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焕肤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2016-06-21康金陵
康金陵
(南京华美美容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果酸焕肤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康金陵
(南京华美美容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果酸焕肤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果酸溶液治疗,每2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每天使用,连续使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随访2个月,评估痤疮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42.2%;痊愈率分别为42.2%、8.9%,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焕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治疗痤疮的好方法。
[关键词]果酸;阿达帕林凝胶;寻常性痤疮;疗效;安全分析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好发皮脂溢出部位,青少年多见,因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1-2]。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医院门诊采用果酸溶液治疗寻常性痤疮患者,并与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①14~35岁寻常性痤疮患者,不限性别;②按Pillsbury分级法[3],I级为轻度痤疮,Ⅱ~III级为中度痤疮,均可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1.2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及对阿达帕林和果酸过敏者;②面部患有过敏性皮炎、被病毒感染的皮肤病患者;③治疗前6个月使用过维生素A类药物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瘢痕体质者;⑥治疗后不接受随访者;⑦治疗区域曾脱毛、磨削或者晒伤者;⑧治疗区域有明显伤口或者伴发活动性单纯疱疹及疣者;⑨治疗前1周内面部去角质者;⑩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痤疮患者。
1.1.3研究对象:9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多在面部和背部,表现为面部较多粉刺、丘疹和小脓疱,皮损数量15~38个。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15~29岁,平均年龄为23岁,病程为1~3年;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4岁,病程9个月~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肤损数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用药:采用的果酸浓度为20%溶液(主要成分为甘醇酸),治疗用的洗面奶、清爽防晒霜、保湿柔润乳液、凡士林、冰膜均由上海公司提供。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治疗前用洗面奶将患处清洗干净,再将阿达帕林凝胶涂抹在需要治疗的区域,晚上擦药,连续使用8周。勿将阿达帕林凝胶涂在口周、眼睛及鼻部等敏感区域;治疗组:治疗步骤:①用洗面奶清洁患者的治疗区域;②将皮损处拍照存档;③在眼角、鼻唇沟及嘴唇等敏感区域涂抹凡士林,另外,需用凡士林涂抹双眼起到保护的作用;④用一次性的软刷将果酸乳液涂抹在患者皮损处,自上而下均匀涂抹,同时计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⑤待3~5min后,或皮损处出现红斑或刺痛感时将碳酸氢钠中和溶液喷淋在患处,直到刺痛感消失或者至无泡沫出现为止;⑥中和液处理过后再用果酸冰膜冷敷30min;⑦治疗完毕用保湿柔润的乳液涂抹并做好防护措施,涂抹防晒霜。每2周做1次果酸治疗,1个疗程治疗4次,共8周。治疗组首次治疗停留时间间隔为3min,根据患者皮损处的反应和忍耐程度,可适当地加长果酸溶液的停留时间和增加果酸浓度。在治疗期间,叮嘱两组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做好防晒工作。
1.3疗效评价及标准[4]
治疗前后均由同一位医生拍照,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记录统计患者治疗后皮肤破损的数目,包括粉刺、丘疹及脓疱等数目。按四级评分法评分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的分值, 痤疮病情评分按: 粉刺<8个为0分, 8~20个为1分,21~30个为2分,31~50个为3分,>50个为4分;丘疹<3个为0分,4~8个为1分,9~15个为2分,16~30个为3分,>30个为4分;无脓疱为0分,1~3个为1分,4~5 个为2分,6~20个为3分,>20个为4分;无结节囊肿为0分, 1~3个为3分,>3个为4分。上述各种皮损的积分相加为总积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果酸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 42.2%;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2.2%、8.9%。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图1。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疗效比较 (例,%)
图1 寻常性痤疮患者果酸治疗前后对比图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2d后出现刺痛感,经冷敷后症状缓解;有2例患者在接受第1次果酸治疗后,粉刺及丘疹数量较以前增多,但是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经过第1次治疗后几天出现轻微脱皮,用保湿乳液涂抹后症状消失,没有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有10例出现刺痛感和红斑,但不良反应均不严重,用药量减少或停药后症状均自动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瘢痕、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
2.3随访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2个月,治疗组随访35例,有4例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发;对照组随访20例,有7例在治疗结束后半个月复发。
3 讨论
痤疮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采用异维A酸、抗生素以及果酸等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治疗效果,采用异维A酸与抗生素结合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并且会损伤肝功能、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等,因此未得到广泛使用。
本研究治疗使用的阿达帕林凝胶是一种类视黄醇化合物,化学结构稳定,在空气和光照下不易分解。通过使毛囊上皮细胞正常分化而减少微小粉剌形成。它可抑制人类多核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反应,并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反应转化为炎症介质媒介物来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代谢。主要用来治疗以粉刺、丘疹和脓疱为主的常见皮肤疾病[5]。但它可有轻微的局部剌激作用,当与脱皮剂,收缩剂或剌激性物质同时使用时可导致额外的剌激反应。果酸是一种从水果中萃取出的有机酸,具有无毒、作用安全、不破坏表皮屏障功能等特点,对人皮肤起到美容的效果,它可以活化皮肤表皮细胞,促进新陈代谢,阻碍角质细胞的凝结功能。大量研究表明,含有果酸成分的药物可以促进老化细胞加速剥落,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而且还可以使毛囊开口畅通,有助于分泌的油脂迅速排出,提升皮肤的保湿能力和弹性,有效消除皮肤上的斑点,对痤疮的疗效也很显著[6-7]。果酸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阻碍痤疮丙酸杆菌的繁衍,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形成,因此,果酸不仅在治疗痤疮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去除粉刺,淡化痤疮留下的印迹,活化更新皮肤弹性纤维与基底成分[8-10]。
采用果酸治疗痤疮,不同浓度的果酸具有不同的功效,浓度偏低的果酸具有锁住水分的功能,浓度偏高的果酸药物具有去除多余角质的功能。但是浓度过高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甚至对真皮组织造成损伤。然而,果酸浓度越高,对痤疮的疗效也越显著。所以,果酸治疗前,要根据患者的忍耐限度适当地调整果酸浓度,一旦出现不良的反应立即停药或者喷淋中和溶液或药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42.2%;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2.2%、8.9%。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仅出现局部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2d后由于皮肤角质层较薄出现刺痛感,经过冷敷后症状缓解;有2例患者由于在治疗期间使用辛辣食物,在接受第1次果酸治疗后粉刺及丘疹数量较以前增多,经医生嘱咐,1个疗程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经过第1次治疗后由于对果酸轻度过敏出现轻微脱皮,用保湿乳液涂抹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有10例由于皮肤角质层较薄出现刺痛感,但不良反应均不严重,用药量减少或停药后症状均自动消失。说明果酸焕肤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燕妍,陈晓辉.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2(3):18.
[2]冯敏,郄永涛,王岩军,等.果酸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32(4):13-16.
[3]刘灿.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4]黄明欢,黄懿.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98-100.
[5]李琳,夏莉华,李晓燕,等.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05-106.
[6]黄远志,李泽春,申小平,等.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3(4):252-252.
[7]高崧灜.寻常痤疮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3): 29-30.
[8]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95-797.
[9]胡君,毕鸣晔,张国龙.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779-1781.
[10]徐晓云,章伟,吴琰瑜,等.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47-49.
编辑/李阳利
•中医药美容•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acid treatment on facial acne
KANG Jin-li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Nanjing Huamei Aesthetic Hospital,Nanjing 210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2016 January,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ne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used acid emulsion treatment, once two weeks until 4 tim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dapalene gel coat, daily use until for 8 week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months to assess the recurrence of acne, and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8.9% and 42.2%; cure rate were 42.2% and 8.9%,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fficiency and cure rat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dverse reaction rate(P>0.05). Conclusion The acid treatment for the ac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moreover,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Key words:acid; adapalene; acne; efficacy; safe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5-0079-03
[收稿日期]2016-03-10 [修回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