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学理定位

2016-06-23谢伦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

■ 谢伦浩 杨 多



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学理定位

■ 谢伦浩杨多

【内容摘要】播音主持传播中,传播主体借助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阐释观点、沟通受众。这两种传播手段都缺一不可。但目前有声语言的实践运用与学术研究日臻完善,成为播音主持实践与研究的主要关注,而与有声语言同样重要的副语言却缺少学术关怀,鲜有学理总结。本文结合播音主持传播实践,系统阐述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学术定位、学理支撑以及学科价值,为建构播音主持副语言体系进行学理探索。

【关键词】播音主持;副语言;学理范畴

在播音主持传播中,使用的传播符号系统有多种媒介(media)形式,亦称信道(channels)方式,其中最基本、最便捷、最全面的表达与交换信息的符号系统是有声语言(sound language),与有声语言符号系统相并行的还有副语言(paralanguage)符号系统。《中国播音学》如此定义“播音”:播音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在播音主持创作过程中,不光有声语言在传递信息,眼神、表情、体态、服饰等也都在传递着信息。后者我们称之为副语言。①因此定位副语言的学术概念、厘清副语言的学理思路、明晰副语言的学科价值,对播音主持传播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肯定。

一、学理界定——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功能特性

播音主持副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传播过程中,用来协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阐明态度的非言语技巧的总称,即“非言语符号(non-verbal symbols)”。在传播过程中,它主要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与有声语言(也包括有声语言的书面形式)一起构成传播手段的总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特定的信息,完成传播交流的过程。张颂先生指出:“副语言是语言的副产品,伴随着语言,附属于语言,辅助语言共同完成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任务。”②

播音主持副语言有如下一些特性:

1.表义立体性。副语言传播丰富多样,形态万千。只要进行播音主持传播,副语言就伴随其中,具有丰富的表义性和交际的连续性。从传播的渠道来讲,有声语言主要诉诸于听觉系统,而副语言除听觉外,还可作用于视觉、触觉、嗅觉等,正如社会语言学家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③。从符号的特征来看,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三大原则: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语言符号是呈线性的;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不为个体所改变的。④副语言里有语言符号的两个特征,但不包含线性特征。因此,副语言符号是具有潜信息的,能通过受众的联想而产生丰富的附加信息。副语言传播是多层面立体展示的,几种不同的副语言符号可以由同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同时呈现。如在节目中,主持人可能不说话或者表达断断续续,但副语言却一直贯穿始终,无论是兴高采烈还是沉默不语都在传递着倾向性的信息。

2.交际可视性。相对于有声语言诉诸于人的听觉,副语言一般诉诸于人的视觉,眼神、表情、动作等动态势语往往反映的是表达主体即时即地的感觉与情绪,必须及时“视录”,否则便转瞬即逝。也正是在可视的条件下,会更加显示副语言表达的真实感与生动性。一方面,副语言能“揭示某人是包括在某一传播过程内,还是排斥在外;揭示传播中一方对另一方或是其他方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⑤;另一方面,电视所营造的可视听性声像传播环境,使受众得以通过表达主体的副语言来获知主持人及节目的风格特色。如崔永元在幽默时不忘给观众一个坏笑,他亲切、睿智的平民化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观众也因此给他封了个“幽默机智的邻家大哥”的称号。

3.信息真实性。语言符号是有意识的活动,而副语言多为潜意识的外化,因此副语言表达的信息相对于有声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性。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副语言行为是受中枢神经作用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根本无法控制。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外分泌腺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人在悲伤时有泪液分泌,愤怒、焦虑时冒热汗,恐惧时冒冷汗,紧张时心跳加快等。另一方面,由于副语言表达具有连续性和立体性,要做到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控制好自己的副语言行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如欧文·戈夫曼所言:“尽管一个人可能停止说话,但是他不能停止通过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⑥

4.语境依赖性。副语言的语义很多时候是模棱两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它既可以是有意识的,又可以是无意识的,并且同样的行为可以在不同场合传达不同信息含义。如“微笑”一般是良性正面的表情,但在主持中也可传递无奈、失望等语意。因此,理解语义也得借助副语言表达的上下语境(context)。对播音员主持人而言,语境主要是指副语言运用时的背景与气氛。比如,阿富汗的女主持人带着面纱主持节目,这是因为阿富汗政府明文规定:“郑重要求所有电视网,禁止女主持人不戴面纱出镜,禁止化浓妆”。因此,我们在解读该国主持人服饰信息时,就要与它的政治文化语境联系起来。

5.言语辅助性。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既可以独立表情达意,又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全方位、立体生动地传播信息。在播音主持传播过程中,主持人用它弥补语气的局限,对语言的内容加以强调,使意图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正如播音员主持人提示现场保持安静时,会配合双手向下的手势;播报轻松、喜悦的新闻时,会露出亲切的微笑;赞同某件事情时,会轻微点点头等。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曾描述“主持人洛厄尔·托马斯上电视时,有时向观众眨眨眼,好像是说:‘我们对这种严肃的新闻不要太认真了,我们也来看看事情富于人情味的一面吧。'”⑦。洛厄尔·托马斯将有声语言未能表达的信息,通过眨眼清晰地传递给了受众。

二、学理范畴——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形式样态

在播音主持传播中,籍借的有声语言符号具有完整的层次系统,如语素、词、词组、句子、篇章等,采用的是线性化的形式,而非立体模式。而副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手段,也有其独特的传播符号体系。如美国行为语言学家朱迪·C·皮尔逊在《人际传播:明晰、自信和关注》一书中把副语言分为面部表情和动作、空间和触摸、声音形式、服饰和其他饰品四种形式。达肯在《非言语交际》一书中,将副语言概括为六种形式:身体动作和运动行为、辅助语言、环境空间、嗅觉、触觉、衣服和化妆品等人工制品的利用。毕继万先生则将副语言分为两类四种。笔者认为如下分类更为科学系统。

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身体的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微笑、握手、拥抱、亲吻等)以及人体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臀部动作、手部动作、腿部动作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⑧播音主持体态语是由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态变化而构成的图像符号系统,以形象思维为模式,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一种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民族、历史、文化、性别等多方面因素的符号系统。它的形式系统以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动作为构成要素,它的意义系统同心理上的情绪、情感和态度有关,它的功能系统则同社会环境、行为整体、有声语言等因素有密切关联。体态语里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播音主持风格的主要表征形式。对播音主持人来说,在体态上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并且表情要积极、热情、向上、良性,动作要大方、得体、干净、利落。

2.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衣着、打扮和化妆等表达出来的符号信息。客体语是指人的体态的附着物,虽然衣着饰物既不属于人的身、手、眉、眼等外部形态,也没有独立的表情达意功能,但一旦附着于表达主体,即有思想、有感情、有风格、有个性。它们与体态语本身自然融合、天衣无缝、整体划一,展示出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形象,体现出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礼仪文化。播音员主持人都是新闻工作者,其服饰首先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符合媒介及节目的需要。其次要满足塑造播音主持形象的需求,体现出健康高尚的精神、气质与风度。另外,还要符合自己的年龄、性别、个性及身材、肤色、脸型等外在条件。正如宋昭勋所言:“报道者的衣着装扮应保持与现场环境和气氛的协同性,保持与报道内容的和谐一致,通过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赢得观众的信任。”⑨

3.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时间符号信息和空间符号信息(座位安排、空间取向、领地观念、近体距离等)。播音员主持人须对时间与空间元素有正确把握。以时间来讲,“时间观念”不仅仅是节目本身的传播问题,也表示播音员主持人对节目进程、节奏的合理把握。如节目的时段安排、时长考虑等,都要考虑到节目主旨、内容、目的以及受众等因素。空间也很重要,心理学常识表明,交际双方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它是人身体的自然延伸范围,同样更是人们情感和礼仪的延伸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种,即亲密距离(0~0.6米)、私人距离(0.6~1.5米)、社交距离(1.5~4.0米)、公众距离(4.0~8.0米)。在播音主持传播中,主持人与嘉宾一般采用社交距离,显示双方平等沟通、关系友好。如果主持人与嘉宾靠得太近,会有“越界”之嫌,反之则会“隔空喊话”。

此外,环境语还包含音响、颜色、布景等声画语,尤其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音响配合构成了动与静、虚与实、情与景、光与色、纵与横、时间与空间等的统一,会扩充信息量,丰富主持的情境、色彩、节奏、氛围等,加强表达的效果。

4.类语言(Quasilanguage)。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涉及的是言语成分——不是言语的实际信息,而是这一信息是怎样表达的。⑩美国的G.L.特拉格在1958年最早提出,类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不能归入音位系统。我们把类语言分为两个大类:一种是伴随着有声语言表达而体现的声音要素,如停连、轻重、缓急、升降等,我们称之为伴随性声音;另一种是表义的非言语发声,如哭声、笑声、呻吟声、叹息声、叫声、掌声等,我们称之为功能性发声。功能性发声本身都有一个原始意义,这些意义是自然的。但我们所说的功能性发声并非这一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当它们一旦置身于特定语境时,它所代表的另一层含义,其他言语手段无法替代。⑪在播音主持传播中,类语言虽然没有固定语义,但它始终贯穿于话语交际始终,用来辅助语言沟通和情感传递,所含语义更加丰富。美国语言家Fries认为,在言语交流中“重要的不仅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样说”⑫。即说话方式。这种方式就包括重音的强弱、语调的不同、音高的变化及话语中夹杂的各种类语言。

根据毕继万先生提出的两类四种分法,体态语和类语言称为“非言语行为”;客体语和环境语称为“非言语手段”。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播音主持传播副语言的应用体系为(见图1)。

图1 播音主持传播副语言的应用体系

三、价值效应——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表达功能

在播音主持传播中,副语言符号主要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与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传播手段的总体,共同表达确定的信息、完成主持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等通过很多实验,总结出一条信息传递公式:信息的总效果(the total impact of message)=7%的语词(verbal)+ 38%的声音(vocal)+55%的表情(facial expressions and behavior)。

公式中除了“语词”属于有声语言符号外,其他均属于副语言符号范畴。这个公式列出的百分比是否精确暂且不论,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副语言有巨大的信息容量,⑬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传播作用。具体而言,它在播音主持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补充、替代和强调言语表达

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传播过程中,难免有词不达意的时候,通过副语言来弥补有声语言的缺陷,往往能使意图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若主持人用简单的语言难以解释清楚,可以辅以眼神和手势,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主持人还可以通过与嘉宾、受众的目光接触和音调、姿势等副语言的调整来替代言语表达。比如在谈话中点头、皱眉等动作可以让对方明显地感受到鼓励或不满等情绪,省去了语言的赘述。此外,播音员主持人可通过对言语信息的轻重缓急之分,或对某些关键语词用眼神、点头加以突出,来强调所表达内容的重要性。

2.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态度

在传播过程中,一些细微的情感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却能通过副语言充分展示。正如周国平所说:“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可见,“行动”大于语言。对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常常需要副语言的配合来表达丰富的情感(emotion)与态度(attitude)。如在节目中,主持人拍拍脑门表示“悔恨”,摊开双手表示真诚与坦率,双腕交叉表示拒绝、防卫,叹息表示遗憾,哽咽表示悲痛等。如在5·12汶川地震期间,央视新闻播音员赵普由于难掩内心的悲痛,播音时一度哽咽,赵普内心的沉痛通过一系列的副语言流露出来,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

3.彰显个性树立自我形象

蔡帼芬认为:“电视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首先就来自于自身的健康个性,它是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个性。”⑭这种健康个性所散发出来的“场”,能笼罩全场,形成一种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从人的外部表现来考察,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行为模式。⑮可见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仪表风度、举止动作和语音、语气等无不向他人传达自身的个性信息。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举止风度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形成主持人的风格,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董卿在主持《欢乐中国行》《春节联欢晚会》时多身着简单大方的礼服,面带温婉、自信的微笑,展现了她机敏又温文尔雅的个性和高贵典雅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4.引导观众控制节目进程

播音员主持人的副语言传播,除了体现主持人本身的水平和素质外,还影响着观众的情绪与感受以及对节目的参与和反馈。主持人的表情、动作、服饰等无不传递着与节目有关的信息,某些副语言已成为节目进程中的特有标志,如在《非诚勿扰》中,孟非从电梯走向舞台,就意味着节目刚刚开始;在《开门大吉》中,主持人小尼双臂由胸前交叉向左右打开的手势,表示即将为选手揭晓答案。实际上,副语言不仅能标识节目的进度,还能引导观众情绪,将节目推向高潮。如朱军在《艺术人生》中采访李亚鹏,谈及李亚鹏由于拍戏太忙,一次父亲来京探望他,竟连给父亲买的返程机票都没来得及送去,结果父亲只能乘坐火车回到乌鲁木齐。话题进行至此,朱军拿出那张机票,李亚鹏顿时泪如泉涌,追忆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现场的观众也为之动容。在这里,一张机票就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促使嘉宾流露感情,并冲击和震撼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将节目推向高潮。

可见,副语言符号可以替代话语表达、辅佐信息传播、交流思想意识、传递情感倾向、展示个人风采、引导节目进程等等,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加强副语言学习。虽然有学者认为有些副语言交际符号如哭、笑和一些面部表情是人与生俱来的。⑯但是什么场合可以哭、可以笑,怎样哭和笑则是人们后天习得的规则。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学习,掌握方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美学追求—播音主持副语言的传播张力

播音主持副语言伴随整个传播过程的始终,对节目的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于是,在播音主持艺术中,如何发挥副语言的传播力与表现力,使之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1.真实自然:体现现实生活美

美,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播音员主持人到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这正是播音创作基础理论中“广义备稿”的内涵实质。播音主持传播的受众属于社会群体,他们所关心、关注和感兴趣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事,传播活动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同(recognition)、理解(understanding)和接受(acceptance)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其精神面貌、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总结。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主播徐俐在谈到自己的美丽心得时,坦言自己会关注女人的脖子如何才能美、用怎样的声音说话才最柔美、如何把一双普通的高跟鞋穿出别样的味道、怎样的发型才是最适合自己的……⑰同时,播音主持工作最基础的任务是传递信息、播报新闻,这就要求节目中所传递的副语言信息必须真实,这些真实自然的副语言信息往往会生发出巨大的张力。尤其是当广大受众无法亲历事件时,副语言可以协助播音员主持人更加真实、准确地传播信息。如奥林匹克体育盛事现场,主持人高扬的声调、激动的欢呼以及感动的泪光激荡着亿万观众的心,真实的副语言信息将现场的紧张和热情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形神兼备:展示个人气质美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因此播音主持副语言理应给观众带来视觉美感。“视觉美感首先是形美……包括五官端正、举止大方……电视画面上的媒介人物又有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神美……包括秀外慧中、气盛言宜……人们在接受视觉刺激时,理念在和谐中生发,情感在融合中起伏,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乐在其中、乐此不疲。”⑱可见,在播音主持传播过程中,需要形神兼备,二者不可缺其一。但是,现在传媒业出现一种片面追求形美的错误倾向,忽视电视从业者应有的专业素质,把“俊男靓女”作为任用播音员主持人的唯一标准,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却难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在追求外在形象的同时不断学习积淀,达到精神的升华。如新闻播音员徐俐,她的副语言美就突破了浅层的美貌,达到了形美与神美的统一。有评价说:“徐俐的眼神让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华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坚定与自信……”⑲

3.声画和谐:营造意境氛围美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和谐、秩序、恰当的比例(均衡)是有价值的、美的和有用的。⑳中国儒家也认为,过犹不及、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急不慢的中间状态最好。㉑可见,“和谐”“中庸”是人们所推崇的优美。在播音主持艺术中追求的优美就是声画和谐,即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与一切可视化的副语言,包括动作、表情、服饰及周围的环境等融为一体,通过作用于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引发多种审美心理活动,产生美感,传递丰富的内涵与信息,并使传受双方都获得意境的享受,营造出意境美。如朱军采访老艺术家秦怡时,特意为老人送上了庆祝80岁大寿的生日蛋糕,当察觉到老人切蛋糕的手在颤抖后,他轻轻走上前,拥抱了老人,并在她的耳边叫了一声“秦妈妈,祝你健康”,同时现场响起柔美的音乐。其实这个拥抱并不是事先策划好的,但这个意味深长的拥抱却与此情此景完美融合,令观众为之动容。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洞察力有较高要求,需要他们充分地理解和把握节目现场的副语言符号,不仅要借助自身的类语言和姿体语言来传情,还要通过营造合适的氛围来创造有利的主持采访环境。

4.达于受众:实现畅达传播美

三国时期百科词典《广雅》曰:“达,通也”,意为畅通,如上情下达。此外,“达”还可理解为现在常见的“到达”之义。所谓“达于受众”,不仅是传播内容到达受众端,为受众所接收,更是要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方能实现畅通,达到传播目的。因此,播音主持传播过程要畅通无阻,需要用受众习惯与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遵循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男士要文质彬彬、女士要端庄优雅。现在荧幕上个别主持人一味地学习港台腔,并在台上搂搂抱抱、嬉笑怒骂,令嘉宾不悦、观众反感,难以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要选择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副语言来辅助表达。正如张颂先生所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要崇尚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作风,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走民族化的道路,讲究风格美、意境美、韵律美,使人感到悦耳动听、赏心悦目,从而给人以美感享受,有益于提高全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㉒

播音主持副语言在主持传播中辅助有声语言进行表达,但又不完全依赖于有声语言,其丰富性与差异性使得每位播音员主持人都难以穷尽其功能。但副语言在表达中的立体性与辅助功能,又能大大增强传播的效果。因此,对播音主持副语言给予一定的关注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加之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娱乐浪潮中迷失自我,污染了荧屏与受众的视听,所以从审美角度对播音主持副语言进行规范与建构也至关重要。最终需要强调的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符号是紧密相连的,在播音主持传播中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播音员主持人只有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共同表达,传播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注释:

① 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② 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

③ 王爱霞:《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

④ [法]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8页。

⑤ 王晓晖、韩雪峰:《口语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当代传播》,2007年第4期。

⑥ 李如密:《试论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当代教育科学》,1988年3期。

⑦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李启、周立方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

⑧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⑨ 宋昭勋:《非言语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页。

⑩ 参见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Wadsworth,1981.

⑪ 谢伦浩:《主持人的类语言传播形式》,《当代传播》,2012年第2期。

⑫ 吴飒:《英语副语言初探》,《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⑬ 谢伦浩:《论副语言的社会交际》,《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⑭ 冰溪洋:《揭央视一姐董卿知性魅力何在?》,央视博客,http://blog.cntv.cn/11094680-3843560.html,2012年4月28日。

⑮ 王静、马有军:《论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打造》,《现代视听》,2008年第5期。

⑯ 胡仲文:《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

⑰ 《央视主播徐俐:优雅不是穿衣打扮,也与漂亮无关》,http://media.people.com.cn/GB/9855258.html,2009年8月14日。

⑱ 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⑲ CCTV-点击主持人栏目:《徐俐访谈录》,http://www.cctv.com/anchor/compere/0024/20021224/29.shtml,2002年12月24日。

⑳㉑ 张晶主编:《美学前沿(第2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9、25页。

㉒ 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作者谢伦浩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杨多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立】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