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寂护姓名、身份、生卒年等疑问的考述

2016-06-24顾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疑点姓名身份

顾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有关寂护姓名、身份、生卒年等疑问的考述

顾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寂护是印度佛教晚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波罗王朝早期最著名的僧人之一,其最大历史功绩是成功将佛法弘扬至西藏。虽然他在印度佛教史和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寂护姓名、身份、生卒年等疑点重重。15世纪,宗喀巴首先从义理的角度怀疑有两个同名的静命(寂护)。16世纪时,多罗那他提出有关寂护名字的怀疑,并尝试做出解答。除此之外,有关寂护生卒年在学界争论也非常大,流行于学界的看法约有九种之多,其中最为合理的看法是奥地利学者和英国佛学家David Seyfort Ruegg的看法,但仍有可考证的空间。此外,寂护的萨霍尔王子的身份以及与波罗王朝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探究。

关键词寂护;姓名;身份;疑点

一、寂护姓名之疑

多罗那他并不相信载于《拔协》等史籍中有关寂护住世900年的传说,他根据他所掌握的史料推断寂护生活于印度波罗王朝一世瞿波罗(Gopāla,750-770)时期,这无疑非常有见地。根据日本人佐佐木教悟等人的研究成果,瞿波罗在位于750至770年间,修建有著名的飞行寺(Odantapuri,或音译为欧丹达补梨),而寂护正是依照此寺参与设计修建了桑耶寺。但多罗那他好像弄错了波罗王继位顺序。提婆波罗王(Davapāla)是波罗三世,在位时间是810-850年,因此寂护不可能在“在提婆波罗王的时代完成主要的利益众生事业”。达摩波罗王(Dharmapāla)是继承瞿波罗王位的人,于770到810年统治孟迦拉地区和比哈尔邦,在这一时期寂护在吐蕃完成了他的弘法事业。

通过前述分析,寂护姓名之疑可以化约为三个考查主题:寂护的异名考查;寂护是静命吗;《二谛分别论释难》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否非为一人。

(一)寂护的异名考查

如此一来,多罗那他提出的“菩提萨埵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否为一个人”的问题就转换为:“Śāntirakṣita(寂护)”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否为一个人。

抛填片石、黏土比例一般按1:1,片石强度要求≥30MPa,尺寸约15~25cm。黏土需具有较好的黏性,一般采用将黏土润湿捏成黏土球,直径约10~15cm,或者采用抛填袋装黏土方式,效果强于将黏土散投入孔。对于埋深较深或洞高较大的溶洞,为加强填充圆台的稳固性能,可掺入适当PO32.5级水泥,水泥用量占黏土的1/3左右,水泥采用袋装抛填方式较好。也可采用在抛填片石黏土中掺入稻草、麻绳的方式,稻草、麻绳能起到加筋效果,能有效提高片石、黏土圆台的稳固性能。

(二)寂护是静命吗?

智军是西藏佛教前弘期佛学大家,代表作《见差别》保存在北京版《藏文大藏经》,另外在敦煌也发现部分《见差别》残卷。目前《见差别》有两个汉译本,一个是台湾辅仁大学法学院教授许明银所译,底本是敦煌本《见差别》。另一个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人文学系的邵颂雄的汉译,作为附录收录在《宁玛派四部宗义释》中。邵颂雄的译本以敦煌本为主,参考了北京版《见差别》。《宁玛派四部宗义释》同时还收录《见差别》藏文原文(拉丁文转写形式),为本文研究带来了方便。

《见差别》中对寂护的描述是:

“亲老师寂护(Śāntarakṣita),依阿阇梨无著所造之唯识之论《瑜伽行》(Yogācārabhūmi,《瑜伽师地论》),于世俗(saṃvṛti)与彼传规一致,且成立唯识;[造]中观论典《中观庄严论》(Madhyamakālaṃkāra),说于胜义(paramārtha)则‘识’亦无自性。”

(三)《二谛分别论释难》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否非一人

二、寂护生卒年之疑

目前学术界关于寂护的生卒年异说有很多,如:①梵文是sthavira,意为“上座”、“尊者”,义净原注为“住位”。王辅仁(1930-1995)在《中国大百科全书》(1978)中断为705-762年。②星云大师(1927-)主监修,慈怡法师(1943-)主编的《佛光大字典》(2004)中断为700- 760年。③David SeyfortRuegg(1931-)则在其著作《The Literature of Philosophy in India》中断为725-788年[16]。④恰白·次旦平措(1922-2013)在其《西藏通史》(上)(2004)断为700-770年[17]。⑤梶山雄一在其《中观思想的历史与文献》一文中认为寂护的生卒年是725-784年左右[18]。⑥江岛惠敏在其《自立论证派》一文中认为寂护的生卒年是680-740年[19]。⑦署名为“色祖囊丹旧书收集编辑室”的《大堪布寂护传》中认为寂护卒于790年[20]。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异说?造成诸多异说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文献传抄过程中发生的错乱。二是人为因素。后弘期掌握藏族文字、文化的人多为佛教信徒,对前弘期的史料选择性的吸收与改动,增加了辨析史料的难度。三是史料时间序列被打乱。达玛灭佛之后,由于前弘资料散落,藏人在搜集整理资料时,原始资料出现的时间与其本来写作的时间秩序不同。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始资料被发现。所以不同时期的藏文史料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可能不尽相同。想要从如此复杂局面中勾勒真实确有巨大难度。所幸,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使寂护生平年代得以比较准确的勾勒成为可能。

寂护是应赤松德赞之邀进藏弘法,他在藏地的活动都在赤松德赞治下进行。学界普遍认为赤松德赞在位时间是755至797年。赤松德赞13岁继位,20岁才得以独立执政,之前都是在崇苯大臣的辅佐之下执政,因此762年之前不太可能迎请寂护进藏传法。据王森和Ruegg等人的看法,寂护第一次进藏传法是在763年。

若将763年断为寂护首次进藏的年代,那么寂护生年应在722年左右。根据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说法,僧人二十岁才可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满十夏”才能成为“悉他薜攞”①,之后,成为亲教师者,“要须住位满足十夏”[21]。一个人从比丘到最后成为亲老师或规范师至少是四十岁。被称为阿阇梨的寂护在遇到拔·塞囊时,至少应为40岁,这时尚·玛香还未被翦除,也即早于762年。那么,寂护的出生年代则应早于Ruegg所断的725年,应该在722年左右。

其次,寂护卒年应在桑耶寺建成至桑耶寺僧诤前去世。根据笔者研究,桑耶寺自771年佛苯辩论胜利后开始筹备,775年兔年春奠基,至787年完工,其中筹建时间约为4年,修建12年,其历时16载。具体论证将另文论述,此处恐繁不赘。而据法国藏学家戴密微考证,桑耶寺僧诤记发生于792至794年间。那么寂护卒年应在787至792年之间。考虑到寂护去世后,发生益西旺波与娘·丁埃增权力之争,益西旺波辞去堪布一职闭关修行等事,那么,寂护去世应该在790年左右。

三、寂护身份之疑

所有的藏文史料中都坚称寂护出生于萨霍尔王族,其父是国王。但都没有提到寂护父亲的名字。如果萨霍尔就是孟加拉,而他是孟加拉王子,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父亲很有可能是印度最后一个崇佛王朝波罗王朝的开创者瞿波罗(Gopāla,750-770年在位)。从时间上,寂护作为矍波罗的次子是可以吻合的,至少与瞿波罗和达摩波罗在时空中是有交集的。瞿波罗于750年被孟加拉人民推举为王,他笃信佛教,修建了著名的欧丹多富梨寺(Odantapuri,也称飞行寺)。寂护参与设计的著名寺院桑耶寺正是仿照欧丹多富梨寺而建。

虽然目前笔者所掌握的史料还不足以证明达摩波罗与达摩惹札为同一人,也无法证明寂护就是瞿波罗次子,甚至也不能证明萨霍尔就是孟加拉,但就寂护与波罗王朝家族处在同一时空之下,寂护经历孟加拉地区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期,亲历波罗王朝的初创,寂护与波罗王朝也许有着更为深层的渊源也未可知。据有的学者考察波罗王朝所传佛教不同于根本佛教,“帕拉①帕拉为pāla的另一音译,现多译作波罗。——笔者注王朝所传扬的佛教,其教义与释迦牟尼所讲授者大不相同,是大乘一支。”[24]这与义净(671-695旅印)在印度那烂陀寺所见有所不同,那时“摩揭陀,则四部通习,有部最盛”[25]。时隔五十多年,佛教大小乘的地位在波罗王朝时发生了逆转,从“有部最盛”至“独尊”大乘一支。由此也可看出,印度佛教晚期不仅面对所谓“外道”的挑战,而且也面对佛教内部四宗分化的压力。根据印度佛教后期发展情况,除了兴起的密宗之外,显宗以中观学派最为兴盛,出现了多位著名中观学者。此“大乘一支”当属是中观派,而寂护正是这一时期大乘中观宗的代表人物,是“波罗王朝最著名的僧人”[26]。

结语

以上是有关寂护姓名、身份和生卒年之疑的一些考查和思考,主要运用史学的方法进行考证,目的是对寂护思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至于思想史的问题不在本文范畴之内,因此只是简略作了介绍,详细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参考文献

[1]宗喀巴.宗喀巴大师集(第四卷·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M].法尊,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76.

[2]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M].张建木,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204.

[3]拔·塞囊.拔协(增补本)[M].佟锦华,黄布凡,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13-21,99-111.

[6]布顿·仁钦珠.布顿佛教史[M].蒲文成,译.兰州:民族出版社,2007:132.

[8]蔡巴·贡噶多吉.红史[M].陈庆英,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31.

[9]敦珠法王,等.宁玛派四部宗义释[M].谈锡永,沈卫荣,邵颂雄,许锡恩,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181.

[10]宗喀巴.宗喀巴大师集(第四卷)·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M].法尊,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76.

[15]曹志成.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J].圆光佛学学报,1999(4):25-56.

[16]David SeyfortRuegg:The Literature of Philosophy in India [M].Germany:Otto Harrassowitz·Wiesbaden,1981:89.

[17]恰白·次旦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西藏通史(上)[M].陈庆英,格桑益西,何宗英,许德存,译.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08:141.

[18][19]梶山雄一,等.中观思想[M].李世杰,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25,236.

[21][25](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王邦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5:123-130,90.

[22]张怡荪.藏汉大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2911.

[24]吴俊才.印度史[M].台北:三民书局,1981:97.

[26](日)佐佐木教悟,高崎直道,井野口泰淳,塜本启祥.印度佛教史概说[M].杨曾文,姚长寿,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88

[责任编辑:周晓艳]

A Research of Śāntirakṣita's Name and Identity and the Years of his Birth and Death

GU Cu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1)

Abstract:Śāntirakṣita was the distinguished master in the late Indian Buddhism and one of the most knowledgeable Buddhists in the early Pāla Empire. His most prominent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is to spread Buddhism in Tibet successfully. Although Śāntarakṣitais was a very important master in the history of both Indian and the Tibetan Buddhism,due to age his name,identity and the years of his birth and death are still not clear and definite. Tsongkhapa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questioned the name of Śāntarakṣita in the 15th century. And then in the 16th century,Tāranātha also questioned the name of Śāntarakṣita and attempted to answer. Besides his name,the years of Śāntarakṣita’s birth and death are also questions,and there are as many as 9 different answers. Furthermore,his identity as the prince of Pāla Empire is not confirmed. All these questions are worth discussing.

Key words:Śāntarakṣita;name;identity;question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6)01-067-008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民委项目“理论与信仰的重构:宗喀巴中观思想的哲学诠释”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XZZ010

作者简介:顾毳,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疑点姓名身份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监管中的应用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始于深度诠释疑点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