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探析

2016-06-23任燕妮李录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信息技术影响

任燕妮,李录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探析

任燕妮,李录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深刻改变城市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对农村的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直接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提供了技术保障,也间接为破除该体制必备的人力资源条件以及制度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动性,从根本上破除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找出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

一、引言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就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1]在市场成长、分工深化等力量促使下,中国经济发展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的巨大差距,由此产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广泛应用在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占88.9%,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占比27.9%。[2]

技术和经济之间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一种技术力量,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相对其他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正是在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探究信息技术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

本文研究的信息技术指基于通信网、互联网等可以提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等多种业务的通用智能工具,包含有收音机、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及互联网等各类信息技术装置和服务。

二、我国城乡信息技术概况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经济条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迅速提高。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7917元,较上年实际增长10.7%,增速减缓,但仍高于城镇居民增长速度;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4565元,较上年实际增长了9.6%,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1倍,城乡居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近十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2012年,连续3年增速都超过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减,这一方面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城乡居民信息技术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提供了物质保障。

图1 2003-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城乡居民信息技术设备拥有量变化。

基于前述信息技术的概念,我们认为城乡居民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首先就是信息技术设备的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3年我国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在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拥有量均有差距。相对来说,城乡电视和固定电话拥有量差距相对较小,移动电话拥有量差距较大,城市拥有量是农村的3.8倍,而计算机拥有量差距巨大,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仅拥有计算机1.4台,而同期城市居民家庭的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的近20倍。

2003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信息技术设备价格的下调,城乡居民所拥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差距明显缩小,这是城乡信息技术发展差距缩小的前提。2012年城乡居民家庭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已经基本持平;而计算机拥有量差距也明显缩小,城镇家庭计算机拥有量仅是农村居民家庭拥有量的4倍,这与十年前20倍的差距相比,可以说变化显著。因此,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技术设备拥有量的差距缩小是我国城乡信息技术发展差距缩小的首要条件。

表1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信息技术设备拥有量比较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三)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比较。

随着移动通讯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城乡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对不同时段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在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图2数据表明,2003-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均有上涨,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有提高,相对而言,信息技术在城镇居民家庭中的地位较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远高于农村;二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上涨幅度也比农村高。十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了3.65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占比只上升了2.69%。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差距在逐年缩减,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讯费用是农村的4.44倍,而到2012年此项差距已缩小到3.76倍,这说明农村居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图2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不同时段人均交通通讯费用比较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城乡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费用支出占比提高,反映了在科技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对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强,信息技术在城乡居民家庭中的地位逐年上升。

(四)城乡互联网发展情况。

互联网以自身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等特点在信息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流通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了解城乡互联网发展状况是分析信息技术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的基础。

1.总体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87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2.1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态势。

图3 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②

2.我国网民城乡结构。

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从2005到2014年间已减少12678万人,比例也从2005年底的57.0%降至2014年底的45.2%,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4 我国网民城乡结构③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依旧保持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846万,较2013年增加了184万人。2014年,城镇网民的增速远远超越农村网民的增速,城乡网民规模差距继续加大。

3.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

2014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继续增长,达到28.8%,是近年来最高的一次。虽然农村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在扩大,如图5所示,2014年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较2013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造成差距加大的原因,部分源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则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图5 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三、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科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改变农业效益增长方式,还可以提高各类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使农业走上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比如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被广泛用于清查和管理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作物品种、动植物类群等,已成为现代农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小麦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等,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

2014年11月,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展示的“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成果:农业无人机遥感技术,耕地养分质量、生产力水平等关键指标的遥感监测技术,农业灾害监测评价等,就是利用“卫星——无人飞机——地面传感网”的多元化遥感平台,让农田信息精准获取和协同监测集成应用研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现代农业科技。[3]

(二)信息技术加速传统工业信息化进程。

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促进其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整合,利用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信息技术还使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加快,精减了许多不必要的过程和人员,使传统工业的管理更加精简、有效。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仅陕西省备案网站已经超过6万个,应用电子商务的商户超过15万户,一大批传统企业开始“触电”并打造自有电商平台。[4]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其中,仅在企业自建的电商平台上就实现8.72万亿元的交易额,同比增长65.9%;而在纯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额也达7.01万亿元,同比增长53.8%。[5]

(三)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产业发展。

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全国工业行业领域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手机、微型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软件业务收入就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据此,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落后的面貌,给工业产业增加了巨大活力,同时还带动了现代产业的长足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信息技术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本质特征就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和现代化的城市经济并存,这正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辅助性制度在城乡间也存在巨大差距,这就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福利、使用社会资源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差别,最终造成了城乡二元割裂、社会生活水平悬殊的局面。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各个领域,探讨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有利于从微观角度采取措施更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动性,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也可以从宏观政策层面改善信息技术的运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之力从根本上破除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找出路。

(一)信息技术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直接影响。

生产力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而经济的增长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国企业研究所驻所研究员、经济学家史蒂芬·奥利纳在分析美国生产力增长的历史后表示,从1974-2012年,信息技术是美国1990年代中期生产力增长加速的主要动因,[6]我国也不例外,一方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1.信息技术增强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信息技术给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机会,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终端可以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比如我国农业部依托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成的覆盖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平台,就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开办网络大讲堂等方式进行远程培训。类似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大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技术水平,使他们能更好的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力。

2.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经营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寻找或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加快信息的传输和交换,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减缓生产资料供需矛盾;此外,经营管理人员还可使用政府网站平台、各种信息门户网站等准确把握工农业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等,简化交易手续,节约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现代经营管理人员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组织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

3.信息技术畅通信息渠道,促进经济增长。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已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各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连接互联网,获得更多对生产经营有利的信息,指导生产生活,互联网也早已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生活服务平台。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信息资费不断下调,使得信息渠道越来越畅通,因此,相应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提升,进而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二)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间接影响。

1.信息技术增加人力资本存量,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历程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而是要由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进步来增加资源”。[7]因此,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自身的劳动效率,还可以使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应用更加有效,提高产品的产出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投入,有效的改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趋势,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方式,信息技术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技术保障,对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发挥了突出作用。有学者指出,“我国教育二元结构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优质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和质量都不及城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机会不平等,师资力量不平衡等造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城乡间发展很不均衡,现代信息技术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合理分配起到积极的作用”。[8]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形态,对我国城乡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公共教育服务均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城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共同进步,最大范围消除因地域、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9]

2.信息技术为户籍改革提供技术支持,是制度改革的先导。

户籍制度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设立户籍制度的初衷只是实施紧缺生活品的配给手段。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首要之举。城乡一体化的前提首先就是户籍一体化,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省份开始户籍制度改革,这就开启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层面因素,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尽快抹平户籍背后的各种利益差距,逐步剥除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各种权益,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户籍改革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今后每一位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户籍制度只具有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而不再是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藩篱。

户口登记管理工作,经过一个由分散、手工管理到统一、规范,再到逐步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为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的条件下,才能改变户口传统的书面登记管理的现状,才有可能实行户口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否则户籍改革根本无法推进。信息技术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降低户籍管理的成本,是户籍改革的基础;同时,信息技术还是公共管理准确、高效的工具,是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因此,户籍制度改革是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的先导,这既是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矛盾,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性举措。

根据以上分析,信息技术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可以概括如下:一方面,信息技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畅通信息渠道,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改善城乡教育差距,增加人力资本存量,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信息技术还改变传统户口人工登记书面管理的现状,为户籍改革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破除提供技术保证。

五、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向两个极端,优质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城市,而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向城市集中必然导致农村发展再次受限。[10]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可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难题。而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传统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存在于互联网发展领域。从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视角看,城乡信息技术鸿沟是深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分化的重要因素。[11]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直接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还间接为破除该体制必备的人力资源条件和制度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有研究表明,农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增加收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因素,[12]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关键,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发挥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的应用,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城乡间的信息壁垒,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数字信息手段带来的信息化成果,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可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和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但城乡网民规模和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这对缩小城乡差距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库是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必备要件,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用互联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一,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农村宽带的覆盖范围、提升农村宽带的接入能力,特别是需要加强边远山区的信息网络建设,畅通农村的信息渠道;其二,鼓励科研机构大力开发农业数据库和农业应用类软件,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

第二,推行信息技术设备下乡,降低信息资费。

从全国来看,农村网民使用各种设备上网的比例均低于城镇水平,农村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2014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1.9%。表1所示,目前,农村居民家庭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已经接近城镇居民家庭,但电脑等信息设备拥有量城乡居民仍有很大的差距。而拥有信息设备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前提,因此,缩小城乡信息技术发展的差距应该先解决城乡居民信息终端的差距。我们建议在家电下乡基础上,加大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下乡。另外,各生产商和基础电信企业应针对各地农民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各类增值业务包,让农民可以享受优惠的资费和便捷的服务。

最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鉴于农村是目前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将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应加大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的应用。2015年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指出,第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培育农村电商环境。[13]所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让产销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农民增收,还可以带动农村消费,实现农村的生产、销售、消费整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之,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并从制度本身进行改革,我国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靳占忠,孙健敏.城乡二元结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J].高等农业教育,2012,(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www. cnnic.net.cn,2015-07-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遥感技术让现代农业更智慧——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成果专题展[OL].http://www.most.gov.cn/kjbgz/ 201411/t20141124_116712.htm,2014-11-25.

[4]王栋,薛超中.“互联网+”改变传统产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N].陕西日报,2015-06-16(14).

[5]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201508/t20150803_1224544.html,2015-08-03.

[6]卢朵宝.信息技术生产力是否在衰落?[OL].http://www.lwinst.com/index.php?m =content&c =index&a=show&catid=17&id=6002,2015-03-20.

[7][美]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源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8]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9,(11).

[9]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

[10]白永秀.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形成、拓展、路径[J].学术月刊,2012,(05).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5-06-17.

[12]王建华,李录堂.农户经济改造的新动力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0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 www.mofcom.gov.cn/article/h/redht/201505/20150500 972969.shtml.

责任编辑郁之行

作者简介:任燕妮(1983—),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李录堂(1962—),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BAD20B03)。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4-0099-07

猜你喜欢

城乡二元结构信息技术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政府对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厘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两个认识误区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