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转移联合身心松弛法对择期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2016-06-21盛云霞于文君鲍柳春

护理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耐受性

盛云霞,吴 静,于文君,鲍柳春,赵 敏

情绪转移联合身心松弛法对择期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盛云霞,吴静,于文君,鲍柳春,赵敏

摘要:[目的]探究择期手术病人引入情绪转移法联合身心松弛法对其心理状况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病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情绪转移法联合身心松弛法,记录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2 h及术后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率、收缩压值。[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2 h及术后1 d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时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前2 h及术后1 d的心率、收缩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转移法联合身心松弛法应用于择期手术病人,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性,且能改善其负性情感状况。

关键词:情绪转移;身心松弛;择期手术;耐受性;情绪状况

手术室是临床上重要的职能科室,承担着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所有业务,但手术室对大多数病人而言,是一个相对较为陌生的科室,因为大多数择期手术病人均为初次手术治疗者,出于对手术流程的陌生感以及对自身病情预后的担忧,难免会诱发强烈的心理应激[1]。而一旦伴发心理应激状况的出现,将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亢奋,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阻碍病人术前各项生理准备工作的顺利进展,进而延误手术时机[2]。此外,生理应激亦会进一步加重病人原本存在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而持续性不佳的情感体验,亦会再次反过来作用于病人的生理状况,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削弱,从而增加机体术后感染病原菌的风险,亦会影响病人在手术及麻醉进程中的安全性[3]。鉴于此,如何采取安全、科学及有效的护理策略使病人以较为平稳的心态度过围术期,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焦点课题。由于当代新型护理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即在传统模式仅注重病人的生理护理的基础上,更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人,更多地关注病人在心理及社会功能层次方面的舒适度[4]。所以,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医疗护理理论,有学者提出了情绪转移疗法及身心松弛疗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病人的照护模式中,且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效[5]。笔者为响应本院所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设计了随机对照研究,旨在验证情绪转移联合身心松弛疗法应用于择期手术病人所产生的护理效益,以积累医疗数据,为临床调研及实践应用提供循证支撑。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3岁~74岁(42.1岁±3.6岁)。所有病人均经常规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相应病种,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病人无意识功能障碍;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及生理感知状况;无心、肝、肾等重要躯体实质性脏器疾患;无精神障碍;对本次研究内容熟悉并签署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病人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20:00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病人有发热或女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2.2研究组本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情绪转移联合全身放松疗法。①术前访视:责任护士术前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访视,收集病人的性格特征、文化层次、家庭生活背景等资料信息,并进行整合分析,初步剖析出病人的情感特征,从而开展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对于性格较为乐观者,护士以诱导式提问的手段作为沟通的楔入点,引导病人倾吐自己的心声;在交流过程中,护士一方面需对病人提出的困惑给予解答,并适时地引导其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整个宣泄过程中均应站在病人的立场及角度上予以考虑,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对于性格较为悲观者,护士应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对着录音笔倾诉自己内心的实时情绪,而后,护士重新播放录音内容,从中解析出造成病人该类情感事件的溯源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术前访视内容主要是为病人提供一个宣泄内心情感的窗口,从而有助于其不良情绪有一个良好的宣泄性过渡,干预时间控制在30 min,每天1次。②术中情绪转移:病人步入手术室后,在实施麻醉前,可将纯音乐下载至随身听中,帮病人戴上耳机,借助音乐使病人身心得以放松。此时,由专人充当画外音的角色,为病人创造一个充满愉悦情感的意境,即让病人想象自己身处广阔的大草原中,周边有成群的牛羊、绿茵的青草、湛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等景物,并让其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律,在用力吸气后,屏气2 s,再用嘴缓慢呼气。观察病人的胸廓起伏情况,若胸部抬起与下降的时间比达1∶1后,则表明病人呼吸节律良好,此时,再让病人想象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包括与家人共度晚餐的美好时光,与萌宠一起散步的情景,或与恋人一起闲暇漫步的场面等,冥想时间控制在20 min。③放松疗法:对于已实施麻醉者,护士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面部表情神态,对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出现异常者,护士一方面要以柔和并带着肯定的语气向病人介绍手术进展得很顺利,另一方面,定位病人双手的指关节末梢,用大拇指和示指按着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按摩,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指关节的按摩时间控制在1 min,10个指关节均予以按揉操作。待完成按摩后,护士应将自己的指关节与病人的指关节相互交叉,紧紧地握在一起,从而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1.3观察项目①两组病人在入院时、术前2 h及术后1 d均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②记录两组病人在入院时、术前2 h及术后1 d的收缩压及心率值。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前2 h及术后1 d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分

2.2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收缩压及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2 h、术后1 d的收缩压、心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情况比较

3讨论

手术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亦是外科疾病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方式,但手术相较于内科的药物保守治疗而言,属于有创性操作,对人体组织完整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6]。而大多数病人对手术治疗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这一方面是缘于手术带来的躯体疼痛,使得人体在潜意识中产生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是出于对陌生事件(包括陌生的手术流程及未知的预后转归)的恐惧所致[7]。上述两种不适的情感若在病人心理不断蓄积,而不对其予以宣泄疏导的话,将会诱导强烈的心理应激事件的出现[8]。应激实则是机体对突发不良状况所践行的自我保护性举措,它会刺激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减弱副交感神经,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轴系统的生理功能。这会增加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全身动脉痉挛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并能增加心搏速率,导致心率增快[9]。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会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生理不适感,不仅会影响其术中配合依从性,更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感的出现[10]。故此,如何改善这类群体的心理情感状况,并使其以最佳的生理状况应对手术显得极为关键。而当代新型护理模式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性照护,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多地注重病人生理层面的对症干预,而忽略了其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强烈诉求[11]。随着国家卫计委倡导的优质护理理念与各医院管理者的改革初衷形成共鸣,有越来越多的护理专家开始研究心理学理念及实践技能,并提出了情绪转移法及身心放松措施,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效。

在本研究中,笔者从2项观察指标进行着手以探究情绪转移联合放松训练所发挥的护理成效。通过对两组病人在不同干预时间点的心理状况评分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病人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数值较国内常模值均高。分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病人因自己躯体的不舒适感,再加上步入医院后内心的恐惧及不安感所致,鉴于此,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情感安抚,向其讲解本院的环境布局,使其能快速融入就诊环境中,并建立医患信任。另外,在术前2 h及术后1 d亦对两组病人的SAS、SDS评分以及收缩压、心率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的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病人的心理情感状况较对照组更加平静,生理指标较对照组更稳定。究其原因,这主要在于情绪转移联合放松训练能维持病人情感状况处于较为平稳的状况,同时还能使其以良好的生理状况应对手术这一应激事件,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2]。在干预中,研究组病人共接受了3项措施,分别为术前访视、术中情绪转移及放松训练,3项措施具有相互协同的效应,均具有改善情绪及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作用,从而促进机体在心理及生理状况方面步入良性循环[13]。首先,通过术前访视,能帮助手术室护士在术前与病人进行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初入手术室所产生的陌生感及焦虑感。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一方面使双方彼此了解,另一方面护士可收集有关病人个体化方面的资讯信息,为后续调研的开展拟订个性化干预策略。其次,进入手术室的病人,在等待麻醉的一段时间内其恐惧感及焦虑感达到最高峰[14]。此时,实施科学、合理的情绪转移显得极为关键。情绪转移即指帮助病人转移诸如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向其灌输正性、阳光的心态,使其直面手术。在该项举措中,借助音乐元素,可使律动的音符转换为大脑神经中枢系统所接受的声波形式,从而刺激脑组织分泌多巴胺,让其产生欣悦感。而此时,护士亦指导病人调整呼吸节奏。因为过快、过频的呼吸形式会导致机体氧摄入量减少,且会增加二氧化碳潴留量。故此,指导病人用力吸气能增加氧气摄入量,而缓慢呼气能排出人体内的二氧化碳,这能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生理状态。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护士指导病人想象既往的美好事物,从而使得病人将兴趣及注意力从躯体层面的消极情绪转移至另一项活动中,进而减轻不良刺激对人体的伤害。最后,在手术进展过程中,伴随着病人麻醉效力的减弱,会使其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特征,疼痛及不安会导致病人出现焦虑、抑郁感,同时会引起血压及心率值增高,而通过放松疗法,按揉病人的双手指端关节,能让病人体会到安全感,进而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并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行手术治疗病人,通过引入情绪转移法联合身心松弛法,有助于减轻其负性情感,且能改善其生理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舒然.放松性音乐想象锻炼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1(12):3414-3416.

[2]王丽,杨利,颜方,等.放松疗法对稳定手术麻醉前非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42-43.

[3]郑秀慧,杨芳,陈长香,等.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对剖宫产病人手术中期应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0A):3135-3136.

[4]陈晖,杨绍清,杨坤,等.术前放松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成形手术患者焦虑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4(11):1629-1629,1630.

[5]邹红玉,邹红雨,杜新雅,等.音乐放松疗法在种植牙手术患者中应用[J].河北医药,2014,5(16):2544-2545.

[6]蔡琼,杨佩来,张敏洁,等.放松支持疗法在肿瘤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18.

[7]郭俊艳,皮红英,王建荣,等.持续缓慢放松止血带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护理研究,2015,29(6A):1966-1971;2049.

[8]戴彩云,周美英,温秀娟,等.心身放松疗法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20-3122.

[9]章娟,邵艳,兰军,等.音乐结合放松疗法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6):86-88.

[10]陈淑德,黄敏清,崔虹,等.放松技术在56例PICC送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8):62-63.

[11]王梅.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对子宫全切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46-148.

[12]王丽娜,张晓翠,王文英,等.放松疗法在减轻颅骨修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4(5):799-800.

[13]郑丽萍,应燕萍,施莉莉,等.音乐疗法与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6):12-14.

[14]于林艳,成志勇.心理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10C):3802-3803.

(本文编辑孙玉梅)

Influence of emotional transfer combin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relaxa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urgical toleranc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Sheng Yunxia,Wu Jing,Yu Wenjun,et al

(Wu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Jiangsu 214000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00437。

作者简介盛云霞,护师,本科,单位:214000,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吴静、于文君、鲍柳春、赵敏单位:214000,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1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A-1982-03

(收稿日期:2015-09-25;修回日期:2016-05-06)

猜你喜欢

耐受性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degrade further on skid trails in the year following operations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的影响
左甲状腺素钠分两次给药对原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耐受性的影响研究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研究
谈幼儿挫折教育的几点体会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分析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