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里行间的早期院史

2016-06-28朱赛虹

紫禁城 2016年5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

朱赛虹

字里行间的早期院史

朱赛虹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研究文献学、书籍史。

紫禁城历来是出版重地,明、清、民国及至现当代,出版成果丰硕,且各代之间的过渡短暂,形成了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民国时期都有哪些出版物?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透射出哪些历史信息?

两座皇宫博物馆的「出版热」

《西清续鉴》封面及内页

从整体来看,民国初年,国内的「博物馆」稀若星凤之时,故宫之内就存在有两座性质相近的皇宫博物馆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一九四八年二者合并),而且都以整理出版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作为重要院务,相辅相成,捧出一道又一道世代共享的文化「盛宴」。

首先是一九一四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乃是北洋政府将原紫禁城「外朝」部分辟出所设,后改为「国立博古院」,除积极筹划一切事务外,兼筹并顾扩充印品。自一九一六年开始,古物陈列所出版《历代帝王像》,之后又陆续有《西清续鉴乙编》《宝蕴楼彝器图录》《宝蕴楼藏鉴拓片》《宝蕴楼彝器影片百种》《宝蕴楼名画影片百种》《历代名人书画》等谱录、册页、目录、书法、碑帖、画册、明信片、地图、游览指南类出版物不断推出,对传播国粹、弘扬和普及传统文化都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接着,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履行其新式博物馆所赋予的各项职责。虽然政局不稳,经费困难,初创的故宫博物院常常处于紧张与动荡之中,但在临时董事会与临时理事会的主持与推动下,院属各馆处的职责和分工渐趋固定,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和总务处等相继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学术成果,《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故宫周刊》《故宫书画集》《故宫善本书目》《文献丛编》等等,各种图集、谱录、书目、索引、书影、规章、汇纂、编译、刊物、明信片、导览说明等也相继出版,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

《宝蕴》

两座皇宫博物馆「出版热」的重大意义在于,明清两朝统治中国近五百余年,大内典藏的皇家珍宝无数,外间无从得见,相关学术发展遂成无本之木。两馆分掌盛京、避暑山庄和大内文物,在出版方面皆秉持宣扬、荟萃、阐扬文化的传播和共享理念,出版物售卖却不单纯为盈利,这使得封闭五百年之久的珍稀文化资源像开闸般源源流向全社会所有民众,不仅惠及当代,而且利泽后世。

寰宇共享清宫秘藏

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物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出版发布文物的门类多。以综合性刊物来说,一九二九年创办的《故宫周刊》,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出版了五百一十期,每期四版,栏目固定,七年中发布了文物三十大类,其中:影像二十二类,包括理事小像、画像(附行乐图)、名画、法书、折扇、织绣、版本、碑帖、瓷器、铜器、玉器、景泰蓝(附珐琅)、剔红、雕刻、文具、时计、戏衣切末、铜印、清钱、匾额、建筑、杂件等;文字八类,包括考据、专著、史料、笔记、校勘、目录、剧本及其他。一九三六年改刊后名为《故宫旬刊》,每月三期,每期一张,至一九三七年共出版三十二期,发布绘画、法书、折扇、碑帖、瓷器、铜器、文具、钱币等文物八大类。一九二九年九月创办的《故宫》(月刊),每期固定发表二十件文物,一共发行四十四期,共发布绘画、法书、折扇、档案、碑帖、瓷器、铜器、玉器、景泰蓝(附珐琅)、雕漆、雕刻、文具、铜印、建筑、杂件等文物十五大类。

《历代名人书画·第一集》封面及内页

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物的第二大特点是公布的文物数量多。仅在《故宫周刊》《故宫旬刊》《故宫》(月刊)三刊发表的文物,依次就有四千八百三十八件、二百一十件和八百八十六件,共计有五千九百三十四件。

就某一类文物的发布情况来说,以书画类文物为例,《故宫周刊》《故宫旬刊》《故宫》(月刊)共刊载两千两百三十八件,《故宫书画集》四十六期刊载了九百四十件,《故宫名扇集》十期刊载了两百件,加之《名画琳琅》《宋元画萃》《历朝画幅集册》《故宫名画竹集》《故宫名画梅集》《历代功臣像》《郎世宁画》《宋人法书》《法书大观》《宋四家墨宝》《宋贤书翰》《宋贤笺牍》《宋贤遗翰》《宋诸名家墨宝》等出版物所载,书画类文物的总发布量应在三千七百件以上。

《故宫导游》封面

《金薤留珍》

《故宫周刊》一九三五年第四百八十七期刊载的「宋马远画竹涧焚香(四朝选藻之一)」

《故宫旬刊》一九三六年第一期刊载的「清画院画十二月令图之五月景」

图书馆的善本古籍,则以整理、编目、重印和编研等成果形式向社会发布,如影印《天禄琳琅四库荟要排架图》《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目录》《故宫善本书影初编》,系统发布《故宫善本书目》《故宫普通书目》《故宫所藏殿板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故宫方志目》及《续编》等古籍善本书目。所有书目信息按照不同类型的古籍采取灵活而又规范的分类、著录、编排,呈现出与旧时封闭式目录截然不同的面貌,终解大众一睹珍秘之渴求。系列校印重印本则将全文出版以便研究。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年刊》(一九三六年)

《故宫钟表目录》内页

《故宫》(月刊)

文献馆整理、编纂、编译的清宫档案同样满足了社会各界的期盼,《掌故丛编》《史料旬刊》《文献特刊》《文献论丛》《文献专刊》等,系统发布清代专题史料。《清内阁旧藏汉文黄册联合目录》《清军机处档案目录》《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图目初编》《升平署岔曲》《升平署月令承应戏》《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太平天国文书》《清代文字狱档》《清季教案史料》《清嘉庆朝外交史料》《清道光朝外交史料》《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和《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等,都是整理一批发布一批,总发布量达数万件,总字数达数千万,至今都是研究清史的必读之作。

《宋元画萃·第二册“山水之一”》封面及内页

《名画琳琅》内页之「元顾安拳石新篁」

《故宫善本书影初编》内页

《文献特刊》中的“光绪甲辰科金榜之一端”影像

民国时期的系列出版物,都是文物点查整理后的成果,是积极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结果,精心策划编排,印制装帧多样,体现资源优势的定位,兼顾史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珍贵性,同时体现出版的及时性和紧迫性,展现出全员参与的局面和故宫博物院早期开展的多项工作。

《文献特刊》中的彩色插图“至圣林图”

当时很多民国出版物还曾多次再版,《故宫书画集》等就印行过多次,初版六百五十本,再版、三版各印五百本,四版时还印行了一百本,说明当时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清代文字狱》《筹办夷务始末》《故宫周刊》《故宫旬刊》等再被影印,直至近年,《文献丛刊》《史料旬刊》等还在影印,仍是研究者们必读常翻之书。

除却文物本身珍贵外,书画类文物有发表后原件南迁的情况,如隋代董展《三顾草庐图》、唐代李昭道《曲江图》、五代滕昌佑《牡丹》、宋代马远《秋江渔隐》、明代沈周《庐山高》、清代佚名《院画十二月月令图》等一大批文物。因此,这些书画类文物在大陆始发还具有其特别的意义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它们就已经让各界先睹共享了。

《文献丛编》

从故宫出版物看民国时期的皇宫建筑

博物馆的要素包括建筑、藏品、人员、文献等,对于故宫来说,皇宫建筑和古物的传承保护无疑是最核心的要素。故宫博物院建院初期的建筑什么样?当时有无修缮呢?

在《故宫周刊》《故宫五年经过记》等书刊中,还保留着数百张建筑影像,忠实地记录了部分建筑原状和修缮前后的状况。如文渊阁楼上和楼下内部还是《四库全书》未南迁时连楹充栋的盛况,寿安宫正殿殿本库原状,中正殿对面的西花园、惠风亭、建福宫及其内部、抚辰殿及其内部、宝华殿等还是未曾烧毁前的原状,此类图像真是极难见到。还有未修葺的斋宫正宫、西里间北面,新修葺的斋宫外部正面、前廊正院、后廊,新修葺的英华门、英华殿、琉璃鹤屏和菩提树碑亭,以及新修葺的神武门西角楼、角亭,大高殿门前及两亭,都十分难得。

《故宫周刊》自一百零三期起,还独辟蹊径地为建筑上的「匾额」开辟了专栏,至三百三十二期止,断断续续刊载匾额的原状照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系列:坤宁门、宁寿宫、建福门、建福宫、交泰殿、体元殿、宁寿门、翊坤宫、颐和轩、宝华殿、摛藻堂、钟粹宫、承乾宫、绛雪轩、皇极殿、乐寿堂、长春宫、太极殿、景仁门、景仁宫、坤宁宫、养性殿、宝相楼、养性斋、钦安殿、天一门、正大光明、仁洽道丰、敬佛、学诗堂、壶天宣豫、智珠心印、熙天曜日、云润星辉、道德堂、怡性轩、阅是楼、导和养素、太和充满、澄心正性、绥万邦、境静心清、膺天庆、庆云斋、和神茂豫、德洽六宫、乐道堂、淑慎温和、养和殿、元和殿、延和门、延洪殿、导和怡泰、畅音阁、古鉴斋、履和门、文渊阁、静观斋、翔凤为林、汇流澄鉴、寿国香台、钟粹门、储秀宫、锡庆门、惠风亭、敷华门、柔嘉肃敬、赞德宫闱、丽景轩、同顺斋、福佑无疆、春华门、重华门、寿安华门、慈荫楼、禊赏亭、隆宗门、斋宫、龙光门、英华殿、景福宫、浴德殿、皇极右门、启祥门、集卉亭、凤光室、猗兰馆、堆秀、日精门、景福门、北上门、集福门、长泰门、咸熙门、咸熙左门、永庆门、漱芳斋、百子门、基化门、大高玄门、永和宫、永康左门、绥祉门、广德门、斋宫门、昭福门、承光门、广生左门、昌祺门、乾清门、顺贞门、英华门、贞顺门、慈祥门、养性门、迎瑞门、大成左门、咸若馆、咸福门、临溪亭、益寿斋、履禄绥厚、九天应元雷坛、德阳门、平康室、咸福宫、重华宫、绥寿殿、长康左门、四神祠、寿安宫、承禧殿、永祥门、慈宁门、御书房、承乾门、绥福殿、翊坤门、琼苑东门、浮碧亭。距今快一个世纪了,现在匾额的状况与当时原状相比有哪些变化,尽可一目了然,又因未见其他书籍刊载,愈发突显其珍贵。

《故宫摄影集》内页

出版物中记录的那些院史人物

作为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作古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功绩经常被后人所追忆,但这些院史涉及的人物的样貌如何?在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出版物中,尚可看到那些当时的院长、部门领导、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理事会成员、院内同仁、军、警、来访外宾、聘请的专门委员等人员的身影。比如《故宫周刊》第一期先刊载了「孙总理遗像」,第二期刊载了「本院理事长李石曾(煜瀛)先生小影」,接下来第三至三十三期,五十五、五十六、八十各期,每期刊载了一位理事的小像,依次为易寅邨(培基,兼院长)、蒋介石、谭组庵(延闿)、阎百川(锡山)、吴稚晖、胡展堂(汉民)、蔡孑民(元培)、庄思缄(蕴宽)、熊秉三(希龄)、王亮畴(宠惠)、江叔澥(瀚)、张溥泉(继)、黄膺白(郛)、张汉卿(学良)、赵次陇(戴文)、宋子文、马云亭(福祥)、恩克巴图、冯焕章(玉祥)、张静江、沈兼士(兼文献馆副馆长)、薛子良、汪精卫、俞星枢(同奎,兼总务处长)、李玄伯(宗侗,兼秘书长)、马叔平(衡,兼古物馆副馆长)、鹿瑞伯(钟麟)、胡若愚、于右任、张玉衡(璧)、戴季陶、何敬之(应钦)、柯凤荪(劭忞),总共三十四位,包括了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任命的二十七位故宫博物院理事及理事会推举的十位理事中的绝大部分,很多人还在社会各界担任要职,其中李煜瀛、汪精卫(易培基代)、蔡元培(蒋梦麟代)、鹿钟麟、张璧、俞同奎、沈兼士等还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在其他书刊中是见不到这样集中的「阵容」的。

《故宫周刊》刊载的影像“故宫匾额之二十八(同顺斋)”

出版物中记录的那些历史事件

一部故宫博物院院史,已经翻到第九十个年头。从早期的溥仪出宫,到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物品,故宫博物院草创,文物南迁……亲身经历者都数不清、道不完这一桩桩一件件,更何况后来的非当事者呢?幸有《甲子清室密谋复辟文证》《故宫已佚书画目录三种》《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故宫已佚古物目录二种》《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赴英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记》《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参观记》,以及《故宫周刊》所载《故宫博物院记略》、历年《故宫博物院工作报告》等书刊,可以弥补许多历史遗憾。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职员录》内页

以吴瀛的《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一书为例,该书记载溥仪出宫、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博物院之草创、维持时期、奉方管理委员会、南北统一接收时期、国府颁布院法正式组织等重大院史事件,均属早期珍贵院史资料。

《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还配有大量插影,如溥仪出宫后军警分组出发查封宫殿、神武门前宫女出宫、宫中女仆出内右门、瑜瑨二老妃箱笼运出神武门情形、溥仪出宫后军警分组出发查封宫殿、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同人、十五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欢迎庄思缄先生、十六年奉天政府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十七年国府统一北京故宫博物院接收时期欢迎革命领袖及各方同志、十七年故宫博物院接收时期欢迎李总司令宗仁戴委员季陶、故宫博物院欢迎易院长培基、溥仪出宫时宫内概况、军警分组查封宫殿、庄先生蕴宽致内务部龚总长亲笔函、吴稚晖先生任组长之组单及清册、袁世凯手批清室优待条件墨迹、复辟案文件、故宫博物院成立纪念、李理事长煜瀛等演说、十八年十月廿四日李理事长款待中外来宾参观时之御花园、十八年双十节故宫博物院成立四周年纪念、又来宾中之各国公使在乾清宫陛前摄影等,就像纪录片般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处分无关文史物品经过概况》《故宫博物院三次标卖残废金质器皿经过情形》《故宫博物院处分皮货售出清单》《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南迁物品清册》《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南迁图书清册》《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章制汇编》等,记录了各次事件的过程和资料,是经过整理和印刷的档案史料,多是未定价的非卖品,弥足珍贵。

出版物中记录下的首次文物大清点

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〇年,故宫博物院完成了院史上的第五次文物大清点,一百八十余万件文物电子成果在故宫博物院网站「故宫文物总目」栏目中向全社会公布,这是继前四次文物清点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那么,早期的文物清点是如何进行的?所幸,民国出版物中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第一次文物清点的成果。

作为刚由皇宫转型的新式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其首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由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查皇宫遗留的各种物品,登记造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的成员,除前文提到者以外,还有范源濂、葛文浚、绍英、载润、耆龄、宝熙和罗振玉诸位。清点成果最终汇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一九二五年起陆续编了五年,一九三〇年出版。按故宫方位分为六编,每编二至九册不等,每册含一殿至多殿不等,共二十八册,所含信息量极大,既有每件物品的数据信息,还有数据之外的历史信息。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三种》内页之“赏溥杰书画目”

先来看数据之外的历史信息。当时参加清点的都有哪些人?有何具体职责和分工?有哪些纪律要求?如何实施?该书每册前除有《凡例》说明该书分编、册、卷外,还载有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议决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物件规则》十八条,回答了上述问题。

举例来说,其中有七条确定了点查人员的范围、数量、职责分工、职务分配方式等,如:清点人员必须包括委员长、委员或其指定代表,监察员,各院部所派助理员,委员会聘请之专门家或事务员等四部分人员;点查时分组,每组分为执行及监视二部,其职务之分配临时确定;每组人数及组长由委员长临时指定;每日应分若干组,每组应执务之地点,由委员长先一日指定;每人应隶何组,按各部人员分配,用抽签法抽定;每组人员排定后于进内执务前,均须在办公处签名并须佩戴徽章等。

有六条规定了点查纪律,如:室内工作时不得单独游息,不得先进或后退;室内工作时,监视人员须分立于执行事务人员之间,不得自由来往于事务地之外;室内工作时不得吸烟;组员有违背规则时,监视人员得报告于委员长及监察员处理;点查作息时间、每日点查时限、超出时限办理、必要时周日加班等。

另外还有三条规定了点查物品的具体做法,如:登录时每种物品上均须粘贴委员会特制之标签,一面登记物品之名称及件数,凡贵重物品并须详志其特异处,于必要时或用摄影术或用显微镜观察法或其他严密之方法,以防抵换;点查物品时,以不离物品原摆设之地位为原则,如迫不得已须挪动地位者,点查毕后即须归还原处,无论如何不得移至所在室之门外;各组进屋勤务,无论已毕未毕,出屋时每次必须加以封锁,由本组会同军、警签字或作别种符号于上,点查未完之箱柜亦照此办理,等等。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内页之“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物件规则”

在每册之后,都记有「封锁情形」,如乾清宫「每次点毕退出之时,组长会同监视将各门照旧上锁,锁门及各门均加贴组长签字之锁封门封,如点查之时遇有柜橱及箱等件,必须上锁加封者亦上锁加封如例,各钥匙于退出后交还于事务室」。

当时清点的范围有多大?包括哪些宫殿?从各册目录可以一目了然:第一编「中路」五册,包括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等处、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懋勤殿、上书房、南书房和御花园;第二编「内东路」九册,包括斋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和宫、奉先殿、钟粹宫、景阳宫、玄穹宝殿、缎库、茶库、惇本殿、毓庆宫和北五所;第三编「内西路」五册,包括建福宫、咸福宫、太极殿、雨花阁、南库、翊坤宫、重华宫、养心殿、永寿宫;第四编「外东路」五册,包括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景祺阁、遂初堂、延趣楼、萃赏楼、三友轩、符望阁、倦勤斋、玉粹轩、宁寿宫、乐寿堂、养性殿、阅是楼、颐和轩、南三所、文渊阁、皇极殿、十三排、九龙壁、御药房、太医院、上档房、南花园、盆库、附补点各处;第五编「外西路」两册,包括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宫、慈宁花园、造办处、内务府、皮库、瓷库、西河沿一带;第六编「宫外各处」两册,包括寿皇殿、实录东库、皇史宬、銮仪卫、帘子库、清太庙、清堂子。可见,清点范围遍及宫内外各处,所有宫殿府库无一遗漏,很是周详。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内页

再细看每册具体内容,均逐一著录每件物品,包括其千字文号数、品名、件数,有些还注明在某殿内具体位置,见于何书记载等,如第一编第一册:「乾清宫正殿」第二页记载:

天字二五 仿古铜甗 一个,二六 仿古铜甗 一个,二七 仿古铜甗 一个,二八 仿古铜甗 一个(均带木盖木座及描金木几一个,以上四件在宝座暖阁前);二九 景泰蓝鹤炉一 个,三○ 景泰蓝鹤炉 一 个,三一 景泰蓝盘龙香亭 一个,三二 景泰蓝盘龙香亭 一个,三三 景泰蓝兽炉 一个,三四 景泰蓝兽炉 一个(连雕花红木几),三五 云龙地球 一方,三六 楠木御案一 张(带黄缎案罩),三七 金 漆雕龙宝座一 个,三八 金 漆木脚踏 一 个,三九 金漆雕龙围屏 一座;四○ 明角喜字灯 五个,四一 豹尾枪 二杆(自二十九号至此均系宝座暖阁上之物);四二 景泰蓝地烛台四 个,四三 红 木天然几 一 个,四四 写本《御制诗文集》四函(共二十八册,锦套),四五 青花大磁扁壶 一个(带磁盖木座),四六 周蟠䕫鼎 一个(带木盖木座盖上有玉顶,器图见《西清古鉴》卷八 页三九),四七 景 泰蓝大花瓶 一 个(带木座,自四十四号至此皆陈设在天然几上),四八 红漆箱一个。

如此具体,每个宫殿包括的物件数量有多少,全部物品总量有多少,与清代陈设档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历历在目。这部民国时期首次大清点的详细史料,总共有九十四万余个编号、一百一十七万余件(组)文物,是故宫博物院第一部物品总账。既有清宫陈设账目之遗风,还渗透着民国故宫人之严谨、细致等优良传统。

每册最后附《点查宫人数统计表》,写明该殿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清理,组数及组长、监视、军、警姓甚名谁,合委员、事务员、监视员、助理员、顾问、书记等总人数,清点号数(含每件分号),共计点查件数及照相张数等,非常详细。配合《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中的点查概况、开始点查乾清宫之摄影、交泰殿点查前摄影、点查组单式样、开始点查组单、吴稚晖先生任组长之组单及清册等摄影,以及各年《故宫博物院工作报告》中的具体进展等,点查过程更加完整。

仅此几例,已可见民国出版物的用途和价值所在,并将随着岁月流逝而与时俱增。有了成型的书籍,再配合整理利用各种原始档案和口述史料等,有望还原一个更加完整的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本文所配书影图片俱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阅读链接: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的几种刊物

1.《故宫周刊》与《故宫旬刊》

《故宫周刊》是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艺术类刊物,于一九二九年开始发行第一期,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出到五百一十期以后,改为《故宫旬刊》。该刊为八开大册,每期四页,米色铜版纸铜版精印。除每周发行外,院庆时还增发有专刊。一九三六年专门编发了《〈故宫周刊〉总索引》,以供分类检索。改为旬刊后,内容有所减少,到一九三七年第三十二期时即告终止,原因不详。

2.《故宫》

《故宫》自一九二九年九月开始于每月末发行,每期固定发表二十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作品,至一九三六年终刊,共刊发四十四期。

3.《故宫书画集》

《故宫书画集》是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至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编辑出版的唯一不带“刊”字的专题性刊物,共出版了四十七期。每期固定发表二十件作品,宋至清代兼收,各件作品之后还附有详细著录。

4.《掌故丛编》与《文献丛编》

《掌故丛编》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下设掌故部编纂,自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版第一辑,每月编印一册。每辑按专题刊发,内容连载自清宫中档案、内务府档案、内阁大库档案及军机处档案等。一九二九年十月,掌故部独立为文献部,已出版十辑的《掌故丛编》改称为《文献丛编》。自一九三〇年至一九四三年,《文献丛编》共出版了四十六辑(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间出版《清三藩史料》一至六辑专题增刊),每年出版三至四期不等,刊期并不十分固定,总共刊发了一百五十多个专题,在学界影响较大。

5.《史料旬刊》

《史料旬刊》是一部综合性汇编,自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至民国二十年共出版了四十期,以弥补《掌故丛编》资料展示的不足。

6.《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年刊》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年刊》于一九三六年创刊,只出了一期,原因不详。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发表了五篇论文,兼及历史、考古、文献、艺术诸方面,属综合性研究刊物。

7.《文献特刊》、《文献论丛》与《文献专刊》

《文献特刊》、《文献论丛》与《文献专刊》均是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发的在故宫博物院周年纪念日时出版的专题性文集。《文献特刊》是十周年纪念时出版,《文献论丛》是十一周年纪念时出版,《文献专刊》在十九与二十周年纪念时分别出版了两册。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雪中故宫
文物的逝去
故宫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