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王立武
——贵族门阀政治在唐代的衰亡

2016-06-27李新斌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唐代

李新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废王立武

——贵族门阀政治在唐代的衰亡

李新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高宗朝的“废王立武”不仅是一次政治斗争,更标志着一个多世纪里关陇集团把持中央政权局面的终结,贵族门阀政治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后,最终在唐代衰亡,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废王立武”;贵族门阀政治;唐代;衰亡

《旧唐书·高宗本纪上》载:“(永徽六年)冬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①,此即所谓“废王立武”。胡戟先生认为“武后之立和王皇后——长孙无忌集团被摧垮,标志一个多世纪里关陇集团把持中央政权局面的终结,也可以认为是经历了几百年后残存的门阀色彩政治最终结束的标志。”②吴宗国先生也认为“这标志着关陇集团的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和门阀贵族政治残余的最后扫除。”③

李唐有胡族血统,如高祖、太宗、高宗之母皆为胡姓而非汉人,而李唐男系也有胡族血统④(这一点在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有详细的考证,本处不再论证),自北魏实行汉化政策以来,北方民族融合逐渐加深,但边塞六镇胡化却十分严重,尔朱荣河阴之变诛杀北魏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即是一例,后来六镇边民大部分融入高欢统治之下,而宇文泰占据关陇之地,为了与财富兵强的山东高氏及神州正朔所在江左萧氏对抗,宇文泰实行了“关中本位政策”,所谓“关中本位政策”,陈寅恪先生解释道:“关中本位政策”的出发点“在于融合其所割据的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使之在物质上处同一利害之环境,精神上具同出一渊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始能内安反侧,外御强邻”⑤,“而精神文化方面尤为融合复杂民族之要道。”⑥为此宇文泰以其割据的关陇地区依附古昔,称为汉化发源之地,而不以山东、江左为汉化中心,关中本位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府兵制和周官,关中本位政策的施行形成了关陇集团,这对唐初政治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高祖、太宗创业到高宗前期,唐朝文武将相大臣大多承袭西魏、北周及隋朝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集结群体的后裔。太宗临终前,托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顾命大臣,辅佐高宗,以长孙无忌为主,褚遂良为辅。长孙无忌权势极盛,太宗在位时长孙无忌的专权之势已经有所体现,在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期间他曾说:“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⑦可见长孙无忌当时颇有领袖群伦的地位,太宗死后不久,高宗就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此职务除了长孙无忌坚决辞去知尚书省之外,到“废王立武”的永徽六年十月都未曾有改变,这就将辅佐天子,起草、审议政令的权力都赋予了他。

永徽年间的长孙无忌权势日盛一日,颇有点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意味。面对如此形势,高宗岂能无动于衷?李治非常可能对长孙无忌的擅权极为不满,所以需找一个合适的理由,逐步削弱长孙无忌的权力,而面对一个权势如此之大的先皇钦点的顾命大臣和娘舅,他需要借助一个比较强硬,坚持主见的人来达此目的。这样,武则天就成为高宗拉拢的对象,高宗若想既不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重臣集团公开决裂,又能成功削弱他们的权力,“废王立武”几乎是必然的选择。⑧但要知道高宗为何要以“废王立武”为与关陇集团对抗手段,还得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王皇后:据《旧唐书》记载:“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祐,贞观中罗山令。同安长公主,即后之从祖母也。公主以后有美色,言于太宗,遂纳为晋王妃。高宗登储,册为皇太子妃,以父仁祐为陈州刺史,永徽初,立为皇后……”⑨《新唐书》载“并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⑩由此看出王皇后是传统高门“太原王氏”之后,但此时“太原王氏”已衰落,因为其父只是一个罗山县令。但在唐初士族观念依然比较浓厚的情况下,即使王皇后当时家庭环境一般,毕竟父亲官职低微,家族已经衰落,“太原王氏”的出身依然令人羡慕,再加她美丽动人,性格“婉淑”——温顺善良,很有古代大家闺秀的特质,遂在同安长公主的帮助下,终于成为晋王妃,以后又得以晋升皇后。王皇后是关陇贵族家族、北周大将王思政裔孙,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和以褚遂良为首的依附于关陇集团的江南侨姓士族的支持。

注释:

①《旧唐书》卷四《高宗本纪上》,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版。

②胡戟:《武则天本传》,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③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2003年版,绪论,第4页。

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⑤同上,第14-15页。

⑥同上,第14-15页。

⑦《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贞观十七年四月。

⑧赵克尧,《武后之立与君相权力之争》,《汉唐史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详细分析了高宗选择武则天的原因,可以说武则天被立后偶然中有必然。

⑨《旧唐书》卷五十一《高宗废后王氏传》,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版。

⑩《新唐书》卷七十六《王皇后传》,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图分类号:K2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76-02

作者简介:李新斌(1995.6-),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学生。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省试诗的传奇化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