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调查
2016-06-21胡沐枫
许 慧,胡沐枫
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调查
许慧,胡沐枫
摘要:创造力倾向是个体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倾向,是创造性设计的动力和保证。运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调查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现状以及与文科学生的差异。结果显示,工程专业学生总体创造力倾向状况良好,好奇心及挑战性较为突出,但想象力较低;专业差异显示,工程学生在创造力倾向的总体水平、挑战性、冒险性维度上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在好奇心及想象力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建议高校加强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尤其是想象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
关键词:工程专业;创造力倾向;调查;大学生
一、引言
工程专业学生承担着创造性设计任务,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还需具备良好的创造性人格,即创造力倾向。创造力倾向是个体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保证,[1]它影响着个体最终的创造性活动[2]。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中,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格培养的弊端日益凸显。[3]导致一些学生学会了很多“原理”却忽视了一些“道理”;积累了很多“知识”却失去了创造的“动力”。[4]研究表明,创造力倾向影响大脑的创新性思维、资源运用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的创造性倾向取决于对创造领域的好奇与否,创新设计可能源于个体自身的高创造性倾向。因此,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如何直接影响其创新设计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创造力倾向作为创新设计的核心影响变量已成为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的热点领域,但对于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的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
本研究运用实证的方法,调查工程专业学生创造力倾向的现状及与文科学生的差异,为我国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量的依据。
二、创造力倾向调查
1.调查对象与工具
随机抽取河南省大学生247名,其中工程专业124人,文科专业123人,平均年龄19~23岁。
调查工具采用由林幸台、王木荣(1997)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量表》(WLS, Williams Prefer Measurement Form)[5],用于评价调查对象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4项创造力倾向的程度。该量表经修订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简单实用,目前在我国应用很广泛。
2.调查过程
调查采用统一答卷方式,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95.5%,其中工程专业学生122份,文科专业114份。
3.统计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比较工程专业学生与文科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4.结果
表1显示三层意义的结果:一是工程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二是文科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三是工程学生与文科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及各维度差异比较。
表1 工程专业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及
注: * p<0.05 ,** p<0.01.
三、讨论分析
本调查得知,工程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得分平均值从总分、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到想象力依次为:114.26、30.98、29.10、28.92、25.26;文科学生为:107.19、31.18、24.97、26.62、24.42。《威廉斯创造力测验手册》的评分的良好区间为:总分水平(111~132分)、好奇心(30~36分)、挑战性(27~32分)、冒险性(25~30分)、想象力(29~35分)。工程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及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均处于良好水平,但想象力低于良好水平;文科学生除了好奇心及冒险性处于良好水平,其总体创造力倾向及挑战性、想象力均低于良好水平。与文科学生相比,工程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在总体现状、挑战性及冒险性方面显著高于文科学生;两者在好奇心及想象力方面无显著差异。
本调查结果说明,总体来讲,工程专业学生较之文科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倾向,这有益于工程设计的创新;工程专业学生与文科学生均具有良好的好奇心,说明我国大学生均喜欢接受新事物。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高水平的创造性倾向能力,也需要更多的勇气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而文科的学生则在此方面无特别的要求,故在挑战性及冒险性方面略低于工程专业学生。值得关注的是,工程专业与文科学生的想象力均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其成长过程多局限于“听话”而不是向权威或老师“叫板”,因此,可能会影响其想象力的发挥,也会影响创造性成果的出现。我国学者王汉清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总体水平一般,少部分学生处于总体偏上水平;各维度的研究中,大学生均有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说明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较大,其想象力也较丰富,遇到问题或新事物时能大胆设想。[6]本研究的结论与此类研究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选取的被试群体或专业等有关,其深层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国外的调查一致表明,美国及欧洲学生的想象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学生成长过程处于考试的压抑状态,无暇于创新想象;加之我国学校较多地关注升学率,忽视了学生想象力方面的培养。
四、工程专业学生创造性倾向的教育建议
传统的人才培养强调知识的传授,虽然很重要,但却使学生的思维定格于“接受”而不是“好奇”,受制于“积累”而不是“想象”,固着于“运用”而不是“挑战”,追求“结果”却不敢“冒险”;创造性倾向视阈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及研究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精神及冒险精神,形成良好的创造性个性,发展健康的创新心理。但创造力倾向作为创新的心理个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其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虽然工程专业学生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倾向,但想象力有待于提高。本研究建议,工程专业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培养可以采用团体训练、课堂渗透、个体辅导、校园文化渲染等途径实现。
1.团体辅导的方式
团体辅导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辅导过程不仅使团员感到交流的快乐,还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分享经验,有益于团员相互学习。如,“头脑风暴”训练采用一群团员围绕一个特定的设计方案讨论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展开思维的翅膀,思索话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想象可能的解决方案、敢于挑战别人的质疑、尝试冒险新的途径,最后得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培养团队创造力的经历。 这种团体辅导不仅有益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活动过程充满想象和快乐。[7]
2.课堂渗透的方式
课堂渗透是通过专业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倾向,促进创造力倾向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中,教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以自身良好的创新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运用有趣的课堂设计,达到“创造性教学”的效果。
3.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处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会产生敬畏科学、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从而塑造出创新人格。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等.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28-33.
[2]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66-77.
[4][7]许慧.积极情绪对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94-95.
[5]林幸台,等.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手册[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7.
[6]王汉清.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8-9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教育系)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基金项目: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YJA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