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背景下自驾旅游者行为特征及需求研究
——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

2016-06-24陈兴王方时攀琳张雅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川藏线国道旅游者

陈兴 王方 时攀琳 张雅彬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移动互联背景下自驾旅游者行为特征及需求研究
——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

陈兴王方时攀琳张雅彬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318国道川藏线作为我国“自驾爱好者的天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受限,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落后。而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自驾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发生了彻底转变。文章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利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移动互联背景下该路线自驾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旅游者的需求多集中在旅游信息、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救援和移动互联四个方面,并对旅游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有迫切需求。并从旅游信息服务、移动终端产品设计、川藏线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自驾游;旅游者行为;318国道川藏线

引言

自驾旅游兴起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旅游者的自主意识和消费观不断增强,自驾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彰显了人们追求自由和生活品质的个性。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自驾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出台,国内旅游状况逐渐转型,旅游团费普遍上涨,自由行的比例不断升高。根据2013年美国Reportlinker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的自驾旅游规模从前一年的10600亿元增加到14000亿元,增长32%,2014年上半年自驾游出行规模同比猛增400%。预计到2020年,中国自驾游规模将达到惊人的8万亿元[1]。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是自驾旅游者的理想目的地。尤其是有着“自驾爱好者天堂”之称的318国道川藏线,更是我国西部自驾旅游线路的典型代表。川藏线虽然景观资源丰富,但是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旅游开发程度较低,旅游信息不畅通。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沿线的旅游信息服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的发展,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发生彻底改变。由于移动互联网有着发送和获取信息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实地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发布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和电脑等,也开始和旅行相结合。目前,人们的出行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地背着背包、手握攻略地图进行游览,而发展为仅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进行酒店预定、线路查询、目的地导航等活动。基于此发展背景,对于旅游信息服务水平较低的318国道川藏线而言,旅游者对于沿途旅游信息(路况、天气等)及时、有效地获取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该线路自驾旅游者行为特征和需求,以期对318国道川藏线的旅游开发、我国自驾旅游的产品设计、市场完善等起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一、文献回顾

自驾游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逐渐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这种类型的旅游方式吸引的只是一部分年轻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思维的转变,自驾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更多不同人群的旅游首选。国外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自驾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研究和老年人自驾旅游研究。如Wager(1967)[2]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自驾旅游者都会被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所吸引,并将它们作为旅游目的地。Hallo(2009)[3]等在美国国家公园调查发现,这里的旅游者有着喜欢享受的特征,他们主要喜欢在国家公园中享受海岸驾驶的体验。此外,Prideaux(2001)[4]以澳大利亚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发现老年人喜欢参与性较强的自驾旅游活动,他们出游的主要信息来源于朋友间的口碑相传。Pascal Poche(2003)[5]研究发现,在法国,由于老年人生活状况和身体素质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休闲旅游和长途自驾旅游。

我国的自驾游兴起比国外晚30年,不论从时代背景还是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外自驾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方向都具有差异性。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方向体现在自驾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以及值得关注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自驾旅游者行为研究。如张善芹等(2006)[6]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自驾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与收入、出游距离和时间正相关。杨鹛(2007)[7]从旅游者特征、旅游时间、旅游目的、旅行形式和旅游消费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自驾旅游者特征。此外,苗学岭(2006)[8]对网络论坛的帖子进行分类分析,发现自驾旅游者的信息获取、旅游体验分享和社区交往等方面的行为特征。王章郡等(2011)[9]运用Google搜索,发现我国自驾旅游者对网络空间关注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李莉,张捷(2013)[10]研究了互联网信息评价对自驾旅游者信息行为和出游决策的影响。

国外自驾旅游相关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由于时代背景发展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广泛,能对旅游者体验和行为动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中国的自驾旅游发展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大时代背景,此背景下的旅游者行为特征具有特殊性。目前,国内研究多数集中在初步探讨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方面,定量研究较少。在移动互联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背景之下,相关的研究主题也开始增加,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在未来的研究领域中,应多从细节进行分析,完善相关发展思路。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采集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发布。调查对象均为游览过或正在游览川藏线的自驾旅游者,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目的抽样和便利抽样。线上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通过专业问卷调查网站以及相关社交平台进行发布;实地发放为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笔者选取了318国道川藏线沿线旅游城市:成都、雅安、泸定、康定,发放地点分别是各大景区、停车场、加油站、住宿点等。每年的7月和8月为川藏线的旅游高峰期,在此时间段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充分地收集多方面信息,因此数据来源具有多样性和可靠性。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80份,回收率为96%。本文主要使用Excel 2013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客观题进行定量分析,主观题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得出沿线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同时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获取了沿途大量真实信息,了解和探究了旅游者的真实感受、精神状态和现实状况等,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弥补定量分析的缺点和不足。

(二)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所统计的自驾旅游者基本情况见表1。

(三)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见表2)

318国道川藏线的自驾旅游者有丰富的个人特点。由于线路的特殊性,要求沿途自驾旅游者不仅要有独立安排行程的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紧急情况应变能力,如有良好的驾驶技术和一定的汽车维修技术,并能充分掌握沿线相关信息。同时,他们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状况作支撑,以应对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总的来讲,自驾旅游者比较勇敢,喜欢探索,对自然有足够的好奇心,同时尊重地方的风俗文化,综合素质较高。

对于该线路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来讲,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共同体验,如观赏自然景观、放松身心、增进同伴和家人情感等。而川藏线不同于其他旅游线路,它还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精神内涵。根据考察和访问得知,很多旅游者会为了追求精神体验、朝圣、完成梦想和自我考验而出行。

根据表2得知,48.74%的旅游者都是第一次游览川藏线。据调查了解,由于318国道川藏线线路较长,短时间进行游览也要花费一周左右。大多数有意向选择去川藏线却未能实现的旅游者,往往是工作安排与时间安排相冲突而导致出游计划被搁置。这也就是自由职业者占川藏线旅游者数量的比重最大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时间相对灵活。由此看来川藏线的市场潜力还很广阔。

表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表2 自驾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在旅游信息查询方式上,64.71%的自驾旅游者都将旅游网站作为查询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36.13%的旅游者通过询问他人来获取旅游信息。通过调查得知,他们主要通过网络论坛和亲朋好友的介绍了解相关出游信息。318国道川藏线作为一条特殊的线路,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带领和指导,向他人询问显然符合川藏线旅游者出行的特点,这也证明了目前的信息收集手段还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而通过旅行社查询信息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少(10.08%),这说明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依靠旅行社的信息查询的方式已经被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都倾向于通过自助查询方式获取信息。

在选择游览318国道川藏线过程中,绝大多数旅游者前期查询的旅游信息有路线设计(71.43%)、沿途食宿分布情况(51.26%)、景点旅游信息(61.34%)、路况信息(55.46%)、天气信息(45.38%)。由于川藏线的线路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在出行之前需要对沿途做详细的攻略和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于购物点及相关信息的需求仅占6.72%。一方面,对于川藏线的旅游来讲购物并不是重点,旅游者更注重其他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表明川藏线本身的购物供给量有限,旅游者选择余地较小。

(四)旅游者需求分析

1.旅游信息需求(见表3)

对于318国道川藏线的自驾旅游者而言,在出行川藏线之前都需要对沿线的具体状况等都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但事实上,完整地获取川藏线的相关旅游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川藏线的旅游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旅游信息在网络上无法进行查询,只有到达目的地以后才能了解真实状况,如具体停车场、加油站、汽车维修点的分布等。同时,沿线的线路状况复杂,尤其是天气和路况等信息具有时效性,前期所做的信息查询并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对于相关旅游信息的完善和获取对旅游者来讲尤为迫切。

根据表3得知,在对于沿途信息需求方面,主要有目的地地图导航(61.34%)、路况实时信息发布(65.55%)、实时天气播报(46.22%)、沿途食宿分布等。不可忽视的是,对于沿途购物、娱乐信息发布的需求占到比重最低,仅有4.17%,这也与前期旅游信息查询中对于购物点信息查询所呈现的趋势相吻合,这同样说明了对于川藏线的娱乐和购物需求较低。

表3 自驾旅游者需求分析

2.旅游基础设施需求

对于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通讯信号较差、食宿条件较差、道路信息不畅通等方面。同时,旅游者还发现加油站数量少(29.73%),道路信息不通畅(68.47%),车辆维修点少(14.41%)以及停车场基础设施不完善(16.22%)。其中,路况和交通指示信息缺乏、道路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明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由于川藏线路况的特殊性,对于非专业的自驾旅游者来讲,游览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车身损坏等问题,如果没有车辆维修点或者旅游者缺乏汽车修理技能,就会影响旅游者的出行效果。所以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针对旅游者的加油站、车辆维修点、自驾游营地等还有待增加。如需要有更加明确的路标指示、有效的沿途景区交通地图、汽车旅馆、维修站、加油站、紧急救援等。同时,为旅游者提供车辆保管、养护、检查维修、洗车等服务,以及建立信息传送服务体系也很重要。

3.旅游救援需求

旅游者对于川藏线的旅游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医疗救援、道路救援和交通工具救援。

第一是医疗救援。川藏线经济发展落后,医疗条件有限,即便有大型医院也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很多偏远的地方并没有相关的医疗设施,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旅游者自己准备药物来应对紧急情况。那么旅游者如果没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很容易发生因为沿途的自然地理状况变化而出现身体不适,如高原反应等,尤其针对女性旅游者。因此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医疗救援来对病人采取措施。

第二是道路救援。318国道川藏线的旅游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交通条件。由于川藏线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有较多的峡谷和山脊。加之塌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加了这条线路的不确定性,有些路段(比如通麦、雀儿山等)可能会因此中断,导致旅游者出行不便。比如2000年芒康路段塌方,南线公路中断,导致很多旅游者返程。这样一来,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与道路救援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司机可以及时掌握路况信息,选择安全区域通行,或更改自驾线路,避免造成交通堵塞等。

第三是交通工具救援。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很多旅游者在旅途中会有交通工具受损的状况。如爆胎、漏气、缺油、机械故障等。如果随身没有携带相关维修工具,或者附近没有相关维修点,那么继续行程就会显得异常困难。如2015年3月29日折多山米拉山上大货车侧翻,人员受伤使得故障无法处理。在实地考察途中,经过雅安时由于所在的大巴车出现了机械故障,而在原地停留长达两个多小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加重了旅游者焦急等待的心情。

4.移动互联服务需求

国家旅游局和社科院在2010年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其中指出,自驾旅游快速发展是我国近些年旅游市场的新动向,但在移动性信息供给、安全救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我国需要挖掘移动信息终端等渠道,加强地理位置服务的供给。在电子时代来临的同时,旅游者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和需求越来越高,通过网络来查询出游信息几乎是拥有通讯设备的旅游者都会选择的途径。尤其在川藏线这样特殊的线路上,旅游者对于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渐加深。目前沿线的自驾旅游者会依赖于移动终端查询天气(51.26%)、路况(55.46%)等线路信息、同时地图导航(53.78%)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也有很多旅游者通过手机预订酒店、门票,以及通过社交网络与同伴及时分享前方状况等。

5.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的旅游者需求主要集中在旅游信息、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救援以及移动互联服务四个方面。318国道川藏线作为旅游线路的典型代表,有着集自然风光优美和地理条件恶劣于一身的特点。沿途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道路信息不通畅,要求旅游者在出发之前有充分的前期调查。然而这些信息会随着线路游览的实地性而改变。如突发的自然灾害状况会让旅游者无法及时了解前方路况,造成游览过程中对旅游信息获取滞后,从而影响整体旅游效果。因此对于实时信息准确、及时、有效地获取和使用是自驾旅游者的需求重点。

三、川藏线智慧旅游线路发展思路

经过对自驾旅游者在318国道川藏线游览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本研究发现旅游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沿途实时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和使用。而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旅游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双向互通,满足自驾旅游者的需求。基于此特点,本研究主要从旅游信息服务、移动终端产品设计以及川藏线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318国道川藏线智慧旅游线路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旅游信息服务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传递的行业,在移动互联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类旅游信息传播工具层出不穷,主要以旅游网站和APP为主。以旅游网站为例,目前各类旅游网站较多,但大多网站所提供的旅游信息不够全面、更新较慢,不能让旅游者及时而全面地了解相关出游信息。如一些旅游网站上对于旅游景点、酒店等地理位置和联系方式不全,停车场或加油站等信息无法查询。加之很多地区相对偏远,信息发展落后,一些住宿点和餐饮点的信息无法获取。若旅游者对相关信息缺乏了解,就很难事先对行程做出完善的设计和安排。目前,旅游者的信息获取来源主要依靠其他旅游者所做攻略或对他人的询问。

目前我国的旅游网站类型主要有旅游攻略类网站,旅游票务预订类网站,及地图类网站。以川藏线为例,对旅游网站的信息建设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地图类的网站,需要对各个信息点进行相关信息的补充。除开餐饮、住宿、景点类基本信息以外,还可以补充地质灾害多发点、周边医疗救援和道路救援信息点的地理信息位置,以方便旅游者查询以及相关人员实施救援。②票务预订和旅游攻略类的网站,可以设置自驾旅游专栏,以提供旅游者所需信息。如租车或包车信息、相关行程和景点信息、沿途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紧急状况以及所需的花费等,并针对自驾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对于需要租车的旅游者展示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型、价格及注意事项等,从出行时间到游览线路都有一个细致的安排。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产品设计

移动互联网具有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已成为人们日常发布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手机和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开始和旅行相结合。旅游类相关的APP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比如驴妈妈旅游、途牛旅游、去哪儿旅游等应用软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在移动终端的产品设计方面,首先可以从旅游软件APP入手。在调查旅游者关于信息服务类旅游APP下载意愿的时候,87.39%左右的旅游者都表示愿意。这说明旅游者对此类APP的需求正在加强,并且相关市场广阔。

通常情况下,对于旅游APP的需求集中在目的地导航、相关旅游查询等。但川藏线具有特殊性,除开需要满足大众旅游APP所具备功能以外,还需要针对沿线旅游者不同需求入手。可主要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改善:①为旅游者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当自驾的途中路过某一景点时可以通过定位主动进行相应的语音导览、景点讲解、实景呈现,而不局限于目前地图类APP的目的地导航功能;②提供实时信息的推送功能。在川藏线游览的途中,可以向旅游者推送实时的路况信息和自然灾害信息,如遇到塌方、泥石流等状况,旅游者则可以通过及时获取的信息对线路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③满足相应的社交功能。如查看附近人员的位置,帮助旅游者认识附近的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如同伴在走丢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位置服务进行搜索。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旅游信息分享、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活动。

(三)川藏线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休闲绿皮书》[11]还指出,目前我国很多旅游目的地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对自驾旅游这种新兴方式并不重视。因此对于川藏线来讲,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也很重要。这里所指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者的基本信息、旅游者行为信息、旅游经营者产品信息和行业动态、政府管理者的管理政策等。构建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意味着要实现这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该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相关机构组织或者网络平台来实现。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也有利于为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例如,要实现APP信息推送服务当中的实时路况和自然灾害播报的功能,就需要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紧急状况发生时,如果相关部门能快速及时地获取并发送信息,便可更好地提供救援服务。

总之,应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在深入分析旅游者行为特征和需求体验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旅游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

总结

移动互联网本身与旅游业具有天然的高度耦合性。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必将使旅游业出现一系列创新服务。移动互联同旅游业的结合不但能够加深旅游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旅游信息交流愈加迫切。自驾旅游的准备充分性、高度参与性和安排自主性等特点,使得及时、有效地获取最准确、最适用的旅游信息成为旅游者的重要需求。本研究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对移动互联背景下自驾旅游者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前期的分析提出建议,对旅游服务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者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本研究依旧有待改善。由于笔者时间与经历有限,在实地考察和信息收集的过程当中,仅对成都到康定段进行调查,并未能完成川藏线的全线游览,所以对于该线路现状和旅游者需求的了解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有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旅游圈.创业报道,自驾中国:专注有灵魂的精品小团[EB/ OL].http://view.inews.qq.com/a/20150405A0012T00.2015(4).

[2]Wager J. Outdoor Recreation on common land[J].journal of the Town Planning institute,1967.53:398-403.

[3]Hallo JC,Manning RE.Transportation and Recreation:A Case Study of Visitors driving for pleasure at Acadia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9,17(6):491-499.

[4]Prideaux B,wei S,Ruys H. the senior drive tour marker in Australia[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1,7(3):209-219. [5]Pascal Pochet.Travel practices and access to the car among the elderly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issues[J].Recherché Transports Sécurité,2003(79):93-106.

[6]张晓燕,张善芹,马勋.我国自驾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6(9):31-35.

[7]杨鹛.我国自驾旅游者特征及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J].商业视角,2007(1).

[8]苗学岭.自驾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343):158-162.

[9]王章郡,方忠权,杜坤.中国自驾游网络空间关注度的时空演变——基于Google搜索解析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5):112-117.

[10]李莉,张捷.互联网信息评价对旅游者信息行为和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3(10):23-29.

[11]旅游中国网.自驾游移动性信息供给不足,安全救援和保障欠缺[EB/OL].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0- 06/02/ content_20171836.htm.2010(6).

[责任编辑:周晓艳]

Mobile Internet,Travel Behavior and Tourist Demand of Self-driving Tour -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Tibet Section of China National Highway 318

CHEN Xing WANG Fang SHI Pan-lin ZHANG Ya-bin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 610059)

Abstract:As“the paradise of self-driving lovers”in China,the Sichuan-Tibet section of China National Highway 318 is always a popular tourist route. There ar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the section of the highway,but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ough,and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changes the behavior patterns and demand of self-driving tourists. This article,taking the Sichuan-Tibet section of China National Highway 318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and tourist demand of self-driving tour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questionnaire and investigation.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tourists'demands focus on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ourist rescue service and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Tourists have strong demand of tourism information access in a timely,accurate and effective way. At the same tim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t the aspect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mobile terminal product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self-driving;tourist behavior;the Sichuan-Tibet section of China National Highway 318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6)01-150-007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旅游研究)课题“我国西部智慧旅游线路构建研究——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项目号:LYC15-07),2014年度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校级人才建设项目(项目号:KYGG201424)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陈兴,男,汉族,辽宁锦州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智慧旅游。

猜你喜欢

川藏线国道旅游者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追梦皖南川藏线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骑共享单车 穿越四千里川藏线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207国道黄集至伙牌段破损严重亟待维修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
川藏线到底多神秘,十大神车告诉你!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