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2016-06-20覃海宁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合作

【摘 要】以高职软件技术类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为例,提出软件技术专业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五个建设目标。基于企业应用中质量管理要因分析法对建设目标进行要因分析,提炼出教学内容改革的三个关键点。考虑到教改应用,设计了教改实践中应具备的七个特点。根据教改实践效果总结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改革的成果,反思实践中的存在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重点课程 教学内容改革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65-03

软件技术类重点课程是指与工作岗位联系紧密,实践性最强的软件开发专业课,通常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高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这时经历了入学新鲜感的消失和长时间的专业基础积累,表现出编程基础良莠不齐和课程兴趣低落的状态。专业核心课程由于技能运用综合性强,思路较复杂,任务代码多,编程难度较大,不时会出现调试不顺利的状况,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迅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迅速从学生角色向准职业人角色转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教改目标,并基于要因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设计具体教改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方案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以校企合作共建为契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五个建设目标: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技术专家与教学能师共融;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融;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通融。

那么,如何在如此多的目标中梳理出关键目标,并理顺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最高效率地实现这五个目标,成为首要问题。基于要因分析理论,围绕上述五个目标,进行实现相应目标的支持条件的分解,合并相似或相同的支持条件,形成要因结构图。如图1所示。

要因分析法是基于最终目标作为始发点,通过分解目标所需的支撑条件,并对支撑条件所需的支撑条件逐级分离,最终得到的末端支撑条件是实现最终目标所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

要因分析是一种逆向的分析过程。本文应用这种理论,将五个目标首先进行基本的要因分解。进一步就分解得到的要因(根据图1的分析结果,为第三级要因)所需的支撑条件进行进一步分解,得到图1中的第二级要因。如图1所示,达到这个层级时,所处的要因已经化简到三个:社会竞争压力、质量与效率要求和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在这层要因中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竞争压力的程度受限于所选项目及教学应用高度,即若希望学生体会到真实社会的竞争压力,那么所选择的项目要难,而过于高难的目标对于授课这类应用目标来讲过于苛刻,因此可以判定难度与应用面要求是更高一层级的要因。而对于难度与应用面要求,以及质量与效率要求,这两个要因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即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平衡、无法更进一步归类或分解为更基本的单元。

因此,要实现教学改革的五个目标,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以解决“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和“质量与效率要求”这两类核心问题展开。

同时,为了保证分析的可靠性,本文从正向分析的思路对要因分析的结论做了验证性分析。正向验证性分析与要因分析不同,是首先假定某一个最终目标是核心目标,然后推理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对其他目标的影响。正向分析的过程如下。

软件技术类课程不可能出现一般意义的虚拟现实、虚拟训练。有人、有电脑、有开发软件,就能形成它的基本虚拟环境。能凸显课程优势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虚拟环境尽可能接近或者就是真实软件项目;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师资。

因此,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最关键。只要项目是真实的,教学过程自然地与工作过程结合。真实项目有经费时间压力,校企合作双方不但教学团队强大,而且在课程当中精力投入也一定很大,技术专家与教学能手能够共融。如果真实项目被客户接受,学生的水平自然能为社会所接受,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肯定接融。软件开发职场环境里工作室优美、茶吧休闲、自由工作时间诱人,但这并不是该职业的真实核心。时间紧、任务重、竞争压力大、存在未知技术难点才是实际,这些要素也只有真实项目才可以体现,这时的实训基地才与职场环境通融。

这一分析结果可以通过图1的要因结构图加以验证。在图1中,课程内容与真实性相融这一目标的支持条件分别是:项目、课程、进度,所依赖的次级要因数目为三个。而其他四个目标对应的次级要因数目均为两个。表明这一目标的实现所需的依赖条件最为苛刻,从实现流程的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将在流程中最后得到满足,因此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点

根据上一节中的要因分析,最核心需要满足的两个要求是“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和“质量与效率要求”。因此,教改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入手。

首先,考虑难度与应用面的矛盾。一方面,要满足企业项目开发的最基础需求,企业的应用一般直接面向市场竞争,而软件行业发展数十年已经形成了非常严峻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教学对象仅仅是高职尚未毕业的学生,对编程能力的掌握还不够成熟,完成品的难度不宜过高。折中的解决方案应分为两个层次。最基础的,需要一部分教学角色同时可以处理企业需求和教学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联合,形成这一复合角色。对企业负责企业软件开发所需的难度要求,对教学能够转换成尚处于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理解的易懂型项目目标。再进一步考虑实现层面,由于软件要求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而对于学生目前的基础来讲要一步跨越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将这个差距细分为很多小的目标,并就此设置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传授,正向地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对应技巧,从而实现一步一步引导的目的。

其次,考虑质量与效率要求的矛盾。质量的问题在分析上一个矛盾中已经得到了解决,在这个矛盾中,核心就是如何让刚刚上手的学生保证企业级开发的效率。最基本的,就是要考虑如何逐步快速提升学生编程的能力。而这一点恰巧与上面提及的目标分解一致。也即,在进行教学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注意设计好每个小目标实现所需的技巧和特点,有倾向性地引导教学,从而提高每个步骤的学习效率,通过不同小目标实现的效率提升达到整体效率提升的目的。

综合上述两个矛盾解决途径的分析,可以发现核心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内涵建设中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繁与简”、 “大与小”、“ 快与慢”。

1. 繁与简。课程本身难,再强调真实性,只会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真与假的关系,采用两条线。采用仿真项目(假),其需求真,界面真,功能真,经简化,经提炼,经整合,更适于教学。采用真实项目(复杂,以“繁”代表),以上的“繁”,还包括一系列与真实项目特征对接的复杂性,如真实的项目沟通、真实的项目预期经费目标(对于学生来讲则构成了一种融入真实职场的目标感)、真实的项目时间节点要求、真实项目的繁杂度、真实实现所需程序的难度(也便于教学目标中设置实用的软件技能目标)、真实的企业代码规范,真正培养抗压能力等。

2.大与小。多小的真实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大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命题要大,不大就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但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每次教学交互学生的关注点应足够小,伸伸手就能跟上进度。靠多个“小”知识点关联,达到发人深省、启发心智的作用。

3.快与慢。同一个道理,仿真项目教学过程的小,同时也要慢,给学生心智、心理一个技能缓冲接收区。真实项目教学考核的大,同时也是急的、快的,给学生一个迅速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

三、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

笔者及团队成员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部分校企结合教改试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充分落实上述章节中所分析得到的关键要因,并对核心两项矛盾的解决切实落实到课程设计和与企业联合的方案中去。本次教改项目涉及软件开发类课程4门,参与教改专兼职教师15人、联合企业3家、共设立6项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并融入于4门课程当中。

为有效落实本次教改分析的关键需求,在校企联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了七项落地要求,包括“实”、“全”、“紧”、“细”、“新”、“精”、“活”。

1.实。教学过程案例用仿真项目够真实,教学效果考核用真实项目更真实,这是内容改革成功的基础。

2.全。内容建设结合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及国家级共享资源课的建设要求,尽可能涵盖教学与实践过程需要到的一切资源,体现为内容全、资源全、形式丰富,积累丰富。

3.紧。各类资源不是游离的、堆砌的,是按教学单元紧密组织在一起的。

4.细。教学过程每次关注点足够小,学生能触手可得。源于紧紧抓住学生上课注意力最集中15分钟的实证,每个教学单元被分解出小而完整切入点,教师每次授课演示都尽量不超过15分钟,使学生更易于入手。

5.新。对于信息技术来说,不管现在介绍的技术有多新,随时间推移也可能很快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作为需要紧跟潮流的技术核心课,必须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运用以文件系统方式直接支持网站内容更新的课程资源系统,能让教师在不同学年的教学中轻松支持这种需求。

6.精。这种技术同样支持平台资源向“精”靠拢。一门校企共建重点课程在建设期内,教学团队会多次担任同一门课的教学,所积累课程建设内容往往会达到10G以上,数千个文件夹,上万份文件,对教学单元中的不计其数的教学设计细节进行修缮和完善,重录补录分录大量教学视频,没有轻松的资源更新方法是不可想象的。

7.活。教学资源平台只有更多学生使用,给更多反馈,教学团队才会有持续更新的动力。以移动互联平台的方式来建设,学生既可在自习时用大段时间在桌面系统模仿平台的操作视频,也可以在日常的碎片时间预习复习PPT,了解课程任务,成为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活水。

四、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成果

1.使建设期学生受益很深。校企共建重点课程的改革,可使学生在后继的毕业设计中表现更为突出,“仿真”项目教学、“真实”项目考核迅速提高了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素质。重点课程教学由学生眼中的“难入手”、“没趣味”,转变成能迅速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作用的高效课程。图2给出基于课程完成末期对参与课程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问卷共设置课程兴趣(高、中、低)、课堂作业难易度(难、中、易)、任务时间要求(高、中、低)、教师授课清晰度(高、中、低)、技术掌握程度(高、中、低)、编程自主能力提升(大、中、小)、其他类,共计7类35个问题。在建设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如下。

从建设期的问卷反馈来看,这一阶段学生尚处于适应性阶段,对课程的兴趣浓度居中,而对课程难度、任务时间挑战等的压力较为明显。同时,从对授课清晰度和技术掌握程度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认可程度均较高,说明对教改课程实践呈正向响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能力方面,超过半数的反馈数据表示教改课程对自身的编程能力提升较为明显。

2.使建设期后学生受益很深。按国家共享资源课的要求建成的,内涵改革的载体——项目教学特色立体化教学资源,以移动互联网方式共享给师生教学长期使用。每年有大量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从该课程内涵建设中受益。建设后期也即教改课程完成第一期实践之后,再次开课服务新同学之后的时期。受研究课题开展时间周期与课程本身授课长度的限制,本文中并未对新一批学生进行图2中的问卷统计,而是针对已经完成全部试验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回访。回访内容主要集中于对企业软件项目的认知、自身软件能力的评估等方面。均受到较强的正向反馈。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有明显提升。

3.使课程具备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共同建设和管理,按“教学实训、培训研发和科技服务”一体模式运作的生产性实训体系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程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开发出有商业价值的多款软件。其实践组织形式和实践考核方法对专业创新工作室具有先导意义。

4.使课程服务职业技能大赛。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围绕市场,服务市场,会使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平也相应提高。

5.课程建设锻炼“双师型”队伍。课程建设锻炼“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6.带动其他核心课程的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三个问题”内涵建设思路,可持续更新移动互联课程资源平台,做资源积累不给教师工作带来负担的方式及特点,对软件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建设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带动作用。

五、教学内容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尽管教改项目的实施给一部分参与课程的学生带来了正向的引导,但是回顾整个项目进程,从教学设计的层面和教改方案优化的角度,本文总结了本次教改工作尚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移动互联平台美工一般、使用起来仍有不方便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校企合作真实项目的知识产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企业必然会强调自身知识产权,想作为后续课程项目案例应用,必须和企业谈好,能进一步应用于教学才好合作。

3.校企合作真实项目的选择有技巧。对于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真实项目,不能选取工期要求严格、质量要求过高、复杂度偏大的项目。在校学生和教师能力、精力、时间都不能和真正的企业相比,不能选取工期要求严格、质量要求过高、复杂度偏大的项目,项目失败率太高,对学生自信心和教师人脉都有不利影响。

4.课程共同建设合作企业规模偏小的话,在课程资源积累方面,在真实项目供应方面都会弱一些。如果能与有积累的大企业合作,课程建设的资源数量、建设速度与资源质量应该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综上,经过多门课程的教改实践,通过问卷、回访等方式结合,评估本次教改对学生能力的改善。评估效果表明,本次教改方案取得了既定目标效果,下一步将开展试验后期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冬.混合学习的校企共建重点课程资源平台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王佑镁.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

【作者简介】覃海宁(1979—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校企合作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软件技术的组合逻辑电路模型分析与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