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入学动机的性别差异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6-06-18孙雯雯王新颖闫志利

职教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高职学生提升策略

孙雯雯,王新颖,闫志利



高职学生入学动机的性别差异及提升策略研究

孙雯雯,王新颖,闫志利

摘要:对河北省某高职学院新生入学动机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入学,具有较强的入学决策独立性和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业动机,高职院校未对生源产生吸引力。高职女生在求学愿望、寻求理想工作、掌握专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优势认知等方面动机明显强于男生。高职教育应科学确定专业设置,打通学生升学通道,强化职业生涯引导,努力增强社会吸引力,积极改善外部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入学动机;性别差异;提升策略

高职学生的入学动机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价值追求,规定了高职教育服务的重点与方向。以往关于学生入学动机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生、本科生和中职生。有关高职学生入学动机的研究也多基于入学教育及招生策略等视角,基于人口学特征指标的研究较少。有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行为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动机,行为和动机并非一一对应,表面上看似一致的行为,其动机可能不尽相同。在不同情境下,同一动机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本研究以河北省某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调查了2014级学生入学动机的状况,分析了其性别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问卷编制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编制了高职学生入学动机调查问卷,并在案例学校进行了两次样本容量为70人的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发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问卷分为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入学动机两部分。其中,入学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包括理想动机(3个问项)、学习动机(4个问项)、就业动机(3个问项)等3个维度、10个问项;外部动机包括学校吸引(3个问项)、现实条件(3个问项)、社会条件(3个问项)等3个维度、9个问项。采用Likert的5级等级评定法[2],将选项设定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无法确定”、“基本不符”和“完全不符”等5个级次。

选择案例学校2014年入学的140名学生进行了预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信度检验按Nunnaly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法[3]进行,求得α值为0.85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检验按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4]进行,求得KMO值为0.813,各因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确认问卷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二)调查实施

问卷调查由案例学校招生就业处组织实施,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问卷覆盖率为当年新生总人数的25.00%。收回658份,问卷回收率为94.00%。按问卷填写是否完整、回答是否符合题设要求等共剔除无效问卷129份,确定有效问卷529份,问卷有效率为80.40%。

(三)数据分析

按问卷“完全符合”、“基本符合”、“无法确定”、“基本不符”和“完全不符”等5个级次,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建立了数据库,求得的平均值定义为“动机强度”。

利用SPSS17. 0统计软件,按问卷设定的6个维度和19个问项,对学生入学动机强度及其性别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当某维度或问项动机强度高于本级次赋值0. 50分(不含)以上时,认定该维度或问项具有上级次趋向;当某维度或问项动机强度低于或等于本级次赋值0. 50分时,认定该维度或问项为本级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理想动机

理想动机指学生入学目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属内部动机。本研究将高职学生理想动机分解为“实现理想”、“符合兴趣爱好”、“喜欢所报专业”等3个问项。

由表1可见,高职院校新生理想动机强度为3.39分,说明高职学生入学前无法确定其理想动机。但“实现理想”问项动机强度为3.51分,处于“基本符合”状态,说明其理想内容并非为“符合兴趣爱好”和“喜欢所报专业”。

表1 高职学生入学“理想动机”分析

男生理想动机强度为3.54分,处于“基本符合”状态。其中,“实现理想”和“符合兴趣爱好”2个问项的动机强度分别为3.69分和3.55分,均处于“基本符合”状态;而“喜欢所学专业”动机强度为3.39,处于“无法确定”状态;女生理想动机强度为3.37分,处于“无法确定”状态。其中,理想动机所含3个问项动机强度均在3.5分以下,均处于“无法确定”状态。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女生的理想型入学动机及各问项动机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学生入学目的为提高自身素质,拓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属内部动机。本研究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设定为“适合该领域”、“提高自身能力”、“符合职业规划”、“求学愿望”等4个问项。

由表2可见,高职新生学习动机强度为3.75分,处于“基本符合”状态,说明高职学生入学前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其中,“适合该领域”问项动机强度为3.39分,处于“不能确定”状态。而“提高自身能力”、“符合职业规划”、“求学愿望”等3个问项动机强度分别为3.88分、3.69分、4.04分,均为“基本符合”状态。

表2 高职学生入学“学习动机”分析

男生、女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分别为3.59分与3.75分,均为“基本符合”状态。在学习动机的4个问项中,男生、女生“适合该领域”问项动机强度分别为3.45分、3.38分,均为“无法确定”状态;而其他三项动机强度均在3.5以上、4.5分以下,均为“基本符合”状态。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在“求学愿望”动机强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说明女生“求学愿望”的动机强度明显高于男生。

(三)就业动机

就业动机指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目的为获得专业技能,实现顺利就业,属内部动因。本研究将高职学生就业动机设定为“寻求理想工作”、“掌握职业技能”和“增加赚钱机会”等3个问项。

由表3可见,高职学生就业动机强度为3.78分,说明高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就业动机。就业动机设定的3个问项动机强度也均高于3.5分,均处于“基本符合”状态。

表3 高职学生入学“就业动机”分析

男生就业动机强度为3.42分,处于“无法确定”状态。但男生“增加赚钱机会”动机强度为3.51分,处于“基本符合”状态。其他问项分值均在3.5分以下,均“无法确定”;女生就业动机强度为3.76分,各问项动机强度均高于3.5分,说明各项就业动机均处于“基本符合”状态。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在“寻求理想工作”、“掌握专业技能”等2个问项动机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女生“寻求理想工作”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动机强度明显高于男生。

(四)学校吸引

学校吸引动机是指学生因高职院校吸引而产生的入学动机,属于外部动机。本研究将学校吸引动机设定为“获得职业证书”、“学校声誉好”、“做升本准备”等3个问项。

由表4可见,高职院校新生“学校吸引”动机强度均值为3.39分,说明高职院校未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但“获得职业证书”问项的动机强度为3.70分,处于“基本符合”状态。

男生、女生的学校吸引动机强度均值分别为3.27分和3.39分,说明男生、女生均处于“无法确定”状态。但女生“获得职业认证书”问项动机强度为3.70分,高于3.5分,说明该动机处于“基本符合”状态。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在“获得职业证书”问项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女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动机显著高于男生。

表4 高职学生入学“学校吸引”动机分析

(五)现实条件

现实条件动机指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原因为自身现实条件限制,但这种限制来自于外部,属外部动因。本研究将现实条件动机设定为“就业优势认识”、“高考分数限制”和“专业成绩较好”等3个问项。

由表5可见,高职院校新生现实条件动机强度为3.40分,处于“无法确定”状态,说明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并非因自身现实条件所决定。现实条件各问项动机强度也均低于3.50分,均处于“无法确定”状态。

男生、女生现实条件型动机强度分别为3.14分和3.46分,均处于“无法确定”状态。各问项动机强度也均低于3.50分,也处于“无法确定”状态。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在“就业优势认识”问项的动机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女生对“缺乏就业优势”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男生。

(六)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动机指学生入学动机受当前社会环境或外部某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属外部动机。本研究将社会条件动机设定为“就读专业人才稀缺”、受“周围人影响”和“谈恋爱”等3个问项。

表5 高职学生入学“现实条件”动机分析

由表6可见,高职新生社会条件动机强度为2.74分,处于“无法确定”状态,说明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并非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社会条件各问项动机强度均低于3.50分,也处于“无法确定”状态。

表6 高职学生入学“社会条件”动机分析

男生、女生社会条件动机强度分别为2.81分和2.73分,均处于“无法确定”状态。各问项动机强度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社会条件动机及其各问项动机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总体动机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入学,但并非因“符合兴趣爱好”和“喜欢所报专业”,其理想内容无法具体确定。高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就业动机,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提高自身能力”、“符合职业规划”、“求学愿望”等3个方面;就业动机具体表现在“寻求理想工作”、“掌握职业技能”和“增加赚钱机会”等3个方面。高职院校未对生源产生吸引力,但学生具有通过接受高职教育“获得职业证书”的愿望。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接受高职教育并非因自身现实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

2.性别差异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女生在学习动机“求学愿望”、就业动机“寻求理想工作”和“掌握专业技能”、学校吸引动机“获得职业证书”、现实条件动机“缺乏就业优势”等5个问项的动机强度均明显强于男生,占问项总数的26.32%;在理想型入学动机和社会条件动机所有问项,以及学习动机、就业动机、学校吸引动机、现实条件动机的其他各问项的动机强度均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占问项总数的73.68%。

(二)对策建议

1.科学确定专业设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构成中,“白领”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性,部分行业与职业性别隔离严重。有研究表明,我国有53.2%的女性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有16.6%的女性从事制造业,有11.0%的女性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在其他17个行业就业的女性比例仅为19.2%,女性就业的行业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5]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入学理想动机中“符合兴趣爱好”、“喜欢所报专业”,学习动机中的“适合该领域”均为“无法确定”状态。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在探究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时,充分考虑其性别特征,科学设置相关专业,以此强化学生的入学动机。

2.打通学生升学通道。本研究结果表明,在6类(维度)动机19个问项中,男生、女生“求学愿望”问项的动机强度分别为3.73分、4.08分,平均动机强度为4.04分,且女生高于男生9.39%,动机强度均为所有问项之最。目前,高职院校之所以出现报到率下降的现象,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上升空间太窄。为满足众多高职学生的继续学习需求,相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2010-2020年)》要求,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立交桥,加快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之间的学分互认,打通各类教育的上升通道,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即可选择直接就业,亦可选择继续求学,满足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强化职业生涯引导。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就业动机,且女生“掌握专业技能”、“寻求理想工作”的动机明显高于男生。2013年,21世纪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8.1,高于211(包括985)大学2.6个百分点。[6]但是,“好就业”不等于“就好业”。有研究表明,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除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性、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外,女性在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单位性质、晋升空间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7]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高女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增强高职社会吸引力。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职教育社会吸引力较弱,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获得职业证书”,且女性学生对该项的入学动机强度大于男生。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需要高职院校重构服务目标,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影响,促进人们更加关注、了解职业教育,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5.积极改善外部环境。高职学生入学动机涉及的外部条件包括现实条件和社会条件,其中现实条件也由外部环境影响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生对“缺乏就业优势”的认知程度明显强于男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社会条件和现实条件均未影响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动机强度。在本科院校教育资源逐步增多、高职院校报到率逐步趋低的现实背景下,国家应以适当降低学生学费用及各项支出为基础,强化高职学生入学动机。通过优化高职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增强社会认知。加快构建公平、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待遇。以法律手段消除就业歧视,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鲁娟,王悦,林志永.军医大学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心理调适[J].基础医学教育,2014(11):994-996.

[2]彭云飞,沈曦.经济管理中常用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46-149.

[3]罗伯特.Scal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2.

[4]Stevens J.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6: 4.

[5]杨慧.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3-03-08.

[6]黄爱东.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与实施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32-133.

[7]闫志利,王伟哲.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J].职教通讯,2015(13):10-14.

[责任编辑曹稳]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5JY059);河北省秦皇岛市社科联委托课题、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WT006)

作者简介:孙雯雯,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4-0014-05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高职学生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