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06-21吴朝辉
吴朝辉
(巩义市瑞康医院脑病科,河南 巩义 451200)
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吴朝辉
(巩义市瑞康医院脑病科,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急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先行保守治疗,伤后5 d内择期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昏迷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良率为6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双额叶; 脑挫裂伤; 早期; 去骨瓣减压术
双额叶脑挫裂伤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具有损伤范围广、易引发脑水肿及严重颅内高压等特点,随着颅内压不断增高易诱发中央型脑疝,危及患者生命[1]。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上多选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但手术时机尚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比较不同手术时间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影响,笔者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瑞康医院收治的46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院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6例,均有明确颅脑外伤史,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均为嗜睡、瞳孔不等大、伤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或不伴颅骨骨折。将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2~67(30.15±10.7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4例,钝器损伤6例,摔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3.8(2.68±0.1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12分13例,6~8分10例。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2~67(29.63±12.5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伤6例,钝器损伤7例,摔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3.8(2.60±0.13)h。GCS评分:9~12分10例,6~8分1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于入院、确诊后立刻手术;对照组入院、确诊后先行保守治疗(脱水、止血类药物等),于5d内择期手术治疗。
2组患者均采用冠状开颅法,沿冠状缝稍向后切开,双侧开窗。脑挫裂伤严重者,骨窗可向后下方延伸,远端达侧裂水平,以达到充分减压之目的。开窗成功后,直视下清除血肿及失活、已坏死的组织,硬脑膜以减压缝合。对挫伤严重及脑水肿严重侧选择去除骨瓣;对挫伤较轻或脑水肿较轻侧,可给予骨瓣回置。术后均给予脱水消除脑肿、止血、神经保护剂、预防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定时清创换药。
1.3观察指标及随访
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由本科室医师进行上门随访,每月1次,采用GCS评分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2]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日常生活无影响,具有劳动能力,GCS评分>5分为优;末次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轻度丧失,无劳动能力,GCS评分4~5分为良;末次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完全丧失,需要他人照顾,GCS评分≤3分为差。优良率=(优+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术后情况比较
2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
表1 2组术后情况比较
2.22组疗效比较
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良率为6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3讨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损伤机制不完全明了,有学者[3]认为是头颅突然着力,受力停止后脑组织处于相对运动中,冲击对侧颅脑而引发或大脑镰血管卡压引发。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仅表现为挫伤面损伤、水肿,随着时间延长,挫伤面血管受压,使水肿范围扩大、加重,形成大面积水肿,颅内压增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双额叶脑挫裂伤诊断并不困难,以典型脑外伤史,脑CT检查见脑挫裂伤或散在出血、中线无偏移、对称性双侧脑组织受损即可诊断。目前双额叶脑挫裂伤损伤治疗临床尚无统一意见,部分学者[4-6]认为,患者早期无意识障碍或仅表现为嗜睡时,可给予保守治疗;病情加重或有脑疝形成征象时,即刻行手术干预。然而有学者[7]认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伤后5d左右发生脑水肿加重,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脑疝或死亡,应早期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65%比65.22%,P<0.05)。表明早期手术治疗不增加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风险,且可提高治疗效果。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的关键是降低颅内压增高。赵浪平等[8]采用保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6例,治疗期间4例患者突然出现脑疝,手术准备过程中患者死亡。由此可见,患者出现脑疝表现时再给予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抢救成功率低下。本研究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可能与患者出血量、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伤后5d左右脑水肿会加重,如保守降颅压疗效欠佳;脑水肿加重期必然导致颅内压迅速增高,有诱发脑疝形成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早期手术治疗,即使发生脑水肿,已去除骨瓣也会缓解压力,避免形成脑疝,降低病死率。其次,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脑水肿加重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颅内压迅速下降,有可能诱发迟发性出血,增加再次手术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肿,但血肿量少,给予保守治疗后逐渐好转,未见再次手术及昏迷。表明早期去骨瓣减压术不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可能降低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建广,吴春富,屈鸣麒,等.冠状双额骨瓣早期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1):70-71.
[2]廉三虎.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91-92.
[3]陈鹏飞,王亚楠,牛占锋,等.双额叶脑挫裂伤143例治疗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0):1163-1164.
[4]李严,钱令涛,陈彬,等.双额叶脑挫裂伤42例治疗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8):1044-1045,1048.
[5]桂世涛.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44-46.
[6]袁海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6):58-60.
[7]朱青峰,周志国,禹书宝.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体会[J].疑难病杂志,2013,12(1):51-53.
[8]赵浪平,周嘉敏,张国斌,等.双侧额叶脑挫裂伤65例[J].广东医学,2012,33(22):3416-3417.
(责任编辑:周丽萍)
收稿日期:2015-07-15
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2-0036-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