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师工作室建设探究

2016-06-27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体制机制高职教育

段 艳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师工作室建设探究

段艳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双师工作室是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组建的新型教师工作室。在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工作室建设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双师工作室构建模式,其作为教学平台、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以及技能竞赛培育平台的具体实践。从建立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双师工作室管理与制度建设、将现代学徒制嵌入双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双师工作室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双师工作室;校企协同;高职教育;体制机制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1]。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组建的双师工作室契合了这一发展要求,双师工作室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需要,是知识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铁职院”)是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2005年8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正式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因合并、升格和转制带来的观念、理念等方面的碰撞,办学由半封闭走向开放带来的校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冲突,凸显教育观念落后,办学规模小、教学设施陈旧、人员结构不合理、发展负担重、建设压力大等矛盾和难题》[2],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广州铁职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与学校举办方的支持,以教育部、财政部两部委批复的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为依据,学校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明显改善了办学环境,增强了综合办学实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双师工作室的任务和定位

(一)双师工作室的任务

依据各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关规定和系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系部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真诚服务、专业引领、实践探索、联企发展”,推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融入校企合作,深入专业实训室,逐步做到技术研发,大赛培育和生产性实践教学“三合一”[3]。

(二)双师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打造双师群体,开展产学结合”,力求在实践能力上出样板,技术研发上出成果,服务企业上出经验,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并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不同层面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产生优秀团队的效应。

(三)双师工作室的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为“结合专业主干课程,开展实践能力培训,进行课题研究,适应自身发展”,按照“适应教师自身发展”的原则,以工作室群体智慧为依托,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企业相关技术难题开展专题研究,产生一批教学实例,探索一套教学规律,收获一些研究成果及实用专利等。

(四)双师工作室的教学定位

双师工作室需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丰富专业知识,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参与工作室项目研发的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后,可获得相应选修课学分,参加科技竞赛获奖、项目研究论文,项目研究专利等均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学分。

二、广州铁职院双师工作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校企共建双师工作室,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广州铁职院为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学院选取技术研发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教师,率先在校内组建由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命名的双师工作室31个,先行先试、率先探索、总结问题、积累经验,解决了年轻教师或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的教师的校内培养培训问题,及传统教研室功能单一、技能竞赛培育缺团队攻关等方面的问题,破解了传统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缺项目、缺核心带头人、团队成员各自为政的现象,为师生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技能训练实训室及技能竞赛培育室,开创了一体式培育师生的工作室建设模式。工作室构建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双师工作室构成与功能框架图

(二)任务导向、课证融合,课程内容凸显学生能力培养

为具体落实“产教一体、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培养 “守时、敬业、有责任、讲安全、能干活、沉得下” 的轨道交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校企共建的双师工作室打造成了产、教、学、研于一体的协作发展平台。校企共同确定了以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合一,技术与人文并重,课内与课外互补的“双轨并进、产教一体”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及融基础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于一体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全方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首岗竞争能力与迁移转岗能力[4]。

广州铁职院以重点专业带动各专业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以培养学生轨道车辆驾驶、检修、组装调试3类岗位能力为主线,将企业的真实任务、现场案例、职业资格考证要求引入课程内容,分方向培养学生;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将企业的真实任务按照能力培养规律,组合、编排成具体的项目并融入相应的课程内容中,递进培养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依据地铁站务岗位应知应会、铁路行车岗位(群)、客运岗位(群)国家职业标准修订课程标准,选取教学内容,将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整合为若干工作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等等。课程改革大大提高了课程质量。开展行动导向教学,使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教授操作、学生观摩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支持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室不再是固定的授课场所,学校不再是教师的解惑授业之地,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教室延伸到生产或服务现场。实践学时的增加,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完成企业的生产和研发任务,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借助于工作室平台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建设期间,师生受深圳市石金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开发了“高速加工石墨材料超硬材料刀具”、受广州大森机械有限公司委托开发了“改进汽车精密连续模结构”、受广东先朗照明有限公司委托开发了“具有开放式接口的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工作室开发项目120项,为企业创造社会经济价值3千多万元。

(三)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轨道交通行业技能型人才,广州铁职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特有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要适应珠三角地区对轨道交通人才的新需求,建设轨道特色骨干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性,满足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市场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突破了一般职业院校教研室团队成员凝聚力不强、缺乏项目与任务、无法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方面的不足,在培养教师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方面是一个创举。双师工作室专业教师能够依托企业项目,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发,提高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也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

(四)双师工作室建设成效

广州铁职院突破传统的教研室建制,成立校内“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双师工作室,将双师工作室建成融实践教学、大赛培育、技术研发、师资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学校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双师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建立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对照各工作室的年度计划逐条检查与考核工作室目标完成情况,并对任务完成好的双师工作室进行奖励。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任务为载体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技能;以承接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设计,提高师生的技术研发能力。借助双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实现了共同成长与提高。在第一批5个双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培养、带动下,部分团队成员迅速成长为第二、第三批双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又相继建立了26个双师工作室。建设期,双师工作室共指导学生获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奖149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45项,获专利75项;获得广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1篇。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项目研究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大赛培育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双师工作室的建设成效,得到了同行高职院校的高度评价。2013年11月,广州铁职院承办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暨教师工作室交流”现场研讨会,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100余名教师分享了工作室的建设成果。

三、推进双师工作室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 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专业建设长效机制

针对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存在学校主动、企业(或企业人员)被动、随意性大,很难深入到具体的课程改革等实践活动中,无法建立长期、稳定和深入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通过下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工作室(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将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如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训基地建设等分类纳入各工作室工作职责,合作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双师工作室”,以企业人员身份参与专业建设,变“学校主动、企业(或企业人员)被动、随意性大”为“校企双主体、紧密型、常态化”,破解专业建设难以形成长效运行机制的问题。

(二) 加强双师工作室管理与制度建设

1.双师工作室顺畅运行的制度保障措施

体制机制建设是双师工作室的运行保障。高职院校应适时出台《双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双师工作室奖励办法》《双师工作室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双师工作室考核细则》《双师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双师工作室的设立、申报、 实施、项目引进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明确配套经费支持的条件和力度。在考核细则上,从双师工作室创造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成果、 学生实训受益面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使双师工作室的三个功能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激励和督促工作室不断开展技术研发、大赛培育、生产性实践教学和员工培训等工作,多出高质量的成果。

2.及时对接企业前沿技术的师资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需深入开展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科学设岗、竞争上岗、科学考核,实现优劳优酬,营造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科研项目向具有行业企业合作背景的教师倾斜,提供教师“2+1”校企交替工作下企业顶岗挂职学习的全薪支持等制度,有效激发教师到企业行业生产一线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及专业实践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培训项目、省级培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整个业务技术流程。

高职院校需制定《校企人员互派互聘实施办法》等系列校企人才共育、共管、共享的互聘互派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规范兼职教师的选拔、聘任、培养。聘请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参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参与专利、横向课题、四技服务等技术创新项目,参与共建新实训基地(室),参与共建双师工作室与企业工作站。学校从企业挖掘的优秀兼职教师,能够改善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快速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 运行硬件环境的条件保障措施

双师工作室办公及技术研发用房与相关专业实训室实行“三合一”。由学校按照企业产品研发室建设要求提供场地、落实装修、配套部分设备;企业则负责提供研发与生产设备。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应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注重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共享性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设备和实训工位的增加,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并有效扩大学校对外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的范围。

4. 经费方面的正激励和负激励保障措施

对工作室承担的研发任务提供基金资助。资助的项目根据研发任务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项目经费由学院财务单列,专款专用。教师工作室研发项目经费使用权归工作室的首席教师。工作室教师研发项目产生的效益,学院给以一定比例的提成奖励。提成奖励由教务处会同人事处、财务处对工作室完成项目开发、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实践等任务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后,按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津贴与工作室成效实行挂钩,根据工作室的年度考核结果发放。年度内所在工作室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停发下一年度津贴。工作室周期考核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取消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停止后续经费拨付,并将追回学院拨付的相关经费。

(三)将现代学徒制嵌入双师工作室,彰显现代学徒制优势

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探索建立立体多层的合作模式,推行“四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制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校内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工作室双师对接,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学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签订师徒合同[5]。将现代学徒制嵌入双师工作室,构建校企内部动力与市场外部动力相互促进的协同育人动力机制,建立基于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双师工作室以双赢理念凝聚合作共识,以务实精神创新运行载体,将校企共建的双师工作室打造成产、教、学、研于一体的协作发展平台。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加快培养与企业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 2015.

[2] 刘国生.追赶与跨越: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校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2):1-5.

[3] 许爱军. 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9-41.

[4] 关锦文.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6):36-37.

[5] 蒋新革,徐芳.创新体制共建高职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4):48-52.

[编校:张芙蓉]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io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 College and an Enterprise

DUAN Yan

(GuangzhouInstituteofRailway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430)

Abstract:Studio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s a new type of teachers’ studio which is made up of core teachers of the major and enterprise expert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tudio i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tudio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studio used as a teaching platform,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a cultivation platform of skills competition.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io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from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major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it and its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Studio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 college and an enterpri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6-02-22

作者简介:段艳(1975- ),女,湖南邵阳人,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协同创新视域下广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12015339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16)02-001-05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体制机制高职教育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