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传统习俗及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2016-06-22向玮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环境影响传统文化

高 洁 向玮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春节传统习俗及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高洁向玮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610065)

【摘要】本文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通过发放及分析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春节传统习俗及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人们还是普遍希望过传统的春节,享受传统的年味。因此,政府应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既注重保护环境又能够传承文化的春节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春节习俗;传统文化;环境影响;调查问卷

引言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王安石的《元日》诗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充分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盛大喜庆情景。然而,现在春节期间的年味越来越淡,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春节已经近乎于一个符号,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几乎消失[1]。

然而,一些春节习俗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了矛盾,以燃放烟花爆竹与预防大气污染之间的冲突最为典型,多年来引起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引发了“要春节”还是“要环保”的大讨论,弘扬传统文化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公众如何理解弘扬传统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妥善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公众对我国春节传统习俗及其环境影响的普遍认识,并讨论了传承文化与保护环境之间矛盾的可能解决途径。

1研究方法

本问卷共设置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5个选项。这些问题从春节习俗的构成、传承,对环境影响的现状、预测等方面来调查公众对春节传统文化及环境影响的认知情况及改变现状的意愿。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得到99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主要是大学生群体。

2调查结果分析

2.1春节习俗传承

从本次问卷可了解到,99名受访者的家乡依旧了解并且继承着常见的新春习俗。而具体的调查情况显示,有83%的受访者家庭依旧基本保证了过年习俗的传承,其余17%则基本没有按照习俗过年。对于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询问,询问结果如表1。

表1 受访者的传统习俗观念

在问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时,有84%的人认为,传统依旧是不能遗忘的一部分。而有15%的人认为,只有重要的文化节日比较重要或者只有节日的某些习俗应当留下。1%的受访者认为,当今的传统已经与时代相悖,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与前述数据相比较可以得出图1,可知习俗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在民众心中这样的习俗有一部分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实情,从而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必要性。

图1 受访者对于习俗传承的看法与做法比较

对于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主要原因。

首先,春节本身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一个节日。作为历史传承最久远、文化积淀最厚重的节日,《尔雅》一书中提到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春节与原始社会的农业祭祀活动紧密相连,起源于远古时期的“腊祀”,人们朱砂、鸟羽为饰,载歌载舞,长久以往,此风俗于夏朝形成春节[3]。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发展,传统农业社会也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

同时,古时谷物一年一熟,每当人们收获了陈年的庄稼并开启新一轮周期的时候,便进行庆祝活动以表达祝愿与快乐,报答众神之恩,同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驱散辟邪[4]。所以春节本身的祭祖祭祀等仪式有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以往的人们倾向于以神性来看待事物生长,而当今的人们更加崇尚科学发展,因而同样的活动已经不再如同过去一般承载着人们所有的寄托。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全球化,西方文化入侵愈发剧烈,人们便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全球化是当今无法避免的趋势与潮流。“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现是一种双向的动态思维,即把全球化视为一种从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及从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的双向、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5]显而易见,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双方文化交流不对等,因此中国的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多年的侵蚀下变得缺棱少角。

流传至今的春节习俗多种多样,有祭灶、除夕、扫尘、祭祖、迎春、压岁、拜年、桃符、送穷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这些传统但繁琐的仪式不符合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加之很多人认为这些传统中许多仪式是封建迷信的延续,因此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丢弃。保留下来的习俗,不再具有其原始的意义,逐渐仅仅成为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烘托生活氛围的活动。但这种简单的习俗“丢弃”,也使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多样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年味”。

从目前看来,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城市春节期间限制了烟花爆竹的燃放,同时农村务工人员返乡,春节期间城市街区的车水马龙也消失无踪。

表2 受访者对传统过年方式的认可度

2.2环境影响分析

关于“你是否认为传统过年方式对环境有比较严重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有,而另外50%的人认为没有。而对后面一道“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你认为传统的过年方式还应继续吗”的问题回答中,有超过75%的人认为应该,不能丢弃传统;希望用更环保的方式过年的人只占了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希望体验传统、热闹的过年方式,让过年的习俗和文化传下去。政府多年来呼吁和提倡更加环保的春节,增进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但即使在认为传统过年方式对环境有比较严重影响的人群中,也有一半希望能够过传统的年,希望环境保护适当给传统习俗让道。

关于“你认为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哪一行为?”这一题中,被调查者需要从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答案,据结果得出了图2,烟花爆竹是大家公认的重点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铜、硝酸锶、碳酸锶、硝酸钠、草酸钠、硫磺等化学成分,在燃放中产生有害气体及粉尘,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6]。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多种有毒气体,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对大气产生影响,留下大量纸屑难以清理,因此不难理解认为放鞭炮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另一种流传久远的春节习俗——祭祖,也可能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祭祖同样也要在家里或是公墓燃香烧纸,虽然其危害不及鞭炮,但也会因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同时会浪费大量的纸。在问卷中选择此项的人数位居第二,占18%。春节期间的小吃摊因管理不善,会造成其所在街道出现严重污染,常常出现“上边冒香气,脚下踩垃圾”的现象。习惯性大量储备食物、过于丰盛的年夜饭和聚餐会导致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产生大量厨余垃圾,许多美味昂贵的食物还未等食用就已经腐烂,不得不将它们扔掉的人们也会大呼浪费。而像放鞭炮一样受到新闻大量报导及政府限制的还有礼品盒的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在中秋节、春节等频繁送礼的节日尤为突出。虽然人们认为上述三项也对环境有一定破坏,但其危害性似乎远比不上前两条。

图2 受访者关于何种习俗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看法

但在后面一道相关的题目里大家的意向又有所不同。在“你认为下列哪一条措施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具有推广价值”这一题中,“提倡简易包装”这一选项所选人数最少,而“提倡节俭,避免铺张浪费”相较于“使用电子烟花”所占的比例还要略高,前者为40%,后者为36%,结果见图3。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大家还是更希望能体验到传统的过年氛围,而电子烟花会失去传统烟花的趣味性,也可能不会有礼炮炸响在空中的绚烂,因此不被人认同。

图3 环境保护方面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措施

被问到“你认为哪种传统习俗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时,意向与前几题如出一辙,选择“年夜饭、大鱼大肉”的人最少,“大扫除”这一除夕的习俗得票率最高,为45%,而另两项“走亲访友”与“贴年画、春联”的比例相近,都在25%左右。

综上所述,即使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人们普遍更希望过传统的春节,享受传统的年味。

3讨论与建议

3.1保护传统文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即使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的热情也一年不如一年,这会加速传统文化的流逝。这种情况部分体现了我们对节日的重视不足,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需要加强。当代人虽然新潮、时尚,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变的热衷,但整个社会环境却又使他们的行动与初衷相悖,宁可追逐西洋节日,也不愿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节日的意义。节日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想恢复和强化传统习俗,首先需要重塑春节气氛,使年味儿回归百姓生活。在家庭和学校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依旧很重要。同样需要在宣传、娱乐性上多加考虑,而其前提是挖掘和诠释健康的文化,使其发扬光大。

3.2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家认为放鞭炮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然而政府对其做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很难实施的,因为放鞭炮作为春节最传统最热闹的庆祝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哪怕不是自己放,听到窗外的鞭炮声也能体会到浓浓的年味。而目前对燃放鞭炮的限制或禁令,主要体现在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然而,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事件时有发生。

许多人认为,对放鞭炮的限制似乎成为了春节文化传承的障碍,因此希望政府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能够适当有所放宽,如在春节期间每日的一定时间段允许燃放,或采取替代方案。但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青岛市的一项政策:若空气质量出现预警,全市烟花爆竹的燃放在一定时段内都将被禁止。人们在环境恶劣时也完全能够理解并配合特殊情况下的禁放规定,这一项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从本次调查问卷可以得出,人们还是更渴望以传统的方式过年,并且愿意为此承担部分环境压力。而在此情况下,除了环保意识的宣传,各级政府还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既注重环境保护又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春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日益增强,但面对春节这个特殊时段,其行为未必能够真正反映他们的环保意愿。因此,上述调查结果表现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和对短暂环境污染的不在意。不过,如下原因也可能对结论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①由于问卷涉及的问题不够丰富,选项过少,缺乏问答题等可能导致受访者无法明确表达其真实想法;②调查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也会缺乏对公众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唐靖雯.浅谈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J].中国市场,2013,9:75-76.

[2]成都市城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四川环境,2014,33(1):67-70.

[3]王杰.谈春节习俗及其现代化演变的文化内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8-19.

[4]萧放.春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吴凡.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因子对环境影响分析与危害[J].生物技术世界,2014,6:13-14.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s and Their Impacts on Environment

GAO JieXIANG Weiy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 and Hydropower,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Sichuan,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Sojump”,we studied the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through issuing and analyzing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erally,people hope to celebrate a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and enjoy the traditional atmosphe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despite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Therefore,governments need to tak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of administration,so as to 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Spring Festival,which carries on the traditions but pays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Chinese New Year traditions,traditional culture,environmental impact,Questionnaire survey

作者简介:高洁,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3-0220-03

引用文献格式:高洁等.春节传统习俗及环境影响调查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3):220-222.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环境影响传统文化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