提供长期或短期托养、临时照料以及帮助出行、帮助购买、保洁等生活服务。另一方面重视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老年学习教育,积极组织社区老人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老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区互助服务意识。社会分层理论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如经济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年龄、身体状况不同其需求出现差异性。基于此,对不同生活需求的老年人采取多样化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创新和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如针对无人照料的老人创办社区寄托所。随着老年旅游热潮的兴起,针对身体健康、有休闲旅游愿望的老人,创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异地养老的“候鸟式”服务。针对有婚介需求的孤寡老人,创办老人婚介所,为老年人提供婚介服务。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是解决社区养老供需矛盾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员是社区养老的“软件”,只有他们的专业性得到了保证,社区养老的高水平和高质量才会有保障。重庆市开设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学校少,现有的社区服务队伍的现状是年龄多以40~59岁为主,学历多为初高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88%以上的从业人员为女性,人才结构不合理,且缺乏专业化培训〔10〕。因此,应该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1)对现有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建立资格准入制;(2)创建服务培训基地,对非专职的社区服务工作者如志愿者、下岗职工等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用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3)在地方高职和普通高等院校中增设养老服务专业,培养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促进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和年轻化。

加强社区建设资金保障,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合作机制是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措施。资金来源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大瓶颈。社区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助、社会筹资等多个类别。现有社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补助,而政府财政投入能力相当有限,目前对于社会筹资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利用还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壮大志愿者队伍,政府和社区积极发展和引进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不但可以补充资金来源,还能利用民间力量吸收更多的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和层次,弥补政府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失灵,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政府、社区、家庭、盈利机构形成多元化的社区合作机制。

4参考文献

1杨燕绥.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6-9.

2新华网.重庆慢慢变“老” 每5个重庆人中就有1位老人〔EB/OL〕.新浪重庆,http//cq.sina.com.cn/news/b/2014-10-19/detail-ianfzhnh3232128.shtml.

3重庆晨报.养老机构全市共有1408所,床位16.8万张〔R〕.新浪重庆,http://cq.sina.con.cn/news/economy/2015-07-30/detail-ifxfpcyu4949927-p2.shtml.

4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9):1-7.

5孙树菡,葛英.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4):28-31.

6李春.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会机构养老的问题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

7张江洁.基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探讨——以“社区为依托,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J〕.时代经贸,2012;(6):69.

8吴来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推进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1-5.

9王镇.社区养老模式初探——以徐州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3;(7):25-6.

10成希.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015-03-16修回〕

(编辑袁左鸣)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QNJJ1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KY201512B);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4SKP09)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0-2494-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0.087

第一作者:廖益(197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重庆
重庆客APP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