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2016-06-23孙薇郁钰
孙薇++郁钰
【摘 要】 文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污染企业——纺织企业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环境规制强度综合评价体系和相关性分析来探讨环境规制和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环境规制强度指标、财务能力指标来分别衡量环境规制和财务绩效,通过对我国1996—2013年纺织业环境规制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与纺织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呈正相关,与发展能力不相关。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离差最大化; 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13-06
自从20世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跃性提高,如今已位于经济强国之列。但是我国的产品以“污染重、耗能高、资源密集型”为主,环境被污染,资源面临枯竭,由我国工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刻不容缓。在众多工业中,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很早就已兴起,占据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亦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2013年纺织业共排放工业废水20.3亿吨,在工业废水总量中位列第四[ 1 ]。显而易见,纺织业是名副其实的重污染产业,其环保任务很艰巨。
一、文献述评
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此后社会人士开始广泛关注环境与企业间的关系,学术界也展开了多样研究。相比于国外而言,我国对环境和企业关系的学习开始得比较晚,随着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法律的逐渐完善和环境与生产矛盾的加剧,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
一些学者觉得环境规制对企业所起到的影响是消极的,将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Sancho,Tadeo & Martinez(2000)以西班牙家具制造业与木制品的效率指数为基础作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为环境规制对该产业的生产效率存在负面作用[ 2 ]。Shadbegian & Gray(2005)运用实证分析了在1979—1990年间美国的钢铁、石油和造纸三产业的样本数据,发现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生产率负相关,说明环境规制对产业存在负面消极的影响[ 3 ]。姚蕾和宁俊(2013)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论,纺织服装的出口贸易量会随着环境规制严格力度的加强而萎缩[ 4 ]。
一些学者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企业的发展并使其得到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Mitsutsugu(2006)以污染控制支出、研发投入分别代替环境规制成本、技术创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高污染产业的污染控制支出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呈正相关[ 5 ]。赵玉焕(2009)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与纺织业环境成本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对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量[ 6 ]。李小平、卢现祥等(2012)通过对我国30个工业行业在1998—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了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提升产业贸易比较优势的结论[ 7 ]。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影响,但其影响形式比较复杂。例如,Lanoie,Patry & Lajeunesse(2001)在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时将企业分为面临竞争强与面临竞争弱两类,结果显示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强,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影响就愈显著[ 8 ]。张倩(2011)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到的结论为环境保护强度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MI指数呈负相关的同时与该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贸易竞争指数呈正相关,说明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既有消极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9 ]。张成、陆旸等(2011)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在1998—2007年间的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之间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中部地区,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率在起初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下被削弱了,但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却逐步提高,即该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而在西部地区这两者之间还尚未形成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的“U”型关系[ 10 ]。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影响至今无法明确。例如,Busse(2004)在HOV模型上以参与国际协调的努力程度和环境管理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在对2001年119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除钢铁业之外,比较高的环境规制标准并没有导致高污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纺织行业亦是如此[ 11 ]。傅京燕(2006)仔细分析了影响环境和竞争力关系的各个因素,并且比较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一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幅度,发现无法判断出环境规制将会对产业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 12 ]。郭红燕、刘民权等(2011)经过研究认为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无法确定,环境规制将会通过多种要素以及多个途径影响经济,综合这些效应才能显示出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的最终影响[ 13 ]。
显然,各国的学者都相当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认真严谨的研究,大致分为四种观点:一是前者对后者存在消极影响,对企业环境要求的提高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利润;二是前者对后者存在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措施能够推动企业贸易的成长繁荣;三是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其影响方式并不一致;四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众多学者在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出口贸易的影响上分析得比较普遍深入,但是专门分析纺织业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影响的研究却比较稀少。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企业所产生的财务影响。
二、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外贸压力不断加大,纺织行业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美欧国家反倾销制裁的冲击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态势,虽因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外棉价差拉大等原因造成了纺织业的产值有所下降,但是纺织业的净资产和利润总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鉴于目前国际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的风险较低、我国内需增速稳中有升的情况,我国纺织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纺织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由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2013年我国共有20 776个纺织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占重点调查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1.2%,废水排放量长期紧随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两者之后,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排放行业。纺织业是一个用水和排水都比较多的产业,废水是其引发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的纺织业来说,一大半的所需水量皆用于高污染且处理难度大的印染环节,废水的回收再使用率较低;该行业的废气主要产生于行业内使用的锅炉,约有15%的锅炉排放不达标;固体废弃物主要是下脚料与锅炉废渣;噪声污染绝大多数来自于设备与机器的运作[ 14 ]。
三、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文章结合专家调查法,在产业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5 ]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基础上运用离差最大化[ 16 ]模型,构建了一个环境规制强度综合评价体系,对环境规制进行测量,从整体上对纺织产业进行评价。
(二)环境规制强度指标
对199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同时加以处理,并运用离差最大化决策方法计算权重λ,λ值归一化之后的结果分别为0.50514、0.49486、0.32637、0.32847、0.34516、0.41222、0.58778。在此作用下,纺织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值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中可发现,总体上1996—2013年这18年间我国纺织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值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态势,说明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逐步加大,保护环境的意识愈来愈强,对环境愈加重视。
(三)我国纺织业财务绩效相关指标
表2参考“四种能力”分析[ 17 ]财务评价体系,采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九项具体指标对纺织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经计算得到表3结果。
表3中财务指标总体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流动比率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纺织业的偿债能力不断得到改善,该能力比较强;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总资产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间虽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并不太影响纺织业的总体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而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波动变化,近几年的比值相较于2003年而言下降幅度较大,但净资产、总资产并不是负增长,其总额呈上升趋势,只是近期的成长速度没有以往那么迅速而已,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2年为-0.15%,主营业务收入相比上一年而言有所下降,但其下降份额较小,基本上和2011年持平,从整体上来说纺织业的成长情况比较好。
(四)环境规制和我国纺织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分析环境规制强度(E)与流动比率(F1)、资产负债率(F2)、流动资产周转率(F3)、固定资产周转率(F4)、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F5)、总资产贡献率(F6)、净资产增长率(F7)、总资产增长率(F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F9)的相关性。
利用软件EViews6.0对上述六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即可得到各个指标间的关系。研究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程度与方向的相关系数r,当r值是正数时表明两变量间正相关,否则即为负相关关系。当r≥0.95时,表示显著性相关;当0.95>r≥0.8时,表示高度相关;当0.5≤r<0.8时,表示中度相关;当0.3≤r<0.5时,表示低度相关;当r<0.3时可视作不相关。上述指标之间的r值如表4所示。
由表4数据可以发现,环境保护强度与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1、 -0.8932、 0.9650、 0.9794、 0.8676、
0.9697、-0.1250、0.2474、0.1936。这些数据说明了环境规制强度与前六个指标之间高度正相关甚至有些是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相关,即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企业的财务在发展能力方面无显著影响,但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力。
环境规制强度在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呈正相关时,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性。但是资产负债率越低,体现了该行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说明环境规制强度对纺织业的偿债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即环境保护强度对纺织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均呈正相关作用。至于环境规制强度与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不相关,主要是因为整个行业参差不齐,中小企业偏多,整体竞争力较弱,再加上经费及技术不足,需要进行管理改良的时间比较长,短期内成本增加,效益上升速度减慢;另外因为许多衡量环境规制强度和财务能力的因素不能全部被量化反映到模型中去,例如国家的各种政策、产业地位、垄断程度、贸易限制措施等,这些无法量化的因素在模型当中难以体现。
作为重污染行业,我国纺织企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这一长期的发展要求,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增强环保意识,加大对设备、生产技艺的改进,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启示与建议
总体而言,纺织业的环境规制对我国的纺织企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均有积极影响,强化环境规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应坚持贯彻实施各项保护环境的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并帮助其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进而提升整个纺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政府层面: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
1.制定并完善环保政策
我国应该坚持实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体系。在法律法规上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发生模棱两可的情况,让我国的纺织品企业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执法打好基础。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可以采用可买卖的排污收费等有激励性的政策,这样可以间接地起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作用,促使企业运用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技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使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实现长久的发展。同时,我国也要形成统一的环境监管机制,分配清楚每个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环境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
2.积极参与国家间的合作
近年我国作为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参与了众多全球性活动,例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大会,并已连续举办六届世界环保大会(WEC),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的模式发展,和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合作次数明显增多,合作程度也明显加深。但是随着纺织行业传统出口市场中日益增多的绿色壁垒,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愈加严峻,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条约、国际法规等的制定和完善,这样可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国际标准。另外,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与国际标准制度相接轨,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机率,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层面:微观落实,加快技术创新
1.树立绿色生产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纺织企业应顺应世界环境保护的潮流,实施以质量取胜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树立绿色生产观念,这样能够更加适应人们对绿色消费的需求,让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但是有一些纺织企业尤其是小型的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采取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而大中型纺织企业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缺乏资金的投入以及技术的引进,环保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也就未能有效地保护好周边的环境。如果各大中小企业能够重视环保问题,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主动地寻求技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则能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高效生产和长远发展。
2.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创新是所有产业生命力的所在,要想拥有美好的前景就需要把创新坚持到底。若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我国纺织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大力研发环保产品,把生态服装、绿色纺织品作为该行业出口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绿色化生产与消费,与国际新型的需求相接轨。近年全球纺织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逐渐上升,已无法仅靠过去常用的低成本战略获得胜利。如今的企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而毫无疑问品牌能给高品质的产品锦上添花,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品牌产品,例如波司登(Bosideng)、佐丹奴(Giordano)、罗莱家纺(Luolai)、安踏(Anta)、恒源祥等。我国纺织企业应该努力创建更多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广泛实施国际上普遍用于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ISO14000标准体系,提高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7—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SANCHO F H, TADEO A P, MARTINEZ E.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 application to spanish wooden goods and furnishings industry[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es,2000,15(4):365-378.
[3] SHADBEGIAN R, GRAY W. 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diture and plant-level productivity: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4(2):196-208.
[4] 姚蕾,宁俊.国内环境规制对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纺织学报,2013(6):107-112.
[5] MITSUTSUGU 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es,2006,28(4):299-312.
[6] 赵玉焕.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J].经济管理,2009(7):147-150.
[7]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强度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J].世界经济,2012(4):67-77.
[8] 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new findings on the porter analysis [Z].Cirano Working Papers,2001.
[9] 张倩.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10] 张成,陆旸,郭路,等.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1(2):113-122.
[11] BUSSE M. Trad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new empirical evidence[Z].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4:3361.
[12] 傅京燕.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3] 郭红燕,刘民权,李行舟.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8-33.
[14] 林艳真.我国纺织品贸易与环境冲突及协调路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5] 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6] 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7):36-38.
[17]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