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本源设计教学活动
——以中班健康活动“牙虫快走开”教研为例
2016-06-28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王翠萍陈小峰孙锡霞
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王翠萍 陈小峰 孙锡霞
回归儿童本源设计教学活动
——以中班健康活动“牙虫快走开”教研为例
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王翠萍陈小峰孙锡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但在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教师说幼儿听”“教师说幼儿做”成人本位的教学现象。下面以中班健康活动“牙虫快走开”教研活动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顺应幼儿的需要,在“回归儿童”理念下优化健康活动的。
一、教研背景
有一段时间,各个中班均有幼儿出现了蛀牙。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牙齿保健的知识和行为,中班年级组设计了课题为“牙虫快走开”的健康教学活动(蛀牙主要原因是口腔细菌入侵牙齿所致。考虑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将细菌称为“牙虫”)。试教后,我们发现整个活动表现出教师对幼儿学习的高度控制,即幼儿是通过教师的说教,间接地获取保护牙齿的知识。整个活动既缺少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又缺乏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于是,我们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顾荣芳教授的指导下,对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反思与探讨,并用“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活动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然后,用新的活动设计进行第二次试教,取得较好成效,顾荣芳教授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见附1)。
二、活动分析
1.活动目标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第二次活动目标对活动过程的导向作用有了如下变化:
(1)引领活动的方向从关注幼儿“了解蛀牙”走向关注幼儿“体验参与”。目标的这一变化使得活动过程从第一次活动以教师高控为主的接受式学习走向了幼儿自主发现式学习,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2)引领活动的组织形式由幼儿个体式学习转向群体交往、分享式学习。中班幼儿已经由过去的个体学习逐步走向了合作式学习。因而我们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在活动目标上新增了“乐于与周围同伴分享刷牙的感受”。
2.活动准备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第二次活动准备有如下特点:
(1)故事由教师选择转变为幼儿自主创编。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材料对幼儿的主体性有重要影响作用。因而,在第二次活动准备时,我们放弃了传统故事《小熊拔牙》,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创编了绘本故事《赶走牙细菌》。实践说明,幼儿创编的绘本故事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教具由单一支架转变为多维支架。所谓支架,是指活动中提供的适宜的环境、材料等,用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第一次活动主要依靠故事《小熊拔牙》这一教具,缺乏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第二次活动增加了牙齿模型、牙刷等操作性材料,并且创设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情景,让幼儿通过自主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活动过程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第二次活动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的形式由讲授式转变为探索式。第一次活动的全过程都显现了教师“高控”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用“听老师讲,看老师做”的方式来告知幼儿正确刷牙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机械式的模仿来练习。显然,教师是牵着幼儿“一路前行”。中班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更多是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出发,因而,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策略,给予幼儿更多操作、探索的空间来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内容。如环节二的设计:先组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刷牙的方法,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随后教师公布刷牙的正确方法,最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2)活动的价值从单一转变为多元。《指南》要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第一次活动的价值局限于健康领域的单一维度上,缺乏领域之间渗透的潜在价值。第二次活动增加了延伸活动:音乐游戏“蛀牙虫,快走开”,这就为表演区域的活动埋下伏笔。
三、活动感悟
1.发现幼儿兴趣,使活动由预设转向生成
回归儿童本源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活动是幼儿自主生成的,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的,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因而,所有活动都应该是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本次活动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是来源于幼儿,并且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丰富经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达到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
2.找准基点,过程由幼儿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其中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点。找准了这一基点,幼儿就可以从过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式学习,逐步走向探索、经历的主动学习。比如第二次活动中,使用幼儿自主创编的绘本故事,让幼儿在盥洗室通过操作来体验刷牙等方法,帮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附1:顾荣芳教授对第二次活动的点评
“牙虫快走开”是一节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健康课,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他们的日常经验,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积极性也比较高。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能用猜谜语、故事导入、话题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萌发保护牙齿健康的意识,并能提供机会来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选用故事时也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拔牙故事,而是独具匠心地使用了本班幼儿自主创编的绘本《赶走牙细菌》,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自然引入“坚持刷牙”的生活习惯。整个活动中,教师比较重视与幼儿展开互动,如用了猜谜游戏、故事欣赏、角色体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的有机融合。总体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体现了“幼儿经验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幼儿探索在前,教师追问在后”的理念引导。并且,活动并不是就此戛然而止,教师在后续的活动中考虑了区域活动、家园联系等内容,延伸了整个活动的时空范围和教育价值。
附2:幼儿自创绘本故事《赶走牙细菌》
月月不愿意刷牙,每次妈妈让他刷牙,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一段时间后,牙细菌爸爸钻进了月月的牙齿里,大吃月月牙齿里残留的各种好吃的东西。几天后,正好是月月的生日,月月吃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蛋糕,有巧克力和牛肉干,还有薯片。吃完了月月还是不愿意去刷牙,跑到了床上去睡觉。在月月睡得又香又甜时,牙细菌妈妈和孩子都钻进了月月的嘴巴里,吧唧吧唧地吃着月月嘴巴里残留的食物碎屑。没过多久,牙细菌一家把月月的牙齿弄了一个小窟窿。月月疼醒了,忍不住叫醒妈妈。妈妈拿来了牙刷,告诉月月牙刷和牙膏是和牙细菌们作战的最好武器。从此,月月每天坚持早晚刷牙。不久,牙细菌一家都被月月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