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
2016-06-20沙文颖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325000
沙文颖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325000)
例析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
沙文颖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325000)
一、观察工具
为了便于准确地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团队特别设计了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与利用”观察记录表。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本组教师通过合理分工,对此次活动中三节课的场地和器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记录和统计(见表1)。
表1 三节课的场地和器材使用情况统计
大家可以很清楚地再现教学活动中的关于场地器材的情景—第一节课场地小,活动区域少,器材种类少;第二节课场地大,活动区域多,器材种类多,数量庞大(器材13种和103件);第三节课场地大,活动区域少,器材种类较多,数量较多。
1.经济性。本组教师对第一节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复对比和讨论,认为:本次课突出了场地器材与利用的经济性,其具体表现在能充分利用现有器材,一物多用(标致盘作为折返标志、练习分区线、球架等),器材使用频率高,从准备部分到基本部分始终围绕同一场地和器材展开课堂技能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入分析认为:作为构建单元课中的第一节课来讲,更多地注重动作技术的教与学。因此,选择简洁的场地器材,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避免因环境和器材的变化,影响学生对新学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练的干扰。据此,我们组认为这样的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合理的。
2.实效性。第二节课,通过场地器材的使用变化和转换,为教学组织中的小组轮换练习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挑战欲,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练习兴趣。同时在器材的四组布置中,呈现出器材安排的巧妙性和使用的多样性,从长条标志的直线摆放到标志盘的曲线布置,从作为障碍的标志架和标志杆的布局,本组教师展开猜想:为什么四组场地器材的摆放不同?经过对现场教学图片的反复讨论,本组认为:由短到长、由平面到立体的连接过渡,使我们看到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有着易难递进和交替,练习充满了不同难度的挑战。在“场地器材与利用”上展现了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组合的创新性。与此同时,通过音乐对练习时间的调控,使各组的练习轮换显得自然、流畅和有趣。综合以上,本组教师认为本次课在“场地器材与利用”上具有较高的实效性。
在第三节课堂教学(见图1)的讨论过程中,本组教师基于教学单元的第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分析,认为:在场地和器材的选用上,更有利于学生对脚内侧运球的技术运用。在教学中,通过器材的静态障碍到学生动态防守和射门的技术运用安排,更加趋近《纲要》强调的“运用”环节,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实战的运用。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这三节课的场地器材的使用对比,发现课中的不足之处。例如:第一节课的场地大小和器材的摆放间距出现问题(见图2)。
图2
由图2看到:开始准备热身进入练习场地时,学生拥挤在一起;学生练习过程中,由于器材间距小,造成学生相互干扰。
建议:器材摆放是否可以由纵向半场改成横向的全场地布置?利用场地的深浅颜色限定各组的运球范围,颜色范围间距4m,可以为每个小组的练习提供充足的空间(见图3)。
图3
图4 学生正在进行练习
第二节课练习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场地空间充足,器材选用种类和使用数量众多。但在日常常态课和场地不足、器材偏少的情况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具有较大的困难(见图4)。
建议:第一,在场地器材的的摆放方面,是否可以请学生共同参与摆放。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有探奇的学习心理,而且逐渐建立起学生的自主课堂。第二,场地上可以通过现有的点、线或者画一些点、线来替代某些辅助器材,从而降低教学教具成本并使场地的布置变得更加便捷。
四、思考
第一点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的思考:本次活动的单元教学中的三节课之间“场地器材与利用”呈现了递进关系。场地和器材使用从单一到多样,由简到繁;即依据“先多样后集中,先基础后专项”的原则。但是,如何更合理地通过安排单元课次的场地与器材,使教学情境呈现连续的关联性,进而逐渐增加技能学习的难度,最终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第二点是否可以设计“场地器材布置图”,鼓励学生参与到场地器材布置工作中(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在布置场地器材的过程能初步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