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国内美食节目的转型
2016-06-20刘琬璐
刘琬璐
[摘要]随着技术进步与受众对美食节目需求的变化,国内美食节目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电视美食节目的趋于饱和,网络美食节目异军突起日渐强盛,以《拜托了冰箱》的中国版为例,本文分析节目的文本,探讨网络美食节目的创新性,分析美食节目转型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美食节目;网络;受众;转型
《拜托了冰箱》是在腾讯视频播出的一档美食谈话类节目,这档节目引进自韩国同名综艺节目,该节目由名嘴何炅与“鲜肉”王嘉尔组成的“何尔萌”主持团,以谈话的形式探访艺人的冰箱以及衍生出来的小故事,最终由两位厨师选取艺人冰箱里的食材进行厨艺比拼。由百度指数分析该节目一个月的搜索指数为18904,2015年12月10日剧星网络自制榜单显示该节目点击量已突破1535万,同时,这档节目热播程度也透露出我国美食类节目正在转型。
一、国内美食类节目转型动因
(一)受众消费行为影响节目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赋予受众更大的主动权,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众需求影响着美食节目的发展,受众由美食节目的服务对象转变为美食节目的消费对象。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如今,美食类节目不再仅仅单纯是为了满足观众生理需求,不再仅仅是告诉观众要怎么吃或者吃什么,而是要满足观众的社交需求,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美食节目重新认识观众、重新分析观众的喜好。《拜托了,冰箱》通过对明星冰箱的“揭秘”,了解明星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拉近了明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打开明星的冰箱成为“窥视”明星生活的一个窗口,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在《拜托了冰箱》中,通过对冰箱这一个生活细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明星们平时对于吃的爱好以及习惯,也可以窥见明星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对明星进行一种解构,但同时也是重构明星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二)传播渠道换位,加速传统节目“老化”
如今,美食节目从电视美食节目转入网络美食节目,行业竞争已经成为美食节目转型的重要原因。在“眼球经济”时代,任何一个频道想要独占一方市场是不可能的,基于受众需求的渠道的细分和节目的细分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网络美食节目不再是美食节目的边缘地带,并且有向中心地带靠拢的倾向。从受众方面来看,观众不再满足于观看大众化的电视节目,在美食节目日趋饱和、电视台与互联网激烈竞争的今天,想要吸引受众不仅要内容上的创新,还需要根据受众差异化的需求进行分众传播。由于互联网具有交互性、海量等特点,受众可以选择快进或者反复观看网络美食节目,这赋予美食节目全新的观看模式,也成为网络美食节目的一大优势。网络节目的特色就是自节目上线开始充分发挥其社交互动的优势,使得用户充分参与到节目中来,以评论或转发的方式传播。网民浏览网页的不确定性和观看网络节目的随机性,促使网络节目必须具备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和话题性,以期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增加点击量。
二、《拜托了冰箱》节目的创新性
(一)节目形态的混合性
该节目从获取食材方面就与以往的美食类节目大有不同,传统的美食节目都是节目的参演者以各种方式去寻找或购买食物,而这档节目,可以说是“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在冰箱现有食材的基础上提出料理方案,在冰箱里选取可用的食材连同节目组提供必须用的食材做菜,既家常又灵活,更值得注意的是,厨师嘉宾并不全是专业厨师,却也能利用冰箱里现有的食材做出可口的料理,既使美食节目更加生活化,又降低了观众模仿的门槛。这档节目虽然是美食节目,但倾向于是一档以谈话为主的美食节目,在主持人、嘉宾不断的交谈中发掘“私密”故事。在节目的时间安排方面,做菜环节只占节目的28%,大部分时间都是节目嘉宾与主持人之间互动。节目形成了“明星-大厨-冰箱”的创意三角结构,也将访谈“套近乎、忆童年、看照片、话家常”的老四样,以谈话的形式嫁接于真人秀自然挖掘的新手法。在话题设置方面,由主持人与冰箱主人聊天,然后由所有人来猜测明星嘉宾冰箱里的食物,由于食物的不确定性,节目的话题也具有随机性,悬念性增加。随着厨师嘉宾与明星嘉宾的交流,观众也会被嘉宾带入节目的情境中。厨师嘉宾对明星嘉宾的提问通常也是观众想问的问题,比如,昆凌在哺乳期会吃什么等;主持人通常会在聊天时暗示嘉宾的恋爱情况等八卦,这时候厨师嘉宾或是主持人就成了观众的“代言人”,采用漫谈式交流,聊天的话题具有随机性,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主持人、节目嘉宾、观众这三方的互动紧密。戈夫曼提到,个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他被视为一个表演者;二是他被视为是一个角色,一个典型的美好形象。在节目中明星嘉宾扮演着冰箱主人的角色,与明星日常在舞台上的表演属性不同,在节目中更倾向于是一个分享者。明星嘉宾在与主持人或者厨师互动的过程中会透露一些自己生活的小细节,使真人秀节目看起来更加生活化,也使节目真实可信。
(二)节目内容的综艺性
从美食节目的名称来看,以往美食节目的名称离不开“美食”、“厨房”、“味道”,而该节目是以冰箱来命名。如今,冰箱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电器,从节目的名称就给观众家的感觉,而且节目的重点不再完全是生活服务,综艺娱乐也是重要部分,可视性也较传统美食节目有所提高。虽然该节目是一档网络美食节目,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制作质量。在参演者方面,节目使用“大牌攻略”,每期节目请来两位明星嘉宾,从往期的节目来看,请来的嘉宾都是在观众视线频频出现的明星,其本身具有天然的话题眭,是吸引注意力的利器,这对前期宣传以及引起观众的兴趣、增加点击率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节目组成部分来看,该节目前半段是所有嘉宾聊冰箱里的食材,展现出类似朋友之间的漫谈,主题一般为:明星的日常生活、蔬菜的营养价值、明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节目后半段采用竞赛的方式,由冰箱主人在六位厨师的提案中挑选出中意的两个提案,而这两位厨师使用冰箱里现有的食材和节目方规定的一种食材,在15分钟内完成料理,短时间的竞技,更能刺激受众,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三)节目视听展现的真人秀化
《拜托了冰箱》不仅仅是美食类节目,也是明星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亮点在于其随机开放、出乎意料、自然真实等。节目为精准抓取每一个画面,现场有17个讯道、4个DV、7台GO PRO、2台5D,基本是一个大型综艺节目的配置,并且节目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快速的镜头组接展示了大厨们做菜的详细过程,展现了一个美食节目的水准。比如,在打开郑恺冰箱时,由于他冰箱里基本没有食材,其他参演者面部惊讶的表情捕捉得非常到位,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感同身受。在拍摄厨师嘉宾做菜过程时,厨师和食材的近景拍摄,使得做菜过程具有可观赏性。节目的表现方面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丰富的细节支撑,采用多机位全面展示节目场景和人物的活动,不仅满足了真人秀对“真”的要求,还使观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得到满足。节目拥有丰富的后期艺术加工。节目参演者在录制时制造的笑料,后期节目组用电视语言重新组织,字幕的引导功能和官方吐槽,比如“wuli嘎嘎”“敲好吃”等网络词语会出现在花字中,以及后期制作的“大头”特效、其他的影视节目的剪辑插入等效果,使观众能够抓住节目的笑点和槽点,也给予观众审美享受。
三、美食节目转型的缺失及建议
(一)过度娱乐化
《拜托了冰箱》作为美食节目其服务性明显不足,更偏向于综艺娱乐性节目。从节目时间分配来看,节目全长40分钟左右,但真正播放制作菜品的时间不到10分钟,其余时间都是在互动交流。虽然菜品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被明显的展示出来,观众依然难以从剪辑后的节目中学会制作菜品;从厨师嘉宾表现方面来看,虽然厨师嘉宾各具特色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但是有些厨师嘉宾靠浮夸的演技来搏人眼球。从节目话题呈现方面来看,该节目所选择的话题过度挖掘明星的私生活,每期节目暗示或明示明星及其伴侣的生活隐私,虽然这是网络节目的特点,但是对于一档美食节目而言,明星八卦讨论的比重远远多于美食展现,未免显得有些喧宾夺主。网络节目不能放松自我把控,在赢得点击量的同时也应当增强节目的服务性。
(二)创新力不足
《拜托了冰箱》原是韩国JTBC电视台制作的一档料理类脱口秀综艺,由腾讯视频引进,进行“本土化”改造,但是终究脱不了韩国版的模样。莫里(Morley)与罗宾斯(Robins)曾对欧洲人接受美国电视的意义作过分析:“当国产电视节目不再制作类似的娱乐节目时,美国进口节目的收视情况会不错——而每当电视观众可以选择用本语种拍摄类似的娱乐节目时,美国电视节目则会成为第二首选”。虽然网络环境更加宽容,但是,如果不注入创造活力,那么我们的综艺节目也难以避免引进海外节目一本土化改造一观众审美疲劳一遭淘汰的本土化综艺节目死循环。当然,网络节目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一样,由于其被点击的随机性,受众的局限性,要不断赋予节目创新性,制造话题与亮点,给予观众长期的新鲜感,才能持久的生存下来。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传播学硕士)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