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视觉素养能力标准模型的构建

2016-06-22马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

马艳

(信阳农林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



基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视觉素养能力标准模型的构建

马艳

(信阳农林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技术、教师和学习者是融合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教育内容与技术在深度融合上提供保障,作为接受者的学习对象对媒体的内化程度影响着课程整合的效果。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个人视觉素养能力在移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术与课程整合;视觉素养;数字化环境

此文为河南省信阳市社科规划课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015JY188)的研究成果。

一、视觉素养的相关研究

1.计算机能力与信息素养

视觉素养与个人计算机信息能力紧密相联系。计算机信息能力即是一个人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生成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它有两部分组成:收集和管理信息;制造与交换信息。因此,计算机与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习者视觉能力的形成。

2.大数据学习中的视觉信息

目前,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模式改革,Mooc是其中之一。Mooc被称为“无围墙的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新篇章”,既给高校带来教学改革的机遇,也给高校带来了生存上的挑战。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程,其实质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设计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它融合了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又可以迎合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的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受到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Mooc能兼容多种教学模式,如既可用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也包含多种学习方式如分组学习,协作学习,自学等,帮助了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3.视觉素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ichard E. Mayer提出来的,这个理论体现了视觉素养能力在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视觉素养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三个假设理论,即双通道假设、主动加工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分为五个步骤。其中,在双通道假设中,Mayer认为人们对信息的加工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来完成的;在通道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由于通道通过信息的有限性而产生了认知的负荷,因此视觉思维的形成与认知符合理论所运用的心智活动有高度的契合,这也是研究数字化学习过程中视觉素养能力培养意义的理论基础。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过程中视觉素养能力标准模型的构建

在比较国内外对视觉素养信息含义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对学生数字能力发展的要求,学生视觉素养能力标准体系包括六个一级指标,涵盖了数字环境下学生利用视觉媒体对知识学习、管理、应用创新的能力。六个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由表象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这六个能力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其中每一个一级指标之下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是对一级能力模块的具体阐述和体现。例如,在视觉思维能力指标中,其二级指标有两个,体现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应具备对听觉媒体、视觉媒体的物理感知和记忆。该标准的三级指标则是对二级指标做了具体的定位,每一个二级指标能达到哪个层次要看具体的应用实施情况。

视觉思维能力分为视觉感知能力和视觉准备能力。视觉感知能力是认知学和心理学等研究的重点,其含义是通过处理包含在可见光中的信息来解释周围环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生在移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媒体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理解的能力。视觉的准备能力主要指学生在视觉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将视频中的媒体类型与自己的学习特征相结合,用数字化资源支持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具备视觉思维能力后才可能具备视觉分析能力,本文中将视觉分析能力再细化为视觉理解能力和视觉管理能力。视觉理解能力侧重对信息、图像评估与评价,提出自己对数字媒体的建议。相对于视觉管理能力,它是视觉理解能力的逆过程,即将数字化教学环境融入到个人学习的活动当中,利用交互平台,管理好个人与小组之间的数字化资源。视觉学习能力主要指学习者通过图像对媒体表达知识的过程,是对自身知识的重构。视觉沟通能力和视觉创作技能是视觉素养的高级阶段,也是数字化学习活动中的最重要一个阶段,是对媒体外在感知转向知识的内化过程。

视觉的表达能力,包括视觉的感知和视觉的思维能力,其中视觉感知能力是对视觉感受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的综合,感受和审美是视觉感受能力的两个关键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媒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美化学习的环境和生活,从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媒体的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媒体素养,完善人格和陶冶情操。在感受和审美的基础上,学生对视觉媒体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解读的正确与否,体现了其自身的媒体素养。在这八个二级指标中,每个指标对应的评价标准暗含了多种课堂组织的形式,如个别学习、分组教学、伙伴协作学习和班级授课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

三、基于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视觉素养的培养策略应该围绕观看的主体、观看的客体和观看的条件三重要素来培养,重在探析主体观看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开发看的资源,创造看的条件,从而实现提高视觉素养能力的目的。

1.加强培养教师视觉素养,从思想上重视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视觉素养教育

教师是学生视觉素养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其应当尽量掌握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从教师自身入手,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视觉素养的认识,使其真正明白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应当知道视觉素养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效果,需要不断摸索、修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相关的视觉教学知识,并且将视觉教学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课堂中,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方式,并根据实际反馈不断探索、修正,在提高自身视觉素养的同时,加深对视觉素养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2.开发主体计算机与信息能力

激励学习者进行协同知识的构建,通过学习活动来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技术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开展视觉素养教育,通过举办相关的研讨会、学习班、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各种教研活动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及其教育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其次,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应当投入资金支持课程生成的学习元平台建设,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后,积极发展个体运用计算机调查、创造和通信的能力,让学习者以更有效地方式参入到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及社会的能力。

3.创造主体看的条件

注重教学环境设计,从本地实际条件出发,构建适合学习者的媒体资源、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为学生的交互学习提供物质和心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觉资源,借助学校的多媒体工具将这些视觉资源提供给学生观看,为学生创造观看的环境,提供观看的资源。除此以外,教师应当对这些视觉资源进行合理的、适当的解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观看以后,还可以尝试鼓励学生进行视觉表达,比如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表1 学生视觉素养能力标准指标及其评价准则

参考文献:

[1]刘清堂.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14-19.

[2]田红.视觉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26-30.

[3]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祝小兵.网络课程概念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03(5):59-60.

编辑朱荣华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Model of Visual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Learning

MA Yan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Henan 464000,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makes us to promote the basic ide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echnology,teachers and learners ar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integration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ability of digital teaching will undoubtedly provide securit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echnology. However,as the recipient of the learning object,the degree of internalization of the media is affected by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role of learners' personal visual literacy in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visual literacy;digit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3-048-03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马艳(1984),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字化环境
浅谈何如开展技校语文教学工作
“E”起阅读课外书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数字化环境中初中语文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研究
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课堂教学
中小学语文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数字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师生同步协作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