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垄断行业与“知识失业”之间的关系
2016-06-17焦沈芳李玲玲
焦沈芳+李玲玲
摘要:“知识失业”又称为“知识性劳动力失业”,最典型的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等等这些优秀的人力资本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的表现。高等院校的录取率和录取人数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不断上升,我们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有观点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是由于一些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工资和福利高,导致了大学生集中在这些行业竞争与等待,从而导致失业。而一些私营企业的福利待遇水平良莠不齐,作为“理性”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垄断行业就职能减少失业、养老、伤残等等这些风险。
关键词:公共部门;垄断行业;“知识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1
一、引言
“失业”与“知识失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传统的失业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知识失业”的劳动者一般都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预期和现状明显不符。因此,一些公共部门垄断行业的前景、招工计划就对“知识失业”者有很大的影响。
二、相关理论的提出
为了全面分析“知识失业”,从三个理论方面进行分析: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这两种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的分割性。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劳动力市场工资低且劳动条件差。只有第一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剩时,人们才愿意接受第二劳动力市场。2)职业搜寻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理性的失业者,人们会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他们要考虑雇主给的报酬是否满意、随着失业时间的延长,是否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职业搜寻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等因素。3)保留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理价位,对搜寻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也有一个起码的心理准备。随着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一个人的保留工资也会发生变化。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影响下的“知识失业”
在我国公共部门垄断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卫生行业等等。由于受到政府的管制,政府未全面推出对经济领域的掌控。表现形式为:政府控股、对国企人事权的控制、非常高的行政门槛等等一系列措施,占用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非常低效地运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影响了就业。同时也受诸如户籍制度、不灵活的企业用人制度、统筹难度大等现实情况的影响。综上所述,大学生有充足的理由首先选择进入垄断行业和公共部门。
四、职业搜寻理论下的“知识失业”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都加重了毕业生的搜寻成本。按照一般的市场理论我们不难推断出: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就业岗位越多,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越高;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越高,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越高;毕业生的人数越多,保留工资越低。我们把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之外的叫做竞争部门。如果毕业生进入竞争部门,那么他将会失去进入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机会。这时,就算搜寻成本提高,在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小于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时,等待也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也影响着每个毕业生的搜寻时间。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学生会选择缩短搜寻时间,反之则较少受到搜寻时间的限制。
五、保留工资理论下的“知识失业”
保留工资会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发现难以进入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后,也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或者进入竞争部门。有些颇高的工资预期也是受信息不充分影响的。预期最优并不必然导致结果最优,降低保留工资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六、结论
“知识失业”造成了典型的高付出低回报。不仅是对家庭经济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大部分理性的毕业生会优先选择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但是我们国家没有完全市场化,很多公共服务建设的实施存在严重的权利寻租,一些利益相关者从中截取了大量的利益,导致最终用人单位同时也是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获取的利润很少,直接导致了员工福利待遇的下降。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社会保障制度分割。淡化户籍制度和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完善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
(二)不必过分渲染大学生失业。很多大学生的失业是资源失业,是他们的一种投资行为,关键不在于择业难,是暂时性的失业。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三)重新界定高等教育。我国应该在宏观上重新界定发展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每年的招生计划时考虑到就业率,不盲目扩招,维护一个比较公平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笑飞.世界人口大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比较研究[J].天中学刊,2007(1):119-127.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背景: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12.
[3]姚玉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