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研究

2016-06-22王秋璐黄海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期
关键词:共享服务

王秋璐 杨 翼 李 潇 黄海燕 许 艳 杨 璐 张 健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研究

王秋璐杨翼李潇黄海燕许艳杨璐张健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并对其共享服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共享服务遵循的原则与实施建议,希望以此加快工作开展,推动跨部门、跨系统间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的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海洋环境信息产品影响力,提高信息服务效能。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现状;共享服务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海洋行政管理及公益服务的重要基础,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国家、海区、省、市、县五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各级监测机构近300余家,监测范围从近岸向近海、远海、大洋延伸,每年承担的监测任务近30项,监测手段从人工向自动在线、遥感、雷达等方式转变,监测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与监测工作对应的是所获取的监测数据也呈量级增长趋势,每年获取数据量达200余万个[1]。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公众对海洋的关注度、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各级海洋管理决策、公益性科研项目开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规范监测数据的使用程序,并且保障监测数据的使用安全,以致发挥监测数据的公益性服务作用,推动跨系统、跨部门间监测数据共享,提升海洋环境信息产品影响力,提高监测数据信息服务效能势在必行。

1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现状

1.1国际现状

国际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管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以数据集和图集方式提供在线检索和下载。主要包括:

(1)世界大洋数据库(World Ocean Database(WOD))

WOD是由美国国家海洋资料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的海洋气候实验室(Ocean Climate Laboratory)制作的全球海洋历史资料数据集。WOD数据集是由世界海洋国家和组织汇集的,经过科学家的质量控制的数据集合。数据参数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硅酸盐和浮游生物等。该数据集按季度和年度更新,可免费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官网下载[1,2]。

(2)世界大洋图集(World Ocean Atlas 2009(WOA09))

WOA09图集是世界大洋特定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磷酸盐、硅酸盐和硝酸盐等要素的客观分析图集。图集可免费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官网下载。

(3)世界大洋图形(World Ocean Atlas 2009 Figures(WOA09F))

WOA09F图形是WOA09经分析和统计后形成的“JPEG”图像集合。包含要素主要有:温度,盐度,溶解氧,溶解氧饱合度,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该图形可免费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官网下载。

(4)SeaDataNet 基础数据库

SeaDataNet数据库连接了40多个国家海洋学数据中心和35个海洋组织数据中心。该数据库以多样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了大量的海洋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国家研究院、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其目是利用分布的网络途径提供这些数据源的连接,并且提供对多种数据源的整合和目录综览。用户可在SeaDataNet网站进行数据检索和下载[1,3]。

(5)全球化学气候预报系统(Global Chemical Weather Forecast System)

全球化学气候预报系统属于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局(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共享数据的空间范围主要针对东亚海洋区域,参数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等。可在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局网址上进行检索和查看。

(6)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海洋数据产品(ICES data and products)

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ICES) )由北大西洋和波罗的海沿海国家,超过200个海洋研究院,1600名的科学家组成。在政府间ICES协定的框架下工作,科学家们在工作中聚集了大量海洋生态系统数据,并相关交流和共享,更为公正、无政治偏见的提供科学建议与管理。数据空间范围在北大西洋及其邻近海域。数据参数包括叶绿素、温度、盐度、磷酸盐、硝酸盐、硅酸盐等。用户可在丹麦海洋资料中心的网站上下载[1,3]。

1.2国内现状

(1)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分级实施

截至2010年,我国已形成了国家、海区、省、市、县5级环境监测网络,建有海洋环境监测机构232个,沿海1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44个地级市均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沿海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4,5]。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通过环境监测专网实现在线传输资料,资料从地方监测站传输到分局,分局对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传输至国家业务中心,国家业务中心对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质量控制-实时入库,统一管理。

(2)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面广量大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范围覆盖中国近远海、各海区典型断面以及西太平洋海域,涉及海洋大气、海水水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赤潮监控区、海洋放射性、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上油气开发区监测、断面监测等37个监测任务,包括了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海水放射性等30多种监测要素[5]。截止到2014年,海洋监测数据共38万余站次。随着监测任务的细化和监测能力的提升,数据类型和数据量仍在不断增长。

(3)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情况

通过对国家业务中心近5年的数据共享情况汇总,分析发现海洋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服务主要分成如下几类(见表1),监测数据主要以离线方式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国家政府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等。

表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情况

2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必要性

(1)数据共享是海洋环境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原始监测数据和数据产品等。这些数据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宝贵资源,是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公益性信息资源,海洋环境数据理应依法共享,在部门间和国家范围内形成管理活动与技术支撑的合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的范围、程度、流程都受到限制或没有相应的规范化依据,由此造成了海洋环境数据共享体制的不完善。规范的数据共享活动,将提升监测数据的公众认识度,从基础上推进海洋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

(2)数据共享是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是海洋环境管理适应未来挑战的基础,每年海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共享与使用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数据管理和使用衔接不够紧密,难以让数据形成管理支撑的实际战斗力。数据共享如能在统一的共享系统和平台上应用将使得海洋环境数据的共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数据与产品服务的紧密结合,充分激发数据所能赋予信息化管理的活力,从而提升海洋环境的整体管制能力。

(3)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信息知情权的诉求

海洋环境管理是我国海洋事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关系日趋密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对于海洋环境信息知情权的诉求越来越高。共享程序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海洋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公众及时了解与之相关的海洋环境信息,提升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在海洋环境管理领域的深入和拓展[6]。

3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的建议

3.1数据共享服务遵循原则

监测数据共享管理应遵循按需申请、公益服务、保障安全的原则。

(1)按需申请

监测数据的使用申请必须依据相关工作的需要进行,禁止申请工作需要以外的资料。此外,在申请的审查过程中,将重点对监测数据的使用目的、使用期限是否合理,以及所申请使用监测数据的范围、精度和比例尺等是否客观合理等进行详细的审查,对于使用目的不明、使用期限不合理,或者所申请的数据的范围、精度和比例尺明显超出项目实施需要的,将不予批准。

(2)公益服务

共享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监测数据持续更新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公益行为为原则,形成流程化的共享管理体系,保障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可持续运行,并发挥其服务于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效益。

(3)保障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对资料保管的安全负责,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同时,还要求申请人签订海洋资料接收与使用协议,并严格遵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申请用途范围使用所获资料,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将海洋资料转让、交换和发布,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涉密监测数据的共享管理执行保密相关规定。

3.2开展数据共享服务的重要措施

(1)明确数据共享管理制度

研究制定相应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制度和规范,从制度上保证数据共享的安全和有效。从技术上规范数据共享审核流程,避免数据共享管理的无章可循,设置数据共享的权限,根据数据等级和用户等级对数据共享服务进行管理[8]。

(2)建立数据共享管理机制

明确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专门机构,负责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定期公开并更新共享数据目录,提供公开数据的检索和下载。确立共享服务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数据共享审查和服务,保障数据使用的安全合理。

(3)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逐步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提供并更新数据检索目录,接收数据申请,提供审查和审批查询结果,使数据共享服务被公众所收益。

4研究小结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公众对海洋的关注度、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各级海洋管理决策、公益性科研项目开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现状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共享服务遵循的原则与实施建议,以期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推动跨部门、跨系统间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的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海洋环境信息产品影响力,提高信息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王菊英,韩庚辰,张志峰.国际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最新进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吴克勤.国际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体系[J].海洋信息化建设,2002,19(3):23-24.

[3]赵守梁.2005.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J].齐鲁渔业,22(12):42-43.

[4]《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5]路文海,向先全,杨翼,等.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与方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2):58-62.

[6]熊小飞 上官茂森 陈洁,等.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8):76-79.

[7]唐平 黄晓霞.环境试验数据共享与保护的现状及探索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5,12(1):62-72.

[8]杨翼,刘书明,路文海,等.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等级划分研究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No.6:112-116.

Study on Sharing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WANG QiuluYANG Yi,LI XiaoHUANG HaiyanXU YanYANG LuZHANG Jian

(National Marine Data and Information Center,Tianjin,300171)

Abstract:The current status and necessity of sharing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haring and servicing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n China,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y on the sharing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were proposed to stimulate maximal data sharing during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On the basis of data safety,the force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data and production was promoted and data servicing efficiency was advanced.

Keywords: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sharing status;sharing and servicing

作者简介:王秋璐,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化学数据与评价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3-0073-03

引用文献格式:王秋璐等.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3):73-75.

猜你喜欢

共享服务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0RS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探讨
“移动互联+共享服务”大数据时代医院停车管理解决方案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
城市共享资源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着眼长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新的服务体系
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浅析原始凭证电子化在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设计优化
淄博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及共享服务构建研究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向共享服务转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