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6-06-22邢春晖尹逸麟
邢春晖 尹逸麟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1200)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邢春晖尹逸麟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患者疼痛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0.0%,对照组愈显率66.7%,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提高(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LDH疗效较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中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在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外因作用,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相应神经根受累的一种病症,属于骨伤科常见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对LDH患者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常见有针灸、腰椎牵引、药物治疗及中药熏蒸等,各有利弊。2013-09—2014-08,我们在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LDH 30例,并与单纯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我院骨伤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2岁,平均(53.00±8.29)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周,平均(6.00±2.91)周。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9岁,平均(48.00±9.16)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周,平均(5.00±3.43)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②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第5腰椎、第1骶椎或第4腰椎脊神经根分布区)。③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直腿抬高试验<50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3种体征必须有1种为阳性。④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4种有2种为阳性。⑤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5项均为阳性,才能确诊LDH。
1.2.2纳入标准符合LDH诊断标准;年龄32~72岁,性别不限;自愿加入本试验并能完成既定治疗。
1.2.3排出标准不愿加入本试验、中途退出者;孕妇、智力障碍及伤残人士;同时患有骨结核、骨肿瘤、腰部急性外伤或骨折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26)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后减为5 mg;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2)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智能通络治疗仪(ABE-III型,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方法:①根据治疗需要,设置治疗时间,选择相应专用贴片。②将贴片平整贴敷于疾病的对应穴位或体表投影,上面放置电极。③取穴:腰阳关、脊中或肾俞、命门。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每次30 min,每日2次。
1.3.3 疗程 2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①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2]观察患者疼痛变化。0分:完全改善,无疼痛;1~3分:症状明显好转,仍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4~6分:症状有所好转,有中度疼痛,需用止痛药;7~10分:症状无改善,疼痛难忍 。②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下腰痛评分系统[3]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各项功能完全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全部丧失为0分。
1.5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70 °,能正常工作生活,功能活动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70 °,功能活动良好;有效:症状体征部分
缓解,直腿抬高试验<70 °,功能活动部分不利;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1]。以痊愈+显效统计愈显率,痊愈+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提高(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3讨论
LDH是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严重时下肢麻木无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吴建贤等[4]对LDH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发现患者腰部活动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疼痛和下肢麻木是患者的主要症状,应作为治疗重点,以期恢复患者生活能力。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LDH表现的腰及下肢放射痛是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受累神经根炎症。治疗关键在于解除神经根压迫、粘连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纠正椎间小关节失稳,恢复脊柱内外平衡。
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及脱水剂脱神经根水肿治疗LDH是临床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机械压迫,缓解炎性刺激,改善患者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症状。但临床应用中副作用较多,尤其是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可致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短期应用也常引起患者兴奋,夜间睡眠不佳,出现持续打嗝等不适,而且糖尿病患者应用激素还可使血糖明显升高,存在诸多弊端。而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停药后症状复发。
LDH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邪、跌仆、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利有关。中医保守治疗对LDH有独特优势。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也称经皮给药技术、药物离子导入技术,作为一种治疗LDH较新型的方法,通过将药贴中浓缩活血通络中药成分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到达病灶部位产生药效,能快速渗透病灶部位,同时具有穴位治疗和远红外热疗作用,不仅能加速药物离子导入,而且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放松腰背部肌群,调整腰椎关节的平衡状态,促进功能恢复,达到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作用,缓解疼痛,激发人体调节功能。从现代医学理论来说,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药物作用和物理刺激可以放松腰背部肌群,相对增宽椎间隙,减少突出物压迫,并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致炎、致痛物质排除,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同时还能促进中枢和外周镇痛因子释放。
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LDH,与单纯药物止痛、脱神经根水肿治疗比较,虽然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愈显率高(P<0.05),VAS评分降低和JOA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说明在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更明显,疗效更佳。充分发挥中医保守治疗在LDH的独特优势,一定能发挥更好的标本兼治作用,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Jensen MP, Karoly P, 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 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 Pain,1986,27(1):117-126.
[3]井上骏一.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日本整形骨科学会杂志,1986,60(2):391-394.
[4]吴建贤,黄俊,王斌,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定量评估[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4):449-452.
(本文编辑:习沙)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5.013
作者简介:邢春晖(1981—),男,主治中医师,硕士。从事骨折创伤及骨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5-0687-03
(收稿日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