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技术的藏族传统图案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2016-06-24格桑多吉
格桑多吉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基于数字技术的藏族传统图案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格桑多吉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引入到设计行业之后,使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让手工艺历史背景下构建的藏族传统图案课程在现代设计课程体系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以至逐渐被边缘化。文章以设计专业数字化藏族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数字图案课程改革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设计;图案课程的改革;传承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设计行业的深刻影响
设计行业运用电脑从事设计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引入设计行业如多米诺骨牌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原先需要一定绘画功底才能进入设计领域的行业壁垒几乎被电脑摧毁了,具有一般绘画技能的人也能从事设计成为不争的事实;客户越来越倾向观看“真实”的作品,而数字技术能够轻易解决“真实感”的问题,这让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和直观;数字化设计作品始终处于“待编辑”状态,可以不计成本地实现反复修改和编辑,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反复重画的工作方式,这对于行业来讲设计变得更加经济了;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基于数字技术引领下制造业向“精准化”方向发展,迫使设计师必须掌握“精准”的设计手段,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成为立足行业的最基本条件;数字制图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解放了双手,促使设计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意上,推动了设计知识从单纯技艺内容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这无疑提升了设计的应用价值;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制造流程和方式,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再次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制造业的固有认识。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并不断地催生出诸多领域里的新知识,正在改写设计学科原已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传统图案课程在数字化设计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具有手工艺知识背景的图案课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新的教学特点
图案因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以及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在很多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中保留了下来,但因传统图案课程具有浓厚的培养匠人色彩,很难融入到现代设计的课程中,成为一门有存在价值,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课程。根据连续两年对不同班级的图案课程调研统计分析,67%的学生觉得过去只接触过素描速写,没有学习过运用线描表现物体的造型知识,因此在上传统图案课程时,掌握不了要领,开始对课程失去了兴趣;20%的学生认为图案课很重要,自己今后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弥补这方面的知识;13%的学生则直接表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在这次调查中,高达87%的学生对传统图案开始失去了兴趣,实际上图案课程已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图案设计课程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传统图案课程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对课程内容与教学结构之间的分析(见表1,图1),发现传统的图案课程教学内容是针对图案绘制技法展开的,92%的课时都用在技巧训练,而现代设计教育中需要解决的图案设计的知识几乎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种以解决造型能力的图案课程已经偏离了设计的需求。随着现代设计课程体系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手绘造型类课程重要性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削弱甚至被瓦解,传统图案课程偏向绘画技法教学体系的价值开始受到质疑。
(二)设计工具的变革对传统图案课程的冲击
图1 传统图案课程学时分配
数字技术引入设计行业之后,设计工具由笔向电脑转变,工具的转变使得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的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的图案课程教学以及设计手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图案设计效率使得传统的手工设计难以匹敌,通过数字技术设计的图案不仅让设计效果达到绝对“精细”,而且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未来的成品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客户可以据此做出预判,这让沟通和设计的变通能力比手工设计有了质的飞跃。其次,数字设计与数控智能化制造行业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的图案,其内容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都能与制造业对接,而手绘图案缺少了现代工业技术的支撑,原有价值开始被瓦解。第三,工具的变革不仅仅只是改变了工作方法,更重要是重新定义了设计的价值,原本以“造型结构”、“装饰美化”技能为主的工艺美术教育向“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变化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教育转变,这是设计教育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型,这将改变沿袭“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方式以单纯传授“技能、技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向解决人类需求的设计教育转型,具有培养手工艺人特点的传统图案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表1 传统图案课程内容与教学结构分析
三、传统图案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随着设计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让原本基于手工艺时代的设计知识面临解构与重组,来自技术和设计教育的转型预示着以单纯传授技艺、技法的图案课程已走到尽头,是否保留传统图案课程?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层面上有多大的存在价值?传统图案的教学内容可否让位于现代的图形创意课?这些成为图案课程能否在设计学科中保留所关注的焦点。
(一)图案设计的社会需求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当今西藏的经济文化社会已经步入现代文明的行列,但是时代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放弃,事实上藏族人在审美文化上依然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尤其是藏民族对装饰艺术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在服饰文化、居家环境设计、企业文化形象的塑造、产品包装等领域表现得十分明显。
以居家环境设计为例,沙发、席梦思床、防盗门、瓷砖、实木地板等这些通过现代工艺生产的家居产品已步入寻常百姓的家庭,但是毫无例外的是几乎所有藏族家庭都要进行不同程度藏式风格的改装,在这些藏式家装的改装工程中藏毯、藏桌、藏柜、门帘等具有鲜明的藏式装饰元素的家具成为了主角,表明了藏式图案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西藏作为最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除了自然造化的天然景观和历史传承下来的人文景观是其重要的资源之外,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许多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和设计师都将目光瞄向了建设成本低但最有效果的装饰性环境文化改造,藏式图案以其丰富的资源在营造特色文化氛围的环境改造中再次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西藏把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等特色产业在雪域高原悄然崛起,在西藏,凡涉及特色产业的设计项目,客户无一例外要求体现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色,藏式图案因其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客户、设计师乃至消费者认可的文化符号,传统图案在现代的设计中再次验证了它的存在价值。
(二)图案的装饰语言适合计算机矢量图形设计
图案在现实生活的需求验证了其存在的价值,有趣的是图案本身具有的装饰属性和扁平化设计语言与计算机矢量化图形软件的制图原理非常接近,只不过一个用画笔手绘另一个用鼠标绘制,它们的差别只体现在工具上。设计实践也验证了通过矢量图形软件设计的传统图案并没有因为“机器”的参与而出现“机械感”的设计作品(见图2),图案的装饰属性实际上填补了我们主观上认为传统与现代设计存在的代沟。
(三)图案课程的改革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呈现为动静两种形态,静态的传承是指对先前的文化不做改造,原汁原味地传递;动态的传承是通过开发、转化和利用来实现传递。这种传递具有注重实用的特点,是一种“筛选”式的传承,很明显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偏重于动态的传递。这种动态式的文化传递除了设计还有设计教育,比如数字图案课程便是这种动态式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
图2 手绘与电脑制作同一题材的装饰图案的比较,两者几乎没有差别左图为熟练的手工艺人绘制的传统图案 右图为未受过传统绘画训练的设计师用电脑绘制的传统图案
四、数字图案课程的价值
数字图案是针对现代设计教育缺乏传统内容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课程设置的最初意图旨在解决设计中对传统图案的需求,随着数字图案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呈现出与传统图案课程不同的价值。
(一)设计意识的归位
“设计意识”如同绘画艺术中的“造型意识”一样,是行业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所谓的“设计意识”是在设计教育中培育学生从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生产工艺三个方面思考设计的能力。设计意识实际上是运用设计的知识“发现问题”,用设计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传统图案教学理念侧重绘图技法有着本质的差别。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语言概括就是“授之鱼”是传统图案的教学方式,它只教会了学生有限的技法;而“授之渔”是数字图案的教学成果,它告诉学生如何从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
图案作为一种设计,理应把培育设计意识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但实际教学无力承担这部分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基础教学,众所周知国内设计教育中是以素描、速写作为掌握造型的基础课程,虽然这能解决与造型相关的诸多问题,但是图案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意象型造型体系,是西方素描、速写无法取代的。因此图案课程就必须开辟出专门的时间学习适合图案的造型基础,而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为了快速解决图案设计造型能力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图案由设计课变成了美术课,当然“设计意识”的教育被“造型意识”所取代了,最初开设图案设计课程的意义逐渐偏离了方向。
而数字图案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出来的一门课程,通过先修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课程,解决了图案设计中关于基础造型的问题,接下来的图案课程内容便可围绕设计和设计智力培育这两个主题展开,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意识”的培育才得以归位。(见图3)
(二)“实验”课
图3 本科生设计的数字化图案作品
艺术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但很少有人把实践教学称之为“实验课”。但是当数字技术引入到设计行业之后,“实验”变成了设计的常态,究其原因是自工业革命之后,手工艺时代形成的设计与制造同为一体的生产模式被瓦解,设计和制造业开始成为各自独立的行业,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行业分工还是属于业内的分工,设计师很少有跨界设计的。然而现代设计尤其是当数字技术引入到设计行业之后,设计的行业壁垒被打破了,设计师需要经常性地“跨界设计”,而设计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以应付“跨界设计”之需,这样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验证”设计的价值,数字技术恰好凭借软件的“编辑”功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承担“验证者”的角色,“设计实验”开始成为现代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图案作为一种设计,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图案的设计经常跨界与于纺织、印刷或者雕刻等不同领域,借助数字技术“验证”设计成为许多设计师的工作环节,事实证明在生产之前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减少浪费,也可以通过验证结果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见图4)
当图案作为课程时,面对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实验课”的教学重要性便显现出来了。这种实验课除了时间之外的几乎是“零成本”的实验,当学生设计被计算机虚拟成“真实”作品后,激发了学生做更多“实验”的兴趣。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过去反复由老师纠正学生设计问题的工作变成学生自己查找问题,图案设计课程从被动学习迈向主动学习了,“设计实验”的价值得以验证。
图4 运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验证平面设计效果图
结语
多年前,有学者质疑数字图案课程改革的意义,有人认为图案设计由手绘变成电脑制作,只不过是换了个工具而已,没有什么价值;有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改革破坏了传统图案艺术的纯正性;也有人认为现代的图形创意课程可以解决设计中的许多问题,图案课程的改革是多此一举的事;也有学者认为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尚需补充完善,把地域文化的内容融会其中有益于学科特色的形成。一些从事设计的学者认为图案设计的数字化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渐变式”继承,现代设计中的很多内容实际上都是从传统工艺中蜕变出来的,这种教学改革是否有意义并不在表面的形式而在于数字图案设计是否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无论是质疑还是鼓励,通过教学改革确实让传统图案这门课程从“弃之可惜,授之无法”的尴尬境地中摆脱出来了。现在看来,探讨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并不在技法和使用的工具,而在于运用了当代设计师熟悉的设计手段让学生研习了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与设计智慧,填补了现代设计教育中对民族设计知识缺失的环节,这是课程改革的价值所在,也是探索设计教育的地域性和当代性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格桑次旦.西藏工艺美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戴力农.设计调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
[3]靳埭强.设计心法100+1,设计大师经验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4](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5]郑曙旸,聂影,唐林涛,周艳阳.设计学之中国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辛敬林.装饰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7]格桑多吉.藏式传统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流变及其类型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8]张晓鸥.数字化时代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太原大学学报,2008(1).
[9]王庆武,史立秋,鲁静茹.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10]赵海英,张俊慧.新疆民间艺术图案数字化技术[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12).
[11]赵晶,刘冠彬.现代数字化转换下的湘西民族服饰图案的再构成[J].上海纺织科技,2013(8).
[责任编辑:拉巴次仁]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Reform of Traditional Tibetan Pattern Design by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Gyesang Dorji
(School of Art,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
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information age,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design,which brings about great change in design at the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approaches. Traditional Tibetan Pattern design was formed based on the Tibetan handicraf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so it has difficulties adapting to the modern design curriculum,as a result it is gradually marginaliz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 reform of digital design based on a research of digitization of the Tibetan pattern design teach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digital design;the course reform of desig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1.028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6)01-194-005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格桑多吉,男,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传统图案设计形态语言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