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癫狂的人生——《守财奴》备课一得
2016-06-21◎罗虎
◎罗 虎
痴迷癫狂的人生——《守财奴》备课一得
◎罗 虎
一次公开教学,正巧赶上讲读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部分《守财奴》。按说小说教学内容精彩,吸引学生,既易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造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易于课堂教学结构内容的组织安排,只要按照小说引子、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基本结构程序进行安排即可顺利展开教学。然而根据笔者以往讲授该小说的经验,照此思路进行教学,由于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架束缚,造成了学生思考上的惯性和惰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同预期相差甚远,不能令人满意。并且笔者在阅读本文时,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本文从故事的开端部分抢夺梳妆匣开始就进入了高潮,结局部分人物试图抓取法器的行为告诉我们既是高潮又是结局,似乎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是高潮,人物的所作所为也一次比一次古怪、一次比一次疯狂,有一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对此,笔者却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到产生这种古怪感觉的原因。为上好公开课,笔者想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另辟蹊径,回到课文本身,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寻找答案。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在反复细致地阅读课文中恍然大悟,似乎找到了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答案。
其一,该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并非完整的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有其自足自满的结构体系,长篇小说从其整体构架来说,毫无疑问也是自足自满的,然而就某一部分的节选来看,则是服务于整体的一个零部件。这个零部件的构造本身就是完整的,根本无需展示其制作过程,只显示其外部形态和所放置的位置即可。因此本文的结构非一般意义上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结构,而是一种并列关系的辐射式结构。说具体点,小说从“那时葛朗台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交代始,到“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临终遗言结束,其实就描写了葛朗台生命行将结束前的几件小事:一抢夺梳妆匣,二诱骗财产继承权,三看守密室,四临死抓取法器。这几件小事从时间上看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然而从逻辑上看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不像完整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延续的、前后一贯的,有层层递进的、清晰的逻辑脉络,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毫无连带关系的独立事件的组合,有的似乎只是人物性格缺陷上的一种内在联系。
其二,既然该小说结构是并列式结构,依循的是内在逻辑结构,那么小说的中心线索是什么?小说又是怎样将这些散乱内容串联起来的呢?通过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笔者发现小说开头那一段略带议论色彩的叙述其实正是全文的中心线索。“那时葛朗台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两年以来,他更加吝啬了,正如一个人一切年深月久的痴情与癖好一样。……看到金子,占有金子,葛朗台便是执着狂。他专制的程度也随着吝啬而俱增;……”这一段议论明显有如下几个关键词:七十六、吝啬、痴情、癖好、执着狂、专制。这几个关键词无疑是对葛朗台一生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小说除了必要而明显的时间线索外,都是以葛朗台这种极端性格特点作为内在线索,来进行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从而使人物极其怪异、邪僻、荒唐、滑稽、偏执以致癫狂的语言和行为有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因此,小说实际采用的是红线串珠的内在结构方式,这根线就是葛朗台的极端吝啬和对金钱的极端执着,若用课文中的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执着狂”。通俗点讲,这根线就是一个为了金钱不顾一切的疯子。若做仔细分析,葛朗台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执着狂”的行为:为抢夺梳妆匣而不顾女儿的死活是“执着狂”的表现,诱骗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是“执着狂”的行为,呆呆地看守密室的金子同样是一种“执着狂”的行为,临死抓取法器更是“执着狂”极致的表现。试想世上有哪个七十六岁的老父为了金子去抢夺亲生女儿的梳妆匣以至于不顾女儿的死活?又有哪个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老人不仅折磨死自己的老伴,还要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甚至具体到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葛朗台“执着狂”的表现。至于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个性化人物语言,诸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小乖乖,这交易划得来!你真是我的女儿”“妈妈,小妈妈,好妈妈……”“要不要花很多钱?要不要吃药呢?”“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人生就是一件交易”“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即使是平常所言都显得极其怪异,更何况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试问有哪一句不是“执着狂”的表现?
其三,作家为什么塑造这么一个冷酷无情、贪婪自私、极端吝啬、卑鄙无耻甚至有些恶毒刻薄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笔者明白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他通过这个“执着狂”的疯狂表演,试图揭示作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的畸形、变态;更进一步,从深层次的角度看,作家所揭示的正是金钱物质利益对人性的异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理清了思路,解除了困惑,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自然顺畅了。抓住“执着狂”这个中心词,即可执一而驭万。于是,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两项学习任务:第一,阅读全文,找出能够揭示小说基本思想内容的中心段落及其中心句、中心词;第二,小说写了几件事,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概括。课堂教学则安排为如下步骤:第一,导入新课,介绍与课文紧密联系的相关材料,交代节选部分前后的相关内容;第二,检查预习,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段落及其中心句、中心词,最终落脚在中心词“执着狂”上;第三,围绕中心词“执着狂”引导学生找出葛朗台疯狂行为的相关细节描写,通过分析,揭示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第四,围绕中心词“执着狂”引导学生找出葛朗台疯狂行为的相关语言描写,仔细体会这些语言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领悟其中包含的浓厚讽刺意味;第五,引导学生反思造成人物畸形、变态性格的社会原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社会虽说正处于转型期,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较为融洽。当时不到三十岁的笔者对课文所表现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与人的异化理解并不深刻,只是凭着满腔的阶级激情完成了课文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面对时下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重温伟人的作品,才真正体悟到了作家的伟大和作品的深刻内涵,故将个人的一得之见提出来,供同道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区)编委会.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罗虎 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