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母语者汉语指示指称词语习得近指和远指偏误研究①

2016-06-24赵成新

关键词:偏误

赵成新

(河南大学 国际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英语母语者汉语指示指称词语习得近指和远指偏误研究①

赵成新

(河南大学 国际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汉语二语学习者输出的偏误实例分析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指示指称词语时出现的偏误,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四类汉语和英语的指示指称词语在近指功能和远指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的这类偏误源自于其母语干扰的结论。文章所分析的四类指示指称词语分别是:(1)指称人、物和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2)指称性状的指示指称词语;(3)指称方式的指示指称词语;(4)指称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最后文章根据各类指示指称词语偏误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语习得 ;指示指称词语 ;近指;远指 ;偏误

一、 缘起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母语(即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的语篇输出中,存在着一些与以下例子相类似的偏误:

(1)*有的商人总是要骗外国人,我好几次遭到这些不愉快的情况。这些事还需要改善。否则,对中国很多像我那样的外国人会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带*号的句子,为有偏误的句子,下划线的词语为偏误部分,后面的括号内为其相应的正确形式。下同。

根据Carl James的偏误理论*[英]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第274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类偏误是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指示指称词语功能时,出现的近指功能和远指功能混用的偏误。近指指示指称词语与远指指示指称词语的混用问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误,这种偏误在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指示指称词语偏误中所占比率较高(根据我们的统计,占到了指示指称词语偏误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赵成新:《汉英指示指称词语对比及汉语习得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3页。。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误呢?这些偏误与母语迁移是否存在联系?有没有好的教学策略能使他们不出现或少出现这样的偏误呢?本文拟在偏误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汉英指示指称词语近指和远指功能的差异,考察此类偏误和母语迁移之间的关系,揭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汉语指示指称词语教学策略。

二、汉语的指示指称词语系统

指称(Reference)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之一,它是一种语义关系,指的是语篇或语境中一个成分的解释必需以另一个成分为参照点。指称的使用可以使语篇化繁为简,增强语篇的衔接。指示指称(Demonstrative Reference)是指称形式的一种。它是一种通过话语进行指示的形式,在这种指称中,说话者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proximity)来确定指称对象的。近指词语指称在空间和时间上距离说话者较近的情况;远指词语指称在空间和时间上距离说话者较远的情况。*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1976,p.57.

现代汉语指示指称词语依据所指称的对象,大体上可以分为8个类别,分别是指称人、物、事件、方所、时间、性状、方式、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请看下表:

表1 汉语指示指称词语系统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对汉语指示指称词语系统的偏误进行全面的探讨,因此我们拟着重考察L1为英语者在习得下面4类指示指称词语近指和远指功能时所出现的偏误:(1)指称人、物和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因为它们所指称的对象都具有体词性特征,所以我们这里把它们归为一类;(2)指称性状的指示指称词语;(3)指称方式的指示指称词语;(4)指称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

从语义功能上来讲,指称人、物、事件时,汉语的“这(个)”、“这些”与英语的this、these对应;“那(个)”、“那些”与英语的that、those对应。与汉语中表示性状、方式和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语义功能大致相当的英语指称词语是such、so、as(韩礼德和哈桑称其为比较指称词语,即Comparative Reference)。*Halliday, M.A.k. &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p.76.为了方便与汉语的指示指称词语进行对比,本文暂且称其为指示指称词语。

三、汉语指示指称词语习得偏误分析和原因探讨

(一)指称人、物和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偏误分析和原因探讨

1. 偏误分析

下面是我们搜集到的L1为英语者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人、物和事件时的偏误例子:

(2)*……不久以后,我就忘了我寂寞的感觉,跟这个友好的女孩谈了半天。

那天是十一多年以前,不过我和那个女孩现在是很好的朋友。认识她那么长时间,她已成了我的知己,她很理解我的心情,什么都可以跟她说。(那个)

(3)*管理员说她们没办法给我换锁,要我自己去找这样的公司。我只能去找了一个人回到公寓,保安不光没尽力帮助我解决问题,反而在检查过那个开锁的人的身份证拖了很久才让我们开始换锁。但这个人换不了。(那个)

在例(2)的第一段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十一多年以前”的故事;第二段中作者使用了“那个”指称“友好的女孩”,这是正确的,因为谈论的是过去的事和人。但作者在第一段中用“这个”指称那个女孩就不合适了,一是违反了“过去的事和人使用远指指示代词”的原则;二是指称统一对象用了不同的指称词语,易于造成读者的误解。因此应该将第一句话中的“这个”改成“那个”,这样语感上更自然。例(3)的偏误与此类似,讲述的是一件过去的事情,同是指称“开锁的人”,上句中用远指形式“那个”,下句又用近指形式“这个”,会让读者产生疑惑:是不是同一个人?因此,将“这个”改为“那个”为好。以上两个偏误是指称“人”的偏误。下面再看两个指称物的偏误:

(4)*教学第一天,我很紧张也很兴奋。教课教一半时后,墙上的呼叫器开始叫。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看来看去。学生们都笑起来我的糊涂像,他们跟我讲是学校办公室在找我。我就按这个按钮讲回来,“喂?喂?这是叶老师。”(那个)

(5)*六年以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当飞机的门一打开,我就感到一种特别香味,这可能跟菜料有关系。那个时我不知道中国菜的味道,但是那个香味我真的很喜欢。(那)

在例(4)中,作者叙述的是一件第一次当教师时发生在教室里的事情,从时间上来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从空间上来说作者在叙述时刻离发生这个事件的处所较远,因此使用远指形式“那个”指称“墙上的呼叫器”更为自然。例(5)谈论的是“六年以前”的在中国某个机场的经历,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作者都离得较远,并且下文中使用了远指形式“那个”,因此应该将“这”改为“那”。以上是两个指称“物”的偏误。下面再看一个指称事件的偏误:

(6)*我看,美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分裂,那跟社会改革有关,也反映在我们的消费观念。(这)

在上例中,说话者是一个美国人,他在谈论自己国家的一种社会现象,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应该是近指,同时,划线部分又是下一小句的话题。因此,将“那”改为“这”更符合汉语的语感。这是一个“事件”指称偏误。

2.偏误原因

对汉语指示指称词语系统略加研究就能发现:现代汉语(指普通话,不含某些地方方言)中的指示指称系统是二分的*吕叔湘:《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即每类指示指称词语都有近指和远指两套形式,近指和远指形式呈对称分布。客观地说,在指称人、物和事件时,英语的指示指称词语和汉语一样,也有近指和远指形式。从语义功能上来讲,指称人、物、事件时,汉语的“这(个)”、“这些”与英语的this、these对应;“那(个)”、“那些”与英语的that、those对应。但在指称功能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有与无的差异,而是呈现一种如赵元任所言的斜配关系*即skewed relation,赵元任用语,指的是有时候又规则又对称、有时候却不规则不对称的关系。见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丁邦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24页。。

为考察与汉语中的“这”和“那”相对应的英语指称方式,我们统计了中文短篇小说《减去十岁》(谌容著)及其英语译文(Gladys Yang译)中的指示词语对译情况。为考察与英语中的that和this相对应的汉语指称方式,我们又统计了英文小说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廊桥遗梦》,Waller, R.J.著,梅嘉译)中前三章中that和this的汉译情况,结果见下表:

表2中英文文本中this和that与“这”和“那”的对译情况

语料名称指示指称词语使用总次数汉英对译情况《减去十岁》这72译成that次数14译成this次数21意译或不译次数37那13译成this次数0译成that次数2意译或不译11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前三章)that73译成“那”次数0译成“这”次数18意译或不译次数17那13译成“这”次数47译成“那”次数10意译或不译次数16

对比上述两部作品的译文情况,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指指示指称词语和远指指称词语的使用方面,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着斜配关系,即汉语中“这”类近指指称词语使用频率高于“那”类远指指称词语;而英语中that类远指指称词语的使用频率高于this类近指指称词语。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这”类近指指称词语形式占主导地位,属于无标记形式;在英语中that类远指指称词语形式占主导地位,属于无标记形式。这样,英语中使用远指形式that类指称词语的语境,汉语中有时需要用“这”类近指指称词语,反之亦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如许余龙*许余龙:《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的对译问题》,《外国语》1989年第4期。、钱瑗*钱瑗,“A comparison of som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外国语》1983年第1期。等。下面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一总结:

第一,在汉语中,多用“这”指称上文提到的发生的人、物、事件,英语中多用that。请看几个英汉互译的例子:

(7)“……十年,十年哪,能干多少事情?白白地浪费了,只留下一头白发,一身疾病。这个损失谁来补偿?……” (谌容《减去十岁》)

“……Ten years, think what I could have done in that time? Ten wasted years, leaving me white-hired and decrepit. Who’s to make good that loss?……” (Gladys Yang译)

(8)His long absences—two or three months sometimes—were hard on marriage. He knew that. (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

他长期外出——有时一去两三个月——使婚姻生活很艰难,这点他知道。(梅嘉译)

第二,在汉语中,一般用“这”指称别人上文中刚说过的话,而在相同的语境中,英语一般使用that。如:

(9)有人说:“别瞎想了,到了这个年纪,混吧。”有人说:“结了婚,就踏实了。”

而这,都是她最不愿意的......(谌容《减去十岁》)

Someone advised her, “Don’t be senseless. At your age, just muddle along.” Someone else said, “Once you’re married you’ll feel settled.”

But that was the last thing she wanted. (Gladys Yang译)

(10)“正因为你缺乏领导才能,所以才把你选到领导岗位上。”

张明明始而愕然:这是什么怪话?(谌容《减去十岁》)

“It’s because you’re not leadership material that you’ve been chosen for a leading post.”

Zhang Minging was puzzled. What does that mean, he wondered.” (Gladys Yang译)

(11) “Just vegetables would be fine for me. I don’t eat meat. Haven’t for years. No big deal, I just feel better that way.”

Francesca smiled again. “Around here that point of view would not be popular…” (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

“素菜就好。我不吃肉,已多年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觉得那样更舒服。”

弗郎西丝卡又笑了。“此地这个观点可不受欢迎……”(梅嘉译)

第三,在汉语中,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语多用“这”,这是因为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并且常常用“这”整合前面的陈述,作为下一个小句的话题。而在相同的语境中,英语多用that。请看下面两个英汉互译的例子:

(12)难道,二十九岁的姑娘中午不去食堂,自己卧两个鸡蛋就是心理变态?这是哪本心理学上的论点?(谌容《减去十岁》)

If a girl of twenty-nine poached herself two eggs instead of having lunch in the canteen, did that made her neurotic? What theory of psychology was that? (Gladys Yang译)

(13)Coming to know Francesca Johnson and Robert Kincaid as I have through my research, I found the boundaries of such relationships can be extended farther than I previously thought. Perhaps you will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in reading this story.

That will not be easy. (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

通过我的调查研究结识了弗郎西丝卡·约翰逊和罗伯特·金凯之后,我发现人际关系的界限还可以比我原以为的更加拓展。也许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会有同样的体验。

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梅嘉译)

第四,在汉语中,“这”和“那”在指称时空距离时常常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在英语中,使用this和that时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小,比较接近实际的时空距离。例如:

(14)全是这破研究会闹腾的!(谌容《减去十岁》)

It was all the fault of those damn researchers. (Gladys Yang译)

(15)“可太好了!这个研究会真是知人心啊!……” (谌容《减去十岁》)

“That’s fine then! Those researchers are really understanding……” (Gladys Yang译)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让人欢喜让人忧,故事中的人物非常关注这个研究会,从心理上感觉它很近,所以都是用近指形式“这”来指称它。但在英语译文中却使用了远指形式those(that的复数形式),这是因为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距离故事中的主人公较远。再看一个英译汉的例子:

(16) “Turn right at the next corner,” she said. That gave her an excuse to glance at the profile of Robert Kincaid. (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

“下一个街角向右转,”她说。这给她一个借口可以看一眼罗伯特·金凯的侧影。(梅嘉译)

女主人公第一次接触男主人公,她想更多地了解男主人公的情况(包括形体、长相),但她有些害羞,所以就找借口多看他一眼。汉语中自然地用近指“这”表示,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英语中用的是无标记的远指形式that。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指称人、物、事件时,在近指和远指形式的使用上,汉语和英语存在着斜配关系。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这些功能时,难度很大,以that为例,英语中使用that的语境,汉语中却要考虑两种选择(“这”或“那”)。依据布拉图困难层级模式*[美]布拉图(Clifford Prator)把困难分为6个层级。这6个层级依次向上排列,困难指数也随之增大。第一级——迁移(transfer);第二级——合并(coalescence);第三级——差异不足(under differentiation);第四级——再解释(reinterpretation);第五级——超差异(overdifferentiation);第六级——分裂(split)。,这种情况属于难度层次六级(最高级)*[美]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06页。。据此可以作出判断: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人、物、事件时,以英语为L1的汉语学习者出现的近指与远指混用偏误是学习者的母语干扰造成的。

(二)指称性状的指示指称词语偏误分析和原因探讨

1.偏误分析

我们搜集到了一些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性状时出现的偏误。例如:

(17)*有的商人总是要骗外国人,我好几次遭到这些不愉快的情况。这些事还需要改善。否则,对中国很多像我那样的外国人会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

在上例中,“那样”的指称对象是“像我……的外国人”,从空间上来说是近指,所以用“那样”是错误的,应改为“这样”。

(18)*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很多事情让我感到奇怪,其中有那样的情况:我一起来中国的朋友是中国人,那次回家前一年半没有看见自己的父母。当我们到了他的家时,他妈妈在院子里打麻将,她看到了儿子回来了,不但没有拥抱他,连没有站起来,只说了,他们换了门锁,给了儿子新的钥匙。(这样)

在上例中,“那样的情况”是下指,即下面的语篇中有对它的具体说明,在汉语中这种情况一般使用近指形式,因此这里应该使用“这样”。

2.偏误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指称系统是二分的,即每类指示指称词语都有近指和远指两套形式*吕叔湘:《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而英语中的指示指称词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有些是近指和远指二分的,如指称人、物、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有些只有一种形式,不存在远近之分,如指称性状、方式、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因此,在指称性状、方式、程度时,英语和汉语的指示指称词语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汉语中要根据说话时的实际时间和空间距离的远近,选用近指或者远指形式,而英语中只有一种形式,不分远近。汉英性状指示指称词语的这一差异可以通过英译汉的文献清楚地反映出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19)“I do hope it’ll make me grow large again, for really I’m quite tired of being such a tiny little thing.” (LewisCarroll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我真的希望它能让我再长大,我成了这么个小东西,真的很腻了!” (陈复庵译)

(20)I never heard such stories as he tells.

我从没听过他讲的那样的故事。(引自《通用英语代词、替代词教程》*张轶前:《通用英语代词、替代词教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以上两例中的such都是指称性状的,在英语中无近指、远指之分,在译成汉语时,就要视情况选择近指或远指,以上两例分别译作“这么”、“那样”。

综上所述,英语的性状指称词语无远近之分,汉语的却有远近之分;such和so对应于汉语的“这样”、“这么”、“那样”、“那么”等词语。参照布拉图的困难层级模式,我们把汉语性状指称词语的习得难度层级定为第六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出判断: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指称性状和方式指称词语时出现的偏误,是学习者的母语干扰造成的。

(三)指称方式的指示指称词语偏误分析和原因探讨

1.偏误分析

下面是一些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方式时的一些偏误例子:

(21)*关于我以前的男朋友,他可能已经好多了。我很久没和他联系了,因为怕他还会怀念我。其实我也不想这么做。可是我自己也无可奈何,真对不起他。(那么)

(22)*第一天到了宿舍……我一边看一边哭,我还对自己说:“我想回家”……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回家。我打电话告诉我姐姐我要回家了。姐姐装作很可怜我的样子:“你不是想回家吗?回去吧!反正在这儿你只会哭啊!”姐姐的话刺激了我,我决定不回家了。

从此虽然我很想家,但我一点也不提出“要回家”这三个字。其实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有他的好处,如果当时我就这样回家了,我怎么会有来到北京学习的机会呢。(那样)

在上面的语篇中,例(21)中的“这么做”指称的是指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与以前的男朋友断绝关系的事件。从叙述的过程中来看,是一个过去的事件,所以采用远指的形式,改为“那么做”较好。例(22)中,在“如果当时我就这样回家了”这个小句中,指称过去的时间词“当时”是限定述语动词“回家”的,也就是说“回家”是过去的动作。因此这是在现在的叙述时刻谈论一个过去的事件,所以使用远指形式“那样”替代“这样”在语感上就更加自然一些。

2.偏误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指称系统是二分的,在指称方式时有近指和远指两套形式。而英语中的指示指称词语在指称方式时只有一种形式,不存在远近之分。因此,在指称方式时,英语和汉语的指示指称词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汉语中要根据说话时实际时间和空间距离的远近选用近指或者远指形式,而英语中只有一种形式,不分远近。这一差异可以通过英译汉的文献清楚地反映出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23)“I never was so ordered about before, in all my life, never!” (LewisCarroll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我一辈子从来没有被人家这样支来使去的,从来没有过。”(陈复庵译)

(24)Martha’s got a job, or so she tells me.

玛莎已找到了一份工作,至少她是那样告诉我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451页。

以上两例中的so在英语中都是指称方式的,无近指、远指之分,在译成汉语时,就要视情况选择近指或远指,以上两例分别译作“这样”、“那样”。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指称方式时,汉语和英语的指示指称词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指称方式的指示指称词语功能时,难度很大,因为母语中只有一种形式(无远指近指之分),到汉语中却要考虑两种选择——近指或远指。依据布拉图的困难层级模式,这种情况属于难度层次六级(最高级)。据此可以作出判断: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方式时,以英语为L1的汉语学习者出现的近指与远指混用的偏误,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干扰造成的。

(四)指称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偏误分析和原因探讨

1.偏误分析

下面是一些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程度时的一些偏误例子。

(25)*人越来越多,科学越来越发展,人靠科学、现代知识,生活不是靠自然,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以前的这么亲密。(那么)

(26)*现在,广州的人口多极了。以前广州没有那么多外国人,可是,现在,每一个地方你会看到很多。(这么)

(27)*上个学期为了锻炼身体,我在中大北门学习太极拳。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特别可爱又非常聪明的中国女孩……她是初中的语文教师,和我一样的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而且对它很了解。我觉得两个那样喜欢汉学的人能够通过中国功夫认识真是缘分……(这样)

例(25)是说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以前的亲密”,其中“亲密”的语义指向是“以前”,因此是远指,应使用远指形式“那么”。与此相反,例(26)是说“现在广州的人口多”,“多”的语义指向是“现在”,因此应该用近指形式“这么”。例(27)是说两个喜欢汉学的人,“我”是其中之一,因此是近指,应该使用近指形式“这样”。

2.偏误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指称系统是二分的,在指称程度时有近指和远指两套形式。而英语中的指示指称词语在指称程度时只有一种形式,不存在远近之分。因此,在指称程度时,英语和汉语的指示指称词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汉语中要根据说话时的实际时间和空间距离的远近选用近指或者远指形式,而英语中只有一种形式,不分远近。这一差异可以通过英译汉的文献清楚地反映出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28) Then he began to pity the great fish that he had hooked. He is wonderful and strange and who knows how old he is, he thought. Never had I had such a strong fish nor one who acted so strangely.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Sea)

跟着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它真出色,真奇特,而且有谁知道它年龄多大呢,他想。我从没钓过这样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吴劳译)

(29)The smell of the casserole that was always so appetizing filled her with a sudden nausea. (Mary Drake The Prison,引自《英语世界》,2004年,第5期)

平日总是那么令人垂涎的砂锅菜的味道此刻却使她突感一阵恶心。(黄席群译)

以上两例中的so都是指称程度的,在英语中无近指、远指之分,在译成汉语时,就要视情况选择近指或远指,以上两例分别译作“这样”、“那么”。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指称程度时,汉语和英语的指示指称词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L1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指称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功能时,难度很大,因为母语中只有一种形式(无远指近指之分),到汉语中却要考虑两种选择——近指或远指。依据布拉图的困难层级模式,这种情况属于难度层次六级。据此可以作出判断:在使用指示指称词语指称程度时,以英语为L1的汉语学习者出现的近指与远指混用的偏误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干扰造成的。

四、 教学策略和建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议老师在实施汉语指示指称词语教学时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老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把近指和远指指示指称词语的区分作为教学重点。

第二,在指示指称词语的使用上,老师要教会学生除了依靠语感进行判断之外,还要能够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远指和近指的判断。这些规则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根据上下文中的时间词语判断距离说话者叙述时刻的远近,时间上离说话者近的用近指形式,否则用远指形式,如例(2)、(3)、(4)、(5)、(6)、(21)、(22)。(B)根据上下文中的空间词语判断距离说话者的远近,空间上距离说话者近的,用近指形式,否则用远指形式,如例(1)、(4)、(17)、(22)、(27)。(C)若语境中既有过去的时间词语又有现在的时间词语,就根据语义指向来判断应该使用近指形式还是远指形式,如例(25)、(26)。(D)依据句法位置进行判断,若处在下一小句的话题位置上,汉语中多用近指形式,如例(6)。若是下指形式,汉语中多使用近指形式,如例(18)。

第三,老师在实施性状、方式和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英语中指称性状、方式和程度时,无远近之分;而汉语中却有远近之分。通过对比讲解和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在使用这几类指称词语时的远近意识。

第四,老师在实施指称人、物和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讲解汉语和英语指示指称词语的近指形式和远指形式的差别,让学生了解汉语中的无标记形式和英语中的无标记形式不同;向学生讲清楚在汉语中什么情况下多用近指,什么时候情况下多用远指。课后要安排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课堂上的习得效果。并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凡遇到这类指示指称词语时,都要让学生判断是近指还是远指,并讲解那样使用的原因,以此复习所学内容。

第五,在对初、中级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说话或写作中,上下文中使用统一的指示指称词语,即在指称同一对象时,上下文的指示指称词语要一致,不要一会儿使用近指指示指称词语,一会儿又使用远指指示指称词语,以免读者搞不清所指是什么。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中级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袁宇)

A Study of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Errors in Chinese Proximal and Distal Demonstratives and Referential Markers

ZHAO Cheng-xin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probe into the errors in learning Chinese demonstratives and referential markers made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and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ur typ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demonstratives and referential markers in their proximal and distal functions. Thus it is proved that those errors made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are caused by their 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 The four types of error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re: 1) DRW referring to human beings, things and events; 2) DRW referring to quality and state; 3) DRW referring to methods; and 4) DRW referring to degrees. Finally, some pertinent teaching tactics are recommended in line with specific features of each type.

Key words:Chinese acquisition; demonstratives and referential markers; proximal terms; distal terms; errors

收稿日期:2015-11-01

作者简介:赵成新(1965-),男,河南淮阳人,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4-0107-08

①本文曾于2015年5月在巴黎“汉语语法研究与习得——句法和语义”国际研讨会上宣读过,得到了与会者的指导,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偏误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汉语使役结构研究与日韩留学生偏误分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汉族学生维吾尔语中介语偏误成因及纠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