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课堂常规缺失谈棒垒球礼仪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和实施
2016-06-18邹沂
邹沂
摘 要: 当前学生礼仪教育严重缺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体育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棒垒球礼仪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和实施,关注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体育的育人作用,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棒垒球礼仪 体育课堂 渗透实施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安全有益于校园开展的体育项目。它的精神是:诚敬、谦和、坚忍、力行。它能培养顽强坚忍的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它拥有一切其他体育运动教育作用的共性。“不学礼,无以立”,棒垒球礼仪让现在缺失课堂常规礼仪的学生在体育课堂重新接触礼仪教育。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状分析
缺失一:体育课服装不规范。
案例:体育课堂有学生穿凉鞋,有学生穿皮鞋,有学生穿裙子。
师:今天我们上节课说今天你要学习50米快速跑,怎么有同学穿了皮鞋裙子来上体育课?还有同学穿凉鞋来的。
生1: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小皮鞋,很好看,所以今天就穿了。
生2:我以为今天要下雨,所以穿了凉鞋。
缺失二:行为、语言欠缺规范,自由随意。
案例1:教师在集中讲解快速跑的要领时,生1:“昨天打了游戏,我死了6次。”生2:“你水平太差,我打的时候只死了一次。”
案例2:跳绳时,生1不小心把绳子打到了生2,生2立马说:“你脑子坏了啊,不长眼睛啊。”
案例3:生1因为琐事和生2互掐了起来。
缺失三:课堂缺乏自信。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师:生1,你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1:我不太会。
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常规礼仪的教育,只重视教学过程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为缺失课堂常规礼仪,导致现在的体育课课堂中学生上课随意讲话,行为自由、粗鲁,不尊重同学、老师,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体育课的育人价值。
二、棒垒球发展及棒垒球礼仪介绍
1.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自2009年引入软式棒垒球项目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棒垒球俱乐部成员,并先后多次在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季军。2013年我校编写了软式棒垒球的校本教材,之后根据教材推进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创建常州市棒垒球课程基地。现在每班每周有一节棒垒球校本课,由专职棒垒球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棒垒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棒垒球礼仪介绍
平时当学生见到老师、教练、家长时要说:“老师好,教练好,家长好”;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运用良好的礼貌用语。教师或教练在集合说话时,球员要脱帽、稍息、立正;这些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家长教育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球具离手要轻放,排列好,珍惜爱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财物,家庭财物珍惜与爱护的好习惯。队员服装仪容要整洁;服装仪容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养与内涵的重要方面。
在比赛开始时,当裁判员喊两队集合时,双方队员统一到场地边线上,面对球场脱帽鞠躬后进场。裁判员宣布比赛须知后,两队队员脱帽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在比赛中队员进入打击区进攻时向裁判脱帽鞠躬示意,表达对裁判的尊重。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给他加油鼓劲。
比赛结束时两队要到本垒至二垒直线两侧面向裁判站队,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两队统一向裁判脱帽鞠躬致谢,表达对裁判员执法比赛辛苦付出的感谢。然后两队队员相互脱帽鞠躬握手,胜方通常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输方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当队员回到各自休息区前的边线时,要列队向各自教练、老师及家长观众脱帽鞠躬致谢并说:“谢谢教练、谢谢老师、谢谢观众(谢谢爸爸妈妈)”,还要转身面对球场说:“谢谢场地。”
二、礼仪渗透和实施构想
1.学习棒垒球礼仪文化
在体育课堂中介绍棒垒球礼仪文化,让学生发现体育课新奇、有趣,让学生喜欢这种渗透棒垒球礼仪文化的新颖体育课。
2.拓展体育课堂礼仪教学
(1)让学生学会礼仪用语
案例1:在课堂组织分组练习时,生1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示范”;示范展示结束后,大家一起说:“谢谢某某同学示范。”
案例2:在课堂组织比赛时,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后,1组和2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以此表达对对手的尊重。比赛过程中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同组学生一起给他加油鼓劲。
(2)营造互动的礼仪教学氛围
案例1:在体育课堂上的小比赛中,1组获胜,1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中的要求向2组学生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2组学生也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
体育教师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课堂常规差的问题,是说教还强制,很难拿捏,必须寻找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本文通过棒垒球礼仪渗透并实施于体育课堂,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师说教收效甚微的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