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2016-06-17马赛芬云南省永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永平672600
马赛芬(云南省永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永平672600)
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马赛芬
(云南省永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永平672600)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护理满意率为98%,和常规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
秋季腹泻是临床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经粪-口或呼吸道感染致病,以发热、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等为疾病主要临床特征。由于此病症发病急、变化快,患儿易脱水、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症状惊厥、心肌炎而危及生命、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1]。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目前,临床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均以饮食和对症支持疗法为主,间接地提高了其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评估秋季腹泻患儿的综合护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对象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常规组50例,男女例数比26:24,年龄段6个月-2岁,平均(1.1±0.1)岁;疾病史1-4天,平均(2.4±0.4)天;其中,18例轻度脱水,28例中度脱水,4例重度脱水;干预组50例,男女例数比27:23,年龄段6个月-3岁,平均(1.2±0.2)岁;疾病史2-5天,平均(2.5±0.5)天;其中,19例轻度脱水,28例中度脱水,3例重度脱水。2组秋季腹泻患儿疾病史、男女例数比等资料无差异,可评定(P>0.05)。
1.2方法
临床针对常规组患儿行基础护理,即:根据患儿病情行针对性止泻、止吐处理;向患儿家属讲解秋季腹泻病症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内容;干预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1.2.1病情观察以发热、腹泻、呕吐等为主要特征,因而临床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查找此症状出现的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提高整体效果。病情观察期间一旦患儿体温超过38度,需立即通知医师处理;详细记录患儿的排便次数、总量等,随时反应给医师。
1.2.2液体补充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排便颜色及总量情况,并详细记录,便于评估其脱水情况。同时,还需观察患儿是否存在酸中毒、低血钾等症状,以确保是否补充液体。临床针对2岁以下患儿来说,需让其口服服用ORS液,每1-3分钟喂1勺,剂量约5ml;2-10岁患儿可每天口服1000ml,少量多次;10岁以上患儿均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口服,但每天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000ml。若此液体口服过程中出现呕吐症状,需停用10分钟后缓慢喂服;若液体补充结束后仍腹泻,需让医师查看处理[2]。另外,还需观察患儿液体滴注后的水、电解质纠正情况。
1.2.3饮食护理临床腹泻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其饮食指导,根据其实际喂养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包括:若患儿为母乳喂养,治疗期间可继续喂养,但需叮嘱母亲减少油腻类、脂肪高类食物摄入总量,多喝水,便于稀释乳汁。同时,还需适当减少喂养次数,以减轻肠胃负荷量;若患儿属于人工喂养,应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如:面条、粥等,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待腹泻症状得以缓解后逐渐更改为普通食物。由于腹泻疾病发作后肠胃蠕动加快,间接致使糖吸收能力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应限制其糖摄入总量,缓解腹泻[3]。此外,还需从患儿免疫功能、微量元素摄入、肠粘膜保护角度出发综合性处理,如:适量补充锌剂,以预防肠道功能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症状恢复。此外,还需根据患儿病情程度调整饮食结构,如:急性期患儿应禁止食用鱼、肉等食物,病情好转后缓慢恢复正常进食;恢复期患儿每日最佳饮食量在125%以上,直到体重恢复正常标准。腹泻患儿的饮食护理期间需严格遵循足够食物的原则,即:无论患儿病情轻重,均不需禁食,只要患儿有食欲,就需鼓励其进食;若进食期间呕吐严重,可暂停3-5小时,好转后继续喂食。
1.2.4消毒隔离临床消毒隔离处理过程中,首先需做好隔离工作,即:床边和呼吸道隔离,将同一疾病类型患儿放于同一病房。每天室内照射30分钟,按时开窗通风。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后需及时清洗双手,然后再护理其他患儿。临床针对感染性相对较强的患儿,需严格隔离[4]。同时,还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使用设备,餐具煮沸后再消毒,粪便消毒后及时倒入厕所。同时,还需禁止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接触腹泻患儿。
1.2.5臀部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用柔软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臀红症状。若臀部护理期间出现臀红,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若局部皮肤溃烂的患儿可用硼酸水进行清洗,并将其烤干涂以油膏,采用暴露法,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皮肤受压部位每天按摩1-3次,借助海绵垫将其托起,以免继续受压。针对慢性腹泻患儿还需按时帮助其翻身,以预防压疮病症的出现。
1.2.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秋季腹泻疾病病发原因、治疗过程等相关内容,让其对此病症有着初步的了解,便于缓解紧张、恐惧情绪[5];叮嘱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讲解母乳喂养的临床重要性,让母亲清楚的认识到母乳喂养对患儿产生的影响。同时,还需教会家属断奶的正确方法和季节,禁止出现秋冬季断奶现象;做好患儿腹部的保暖处理,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并轻柔按摩患儿肚子以缓解疼痛。
1.2.7心理护理秋季腹泻急性期患儿易出现精神不振、过于烦躁现象,导致家属过度焦躁,给临床后续治疗带来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及时和家属交流,告知家属疾病病发原因、预后措施等,和其建立友好关系,用自身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能等获得患儿家属的信任,进而舒缓不良心理,以调整最佳状态帮助患儿接受日后治疗,缩短住院时间[6]。
1.3评定项目
临床预后评定疾病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并统计其症状改善情况。疾病效果:预后症状消退,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表明疾病控制;预后症状减少,大便性状、排便次数逐渐恢复表明疾病缓解;预后症状、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均未变化表明疾病无效。护理满意程度:患儿出院前期发放调查问卷,让患儿家属根据临床护理如实填写,即: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数:>90分、>60分、<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儿疾病效果、护理满意事件均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腹泻、呕吐、高烧症状改善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疾病效果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秋季腹泻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有区别(P<0.05),临床数据详见表1。
2.2疾病症状改善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秋季腹泻患儿预后腹泻、呕吐、高烧等症状改善时间有区别(P<0.05),临床数据详见表2。
2.3护理满意程度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秋季腹泻患儿预后护理满意程度有区别(χ2=8.274,P=0.004),其中,研究组患儿满意34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8.0%;常规组患儿满意22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满意率为80.0%。
3讨 论
秋季腹泻是临床儿科多发疾病,常发于1岁半以下婴幼儿,给患儿身心带来严重影响。资料显示,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如:喂养期间所使用的器皿清洁或消毒不当,诱发感染。并且,秋季早晚温差大,易引发感冒、腹部受凉,导致婴幼儿腹泻。若不及时借助针对性疗法处理或处理不当,将诱发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神经系统症状惊厥、心肌炎等病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实施安全、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整体效果[7]。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常用模式,此模式将疾病治疗、护理措施相结合,不但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还可根据病情变化对症处理,进而提高疾病疗效。结果显示: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48例,缓解率为96.0%,和基础护理常规组的76.0%相比较高,有区别(P<0.05)。综上,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表1疾病效果评定
参考文献
[1]刘冰.综合护理干预治疗10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00-2301.
[2]杨春香,易利纯,杨娟,等.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8):59-60.
[3]刘文萍.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6):2247-2248.
[4]陶玲.婴幼儿秋季腹泻综合性护理的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 (8):143.
[5]符惠珠.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1,08(12): 110-111.
[6]陈均凤.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J].家庭护士(中旬刊),2008,6 (26):2411-2411.
[7]陈润.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89-90.
✿
论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