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2016-06-22马金焕张耀庭
马金焕,张耀庭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心理学研究·
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马金焕,张耀庭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为考察社会支持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33名老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居住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效应量为29%。研究认为,内外向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支持;内外向人格;心理健康;中介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空巢家庭和留守老人的数量快速攀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讨生活压力对身心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文献正式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支持与帮助,它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或组织[1]。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客观支持指的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及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肖水源认为,除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之外,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对支持的利用度。
关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很早就有研究,中国很多学者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静态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2-4]。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很高的相关。但对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5]。也有研究发现,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6,7]。本研究拟从动态的角度探讨社会支持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旨在帮助老年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人,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56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533份,有效率为95.18%。被试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对于文化程度较高且能自行阅读的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老人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被试情况一览表(n=533)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等)10个因子。该量表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标准,1代表没有症状, 5代表症状严重。总分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对个体来说,如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症状。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3。
2.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有10个条目,测量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各维度和总分越高,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或对支持的利用度越多。量表重测信度在0.611—0.742之间。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1。
3.内外向人格问卷(EPQ)
采用龚耀先教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三个维度之一的内外向维度,共有21个条目,选项为“是/否”式,分数越高表明越外向、好交际;分数越低表明越内向、好静,除了亲密的家人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使用方差分析考察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在人口学上的差异;使用相关分析考察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
二、研究结果
(一)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对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t=-3.133,P<0.01)和心理健康(t=-4.277,P<0.001)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相对较外向,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内外向人格(t=-2.106,P<0.05)和心理健康t=-6.390, (P<0.001)在城乡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相对外向,且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F=10.779,P<0.001)和心理健康 (F=4.002,P<0.05)在年龄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在减少,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事后检验显示,社会支持在三个年龄组上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60—69岁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70—79岁组。内外向人格(F=2.730,P<0.05)、社会支持(F=7.428,P<0.01)和心理健康 (F=8.125,P<0.01) 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越高,性格越外向,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越高,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越好;事后检验显示,文盲的老年人比其他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相对内向,且差异显著,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比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相对内向,且差异显著;文盲或小学文化的老年人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在心理健康上,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不同居住方式在社会支持(F=17.667,P<0.001)和心理健康水平上(F=10.937,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家人居住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最高,养老机构次之,独居者最少;养老机构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与家人居住者,独居者健康状况最差;事后检验显示,三种居住方式之间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均显著。见表2。
(二)老年人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相关分析
对老年人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向(r=-0.123,P<0.01)、社会支持(r=-0.163, P<0.01)之间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显著;内外向与社会支持之间(r=0.197, P<0.01)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即性格越外向、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性格越外向,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越高。见表3。
表2 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在人口学上的描述统计量(M±SD)
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下同。
(三)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首先以内外向人格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其次以内外向人格为自变量、社会支持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最后以内外向人格和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是否有中介效应。统计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可以显著预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R2=0.030,t=6.786,P<0.001)和心理健康状况(R2=0.080,t=-4.017,P<0.001),并且将内外向人格和社会支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预测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时,内外向人格(t=-2.789,P<0.01)和社会支持(t=-4.321,P<0.00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可以共同解释6.6%的方差。但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降低,这说明内外向人格在预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社会支持为其部分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绝对值ab为0.154 (ab=c-c′=-0.532+0.378),中介效应的效应量(ab/c)为29%[8]。由此可见,内外向人格可以直接作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借助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见表4。
三、讨论
男性有较高的总体社会支持,拥有更大的和更多的亲密的社会网络[13]。男性相对外向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可能与其承担的家务劳动相对较少,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家门与朋友聊天,进行老年娱乐活动有关;而女性除了面对带孙子、做家务的劳动之外,还要面对婆媳冲突等带来的心理困扰,所以心理健康程度差于男性。岳春艳研究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城乡差异,但在性格和适应方面城乡之间存在差异[10],与本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的农村老年人大多为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城市的老年人在生活内容和方式上相对比较丰富和多样,获得的社会支持会更多,性格更加开朗,心理健康水平也会相应优于农村老年人。
表4 运用回归分析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年龄和居住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在减少,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与岳春艳研究一致,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下降趋势[10]。在居住方式上,与家人居住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最高,养老机构次之,独居者最少;养老机构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与家人居住者,独居者健康状况最差。该研究结果与顾大男和张河川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吴振云和吕林研究结果不一致。顾大男研究结果显示,机构养老老人具有总体健康状况差、死亡风险相对大,但生活满意度高的特点,假如机构养老老人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和家庭或社会支持完全一样,机构老人的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要比居家老人好,且更没有孤独感[14]。张河川研究显示,独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与家人同住者[15]。吴振云等研究显示,居家养老优于集中养老[16]。吕林等研究显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家庭养老的老年人比社会养老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生活幸福感,且生活态度乐观[17]。受教育程度在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越高,性格越外向,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越高,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越好[18,19]。与岳春艳研究一致,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学历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0]。一般学历高的老年人,思维开阔,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外倾程度高,加上其退休工资和医疗有保障,生活娱乐比较丰富,来自子女和亲人的社会支持度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研究结果显示,内外向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呈负相关,且相关显著;内外向人格在预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社会支持为其部分中介变量,即性格外向、社会支持度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内外向人格主要通过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该研究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孙莹莹研究发现,个性外倾的老年人较易获得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张登浩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在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5]。但与胡军生研究不一致,社会支持主要通过人格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7]。本研究认为,个性外倾的老年人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容易接纳,在遇到困难时更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度更高,身心健康水平也就相对较好。因此,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时,应该鼓励老年人丰富其社会支持网络,并从社会层面建立健全的配套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小结
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性别和城乡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年龄及居住方式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效应量为29%。研究认为,内外向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5(3):984-986.
[2]田苗苗,陈长香,李淑杏,等.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家庭、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156-159.
[3]汪莹,李安彬,陈传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34-39.
[4]王玲凤,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18-122.
[5]张登浩,武艳俊.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77-579.
[6]陈彦垒.高中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43-245.
[7]胡军生,王登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387-390.
[8]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9]SWICKERT R J, ROSENTRETER C J, MUSHRUSH J E. Extraversion,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2,3(2):877-891.
[10]岳春艳,王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53-55.
[11]李娟,吴振云,许淑莲.北京市城区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713-715.
[12]PINES A M, ZAIDMAN N. Gender, culture, and social support: a male-female, israeli Jewish-Arab comparison[J]. Sex Roles, 2003,49(11-12) :571-586.
[13]VEKIRI I,CHRONAKI A. Gender issues in technology us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s beliefs,and computer use beyond school[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8, 51(3):1392:1404.
[14]顾大男,柳玉芝. 我国机构养老老人与居家养老老人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6,30(5):49-56.
[15]张河川,张晓芬,郭思智.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466-467.
[16]吴振云,李娟,许淑莲.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713-715.
[17]吕林,杨建辉,吕牧轩. 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3344.
[18]姜金伟,李苏醒. 教师和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生活满意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5):46-49.
[19]姜金伟,郝晓峰. 初中后进生学科偏好成因探析——来自学生的访谈[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26-30.
[20]孙莹莹.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长春大学学报[J],2009,19(4):74-76.
(责任编辑:金云波)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Elderly Social Support between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and Mental Health
MA Jinhuan,ZHANG Yaot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set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elderly social support between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and mental health. According to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 total of 533 the elderly completed EPQ,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SCL-90. Results:Gender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and mental heal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and mental health, ag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liv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of educ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mental health and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could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but also was mediating variable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effect size of mediating variable(ab/c) was 29%. Conclusion: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could not only directly promote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but also could promote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by affecting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the elderly; social support;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mental health;mediating effect
收稿日期:2016-01-26;收修日期:2016-02-08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BSH005)
作者简介:马金焕(1979—),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6)03-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