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挥党报优势中讲好蚌埠故事
2016-06-20袁成文
袁成文
[摘要]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蚌埠正处在加快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发展起来的蚌埠,需要展示自己;变革中的世界,需要了解蚌埠。地方党报媒体承担着对外宣传城市形象、传播地区主流文化的重任,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党报全媒体外宣优势,把握党报全媒体对外传播要求,在对外传播中讲述好蚌埠故事,传播好蚌埠声音。
[关键词]党报;外宣;蚌埠声音
一、发挥优势,做强党报对外宣传工作
地方党报作为各级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就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沟通党和人民的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激励民众的意志。在社会众多媒体中,党报发挥着主流媒体的作用,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一,发挥党报本土原创优势,提升党报外宣生命力。近年来,一些媒体对蚌埠的报道来源于网络,人云亦云,不仅容易出错,还失去了原创的生命力。然而党报拥有一批由专业记者、编辑组成的强大团队,采写了许多原创性报道。所以报纸要发挥自己的原创性优势,坚持原创性报道。把原创新闻做好,是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力的关键途径。
第二,发挥党报深度报道优势,提升党报外宣影响力。网络信息虽然传播速度快,更具时效性,但是由于对时效性的追求,往往忽略报道的深度。报纸作为传统的新闻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同时和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着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更有益于深入报道,挖掘事实真相,加上自身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使党报全媒体对外传播的新闻更具权威性和深刻性。
第三,发挥党报新媒体平台优势,提升党报外宣传播力。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互联网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党报必须巧借新媒体平台,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第四,发挥党报精选精编优势,提升党报外宣精准力。当前网络内容繁杂,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真伪难辨,主次难分。需要权威媒体甄别、求证、选择,而权威恰恰是党报全媒体的特有属性。蚌埠日报社全媒体,针对外宣的重点内容,以地方新闻为主,更加注重精选重要新闻、地方新闻、副刊。可以说,在有限的版面、栏目、频道中呈现的都是精品,为读者大大节省了筛选新闻信息的时间,被称为读者了解蚌埠的“信息管家”。因此,只要抓住受众的需求,地市党报外宣就能放大自身的优势。
二、把握要求,紧跟时代讲好蚌埠故事
蚌埠从来就不缺少好的故事,对于当代蚌埠来说更是如此,蚌埠的发展、蚌埠360万人的奋斗和创造,为讲好蚌埠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作为党报,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要求,围绕“中国梦”的蚌埠表达,不断创新策划,突出特色,使内容有看头、形式有新意、传播有实效,打造城市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关注蚌埠,提高蚌埠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要围绕“创新发展”讲故事,增强蚌埠故事的感召力。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抓住城市区域的新布局、城市面貌的新变化、城市景观的新地标、城市建设的新经验、城市发展的新成就和城市文化的新特征、城市文明的新气象、城市居民的新生活等亮点,推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外宣主题策划。如《蚌埠日报》168个版的《同心共筑蚌埠梦——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专刊、188个版的《百年蚌埠》珍藏版、每年的“两会”特刊等,特别是近期推出的“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我当先锋”特刊,全面展现蚌埠各领域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新局面,为在“十三五”不断迈向新高地,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2015年初《蚌埠日报》刊发的《蹄疾步稳“新蚌埠”》、《形具神生“新蚌埠”》、《暖意升腾“新蚌埠”》重头报道,以生动鲜活的文字、图片、画面展现真真切切的变化,以丰富生动的微观景象铺展波澜壮阔的宏观画卷,为加快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营造了浓厚氛围。由《蚌埠日报-深读周刊》推出的“互联网+”系列报道、聚焦三个千亿园(县)区、“五大发展”在蚌埠,三个系列策划报道分别受到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58期、71期、86期的肯定,体现了地方主流媒体的大局担当。
第二,要围绕“地域特色”讲故事,增强蚌埠故事的吸引力。蚌埠是一座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一要抓住特色文化,抓住蚌埠历史和现代的特点,传播蚌埠独有的文化,如花鼓灯文化、大禹文化等,推出190个版的《花动珠城》特刊。二要抓住特色旅游,如蚌埠日报社与旅游局联合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三要抓住特色科技,蚌埠科教资源在全省第二,特别是国家级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蚌埠日报社策划了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五周年等重大活动,取得较好影响。尤其是积极寻找蚌埠与国家和省的重大科技活动的联系,如《“蚌埠创造”助推“神九飞天”》、《深海机器人用上蚌埠“微珠”》,巧妙添加“蚌埠元素”,强调蚌埠科技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四要抓住特色活动,如通过蚌埠中国花鼓灯歌舞节等载体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展示蚌埠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要围绕“社会热点”讲故事,增强蚌埠故事的影响力。一是抓住社会热点话题。如蚌埠日报社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出“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美丽幸福蚌埠”等系列主题策划活动,2015年共推出23个专栏、11类专版,刊发文明创建工作稿件近600篇、公益广告132个整版,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二是抓住社会热点人物,巧妙设置议题,坚持连续报道,弘扬向善、向上、向美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舆论。三是抓住社会热点舆论,蚌埠日报对其他媒体刊登的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如2013年针对个别网络媒体对蚌埠大庆路淮河公路桥的质疑和恶意炒作,组织记者及时现场专访,主动发声,保持理性公正,正面引导舆论,从而平息了网上各种恶意炒作,起到了党报“一锤定音,以正视听”的作用。
第四,要围绕“创新表达”讲故事。一是注重话语体系,在宣传中注意传播蚌埠文化的同时,融入大时代、大主题、大格局,寻找文化的共性,激发人性的共鸣,努力做到“蚌埠故事、中国表达甚至国际表达”。二是注重贴近性,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以小人物折射大变化,以小故事揭示大趋势,强化故事、细节和人情味。三是注重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做到党报外宣“文图声像”俱全、互动交流畅通。如蚌埠日报在“两会”的外宣报道中,记者们通过大题材、小切口,新视角、深挖掘,抓住读者最为关心的大事实事,找出最核心的事件、数据,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等手段,更加注重色彩、图表、图案、漫画的运用,提炼出精彩观点、核心数据,使读者真正入眼、人心,提高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创新平台,拓展渠道传播蚌埠声音
第一,主攻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与新华网安徽频道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鼓励记者积极向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投稿,蚌埠日报社制定了外宣奖励办法和“好新闻、好版面、好策划”奖励办法,调动了记者对上、对外投稿的积极性。2015年蚌埠日报社记者连续在《安徽日报》刊发《蹄疾步稳新蚌埠》;人民网《蚌埠:在新常态下找准坐标在圆梦中彰显作为》;凤凰网《蚌埠制造搭上“互联网+”顺风车“E时代”迎大变革》等一系列报道。
第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党报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外地媒体的合作交流,借助外地媒体的传播效应,形成传播合力,力求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一是加强媒体相互交流,在构建战略联盟中推进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蚌埠日报社加强与淮海报盟、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战略合作,在双方报纸互设版面和栏目,“十二五”时期仅开展换版宣传就达近百次。二是借助境外华文媒体,在借船出海中拓展对外宣传。蚌埠日报与台湾旺报合作推出蚌埠形象专版,传播了蚌埠特色文化和新闻。
第三,开展重大外宣活动。蚌埠日报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传播价值。一是“请进来”,2013年开始,连续举行“全国知名媒体蚌埠行”、“中原媒体蚌埠行”等活动,邀请近百位社长、总编辑走进蚌埠,感受蚌埠的发展变化,许多媒体的社长、总编辑表示,亲眼看到现代、绿色、时尚的新蚌埠,颠覆了过去对蚌埠的印象。再通过他们的传播,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放大和叠加。二是“走出去”,如组织“问道淮三角、对标奋赶超——潮涌淮海”大型采访活动、“走京沪、看武广”大型采访活动、“长淮寻梦”淮河文化探源、“大河之约”淮河行大型采访活动等。最近围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出了“丝路追梦”——《蚌埠日报》“重走丝绸之路”全媒体采访活动,在传播蚌埠优秀文化、宣介蚌埠发展变化的同时,与丝绸之路延线城市加强文化交流。
第四,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复合型传播、无边界传播、全时空传播特点,开创党报对外宣传、文化交流的新局面。一是推出新媒体平台,蚌埠日报社建立了蚌埠新闻网、蚌埠手机报、“掌握蚌埠"APP、蚌埠日报微博微信以及微矩阵等新媒体平台,首次在全市各网站中开设了网站英文版。2015年通过蚌埠新闻网及官方微博等发布平台,共推送各类新闻报道、图片、视频4000余条,被各级网站转载2万篇次。二是推进媒体融合,建立了“报网一体化”的全媒体融合模式,创新推出集成报道《大潮正起》、《大城筑梦》,并在新华网、中安在线、中国蚌埠网、蚌埠新闻网上线,报道音画结合、文图互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动画等融媒体叙事方式,全面推介蚌埠文化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成果。三是依托微博、微信平台,对蚌埠市的社会产业、传统文化等进行包装、宣传,并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影响力,粉丝数和阅读量大幅增长。通过拥抱新技术,运用新手段,让“蚌埠故事”传得更远、“蚌埠声音”叫得更响,把党报对外传播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作者:蚌埠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