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2016-06-21李天莉甘晖
李天莉+甘晖
【摘 要】通过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中职生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韧性、乐观三个维度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及韧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手机依赖 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15-0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影响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手机过度使用已经成为影响中职生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乐观(optimism)、韧性(resiliency)和希望(hope)。本文通过调查手机依赖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测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无效的问卷和实验,共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男生67人,女生62人;中职一年级65人,中职二年级64人。
(二)研究工具。包括手机依赖度量表、心理资本量表。
1.中学生手机依赖度量表。该量表内容涉及手机使用率、使用时间及对身体健康、学习的影响,量表共27个题项,采用 5 级评分制,包括“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有点符合”、“完全符合”,对应评分 1-5 分。得分越高,手机依赖度越高。
2.心理资本量表。该量表包括乐观、韧性、自我效能、希望 4 个维度,共 24 个条目,采用 Likert 六点计分,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对应评分1-6分,量表分值越高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4 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86、0.83、0.80 和 0.76,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 0.90,4 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54%。
(三)研究程序。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协会学生担任主试,在晚自习课堂进行集体施测,当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基于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到中职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表明,在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说明中职生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较为显著,中职生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以及从挫折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心态仍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生手机依赖度总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129名中职生,问卷中手机依赖总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为83.56,显著高于于理论均值81分(该数值为量表的理论平均值,由于该量表尚无相应常模,故该平均值仅供参考),说明中职生手机依赖总体上仍不容乐观,这与普遍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三)中职学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相关。为了探索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两个变量使用Pearson系数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整体来看,中职生心理资本的总分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的负相关,四个维度中除希望维度外都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了中职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情况越好,学生的手机依赖度越低,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有着负向的相关关系。
(四)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多元回归分析。上文对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该关系是否紧密以及相关的方向如何,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解释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及其因果关系如何。
在表4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中只有两个预测变量与“手机依赖”因变量有多元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15、决定系数(R2)为0.332,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4.158(P=0.000<0.05),因此,两个预测变量都可有效解释“手机依赖”21.4%的变异量。从每个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手机依赖”最具预测力的为“韧性”自变量,其解释变异量为5.8%;其次为“自我效能”,其解释变异量为2.3%。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型的β值分别为0.023和0.243,其中负数表示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为负向,说明韧性、自我效能对中职生手机依赖有负向的预测力。
依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中职学手机依赖与韧性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
非标准化回归方程式:手机依赖=7.214-0.159×韧性-0.416×自我效能
标准化回归方程:手机依赖=-0.023×韧性-0.243×自我效能
三、讨论与建议
(一)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倡导健康手机校园文化。学界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质性及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娱乐、放松需求是青少年使用手机最突出的心理需求。现今中职生由于学业较轻,生活单调,缺乏娱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已经普遍为各类人群使用,中职生利用手机能获取最便利、多功能的娱乐放松方式。相对高中生来说,中职生的父母对手机的监管持宽松的态度,并且中职生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加上自身的约束力和行为习惯,他们对手机的诱惑缺乏相应的抵抗力,出现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的现象。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娱乐放松需求,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将健康的手机文化渗透到学生当中,引导中职生合时、合理地使用手机,发挥手机的积极效用,从根本上降低中职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中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资本的关系。本研究数据显示,中职生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韧性及乐观三个维度与手机依赖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也发现,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及韧性维度能有效地预测手机依赖。以上结果说明,中职生对自我完成任务的自信较足的时候,他们对学业的挑战也存在一定的信心,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也会减弱;尤其中职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如果韧性较弱,他们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从而消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容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上,通过手机游戏、聊天等获得虚拟的存在感,久之则会导致中职生沉溺手机世界,弱化现实生活体验。
(三)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情绪体验更敏感、情感表达更细腻,因此导致中职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得更多的人际联系,从而引发人际孤独感的爆发,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回避—孤独”的恶性循环。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团队素质拓展、班级赛事安排等活动扩大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提升其团队凝聚力,活跃学校的社会交往气氛,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及情感交流,增加情感宣泄的渠道,形成中职生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通过人际交流逐步降低人机交流。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等教育部门应通过教育渠道,增强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中职生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从而改善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许海元.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黄林娟.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3]张松梅.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李天莉.农类学校中职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西教育,2016(3B)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级立项“中职生手机使用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