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与“隐”:在学练中发展体能

2016-06-20黄美勤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清河小学314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练显性预设

黄美勤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清河小学,314000)



“显”与“隐”:在学练中发展体能

黄美勤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清河小学,314000)

如何在学练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此从浙江省九城区联盟初中组研讨活动中的三节课看学生体能发展的情况。

一、预设体能是前提

教学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发展体能的练习设计到教案的流程中。体能可以分为显性体能、隐性体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体能(见图1)。显性体能是指通过专项练习直接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例如:专项准备活动、主教材的有痕设计、课课练或专项素质练习。隐性体能是指通过一些练习或游戏间接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例如:渗透在准备活动的学练、渗透在主教材的学练、渗透在辅教材的学练。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体能是指以技术动作学习为载体,练习中穿插素质练习或专项练习来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一般这种发展体能的方式分布在主教材的学练中。无论是哪种体能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体能的提高。

图1 体能的分类

案例呈现:在三堂课中,每位教师在教案中都针对体能进行了设计,但他们对体能练习的呈现方式略有不同(见表1)。

小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在教学预设过程中就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从三节课的教案设计来看,三位教师对显性体能、隐性体能练习进行了有心地预设,但从教案表层很难看出是否存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体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组织形式,将事先预设好的练习准确无误地实施,学生的体能定会在无形中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实施强化是核心

通过课前的预设,教师将事先预设好的体能练习实施到课堂中。在实施体能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练习的内容。不言而喻,有实施有强化的练习才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课堂中的各种状况,导致有实施无强化,或是不实施有强化,甚至是不实施无强化(见图2)。

案例呈现:

案例1:(有实施无强化)教师A组织学生脚内侧运球绕“O”练习时,采用两人一组练习,一人一步一触球绕成“O”字练习,另一人原地踩球练习。在教师的反复引导下,在1人5个来回脚内侧运球练习的同时,另一学生已经完成了平均踩球达110次。

表1 体能练习的呈现方式

图2 实施与不实施,有无强化的体能练习

案例2:(有实施无强化)教师B的教学方式是有组织地让学生按组进行“游园”。在“游园”的过程中,一人练习,其余学生按顺序在原地踩球练习。但在学生“游园”过程中,因失去对踩球的兴趣,很多学生都站在原地不动,而教师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

案例3:(不实施无强化)教师A因在展示课时过于紧张,导致忘记游戏“击掌换球”这一环节的实施,就更不用提强化学生的练习了。

案例4:(不实施有强化)教师A因忘记一环节的实施,导致上课时间还剩较多,只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放松活动的拉伸练习中,学生的其他运动素质没有得到强化,却在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柔韧素质。

小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没能达到预期体能发展的效果,学生也常会因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偷工减料”,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练习,学生的体能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发展。

三、思考辨析是关键

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看课教师,在上完或看完课后都应学会思辨。思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能的练习分布是否合理,在体能练习的时间上、方法上以及练习手段上的衔接与过渡是否自然等;辨析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是否适用于自身的教学等,这些思辨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快速成长的关键。

案例呈现:通过南湖区对三节课体能发展的量化分析,尝试透过一些现象来看本质(见表2、表3)。

表2 每节课的练习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结构 准备部分主教材副教材总计 准备部分主教材副教材 总计 准备部分主教材副教材 总计跑动距离750M 300M  80M 1130M 670M 440M 100M 1210M 460M 660M   0M  1120M

小结: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课时准备活动与基本活动所用的练习时间相当;第二课时整堂课的练习时间只达到13min左右,对于一节45min的中学课来说,运动密度只达到28.9%;第三课时练习时间则主要集中在基本部分。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开始部分的“准备兼体能”要有持续4~5min以上的身体练习、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大于20%(一节45min的体育课:基本部分练习时间应达到9min以上)、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持续在3min以上。这充分说明,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练的课,只有通过在学中练、练中学,学生的体能才能不断地提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每节课学生跑动的距离基本在1100~1250m左右。而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都因采用跑的热身方法,所以准备部分跑动的距离比较多。但对于足球课单元,而且是中学生,面临体育中考,学生一节课的跑动距离只有1100~1250m左右,是让所有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何不尝试将发展学生中考项目的练习也融会贯通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的中考成绩提高的同时,体能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学练显性预设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