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产业助力山东胶州实现弯道超越

2016-06-17杨金霞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4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

◎杨金霞



汽车产业助力山东胶州实现弯道超越

◎杨金霞

摘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的转型趋势愈加明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不仅成为当前消费的热点领域,更因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和关联度高等特点,在新一轮经济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对山东胶州汽车消费市场的分析,找准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及时完善和调整有关政策,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对地区乃至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汽车产业;消费拉动;山东胶州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分析,找准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及时完善和调整有关政策,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对山东胶州经济加速“弯道超越”①、实现走在前列至关重要。

当前,胶州市汽车销售以4S店模式为主,经营品牌涉及一汽大众、长安福特、日产尼桑、通用别克、北京现代、中华、奇瑞和吉利等国内外品牌,主要分布在李哥庄、三里河、铺集、洋河和原北关等镇街,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限上汽车销售企业29家,在限上批零27大类商品中汽车类零售额最高,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的31.4%,比2011年高1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7.96%,成为近年零售市场新的消费热点。2015年,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7.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6%。汽车消费成为拉动胶州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引擎,有效地促进了胶州市场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见表)。

表 十二五期间胶州市汽车销售情况统计

面临形势

1.汽车消费在胶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汽车消费是促进商贸流通的“加速器”。汽车作为一种价值高的耐用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带动作用较强。据测算,汽车产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以带动钢铁、机械、化工和电子等直接相关工业增加2.65元的产值;另外,汽车产业带来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使汽车产业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汽车消费带动下,2015年,胶州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28.6%;限额以上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两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20.3亿元,占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34.5%,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11.4%,汽车消费作为促进商贸流通的“加速器”作用发挥比较明显。

(2)汽车消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稳定器”。从投资、消费、出口,到消费、投资、出口,“新常态”下,“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背后是大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折射出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在汽车消费领域,突出表现为对服务业升级和促进就业等事关民生领域的重要带动和提升作用。由于汽车产业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维修和保养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且带动力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催生了不断增长的汽车服务需求和就业需求,推动了汽车及零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市场、装饰保养、洗车维护、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销售和驾驶员培训等下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从2013年胶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看,与汽车销售服务相关的法人企业达到246家,个体经营户达到2128家,汽车消费及服务所带动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8406人。

2.胶州汽车消费发展的优势

(1)政策红利优势。2015年9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同时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近年来,胶州市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进度,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到2017年确保完成淘汰黄标车任务。这一系列政策都对刺激汽车消费、拉动新车销量有所助益。

(2)交通区位优势。“青银、青兰、沈海”三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四条铁路和204国道贯穿境内,距离黄岛前湾港、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均在半个小时左右车程,是内陆各省连接山东半岛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特别是伴随4F级胶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海关监管中心投入运营,胶州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海陆空铁”多种交通资源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激活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消费市场更好发展。

(3)潜在需求优势。目前,全市汽车消费增速虽然趋缓,但后期消费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2014年底全市汽车驾驶员人数达22.3万人,这一数据远远超过全市登记在册汽车拥有数,一旦购车条件成熟,“本本族”就将迅速转化为“有车族”。随着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高,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居民对于出行便利的需求更加迫切,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同时,由公车改革产生的“带动消费”作用也将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市场,增加汽车消费需求。

■ 薰风一曲 韩凤平/摄

主要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汽车产业核心龙头企业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方汽车产业消费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全市虽然集聚了申沃客车、索尔汽车和三星精锻等企业,但是缺乏规模以上的整车生产企业,对全市汽车产业链带动作用较为有限。另外,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强,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国际标准认证,特别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少,产品技术含量低。

2.汽车消费环境落后

随着全市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各种汽车配套服务随之而来,但整个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汽车服务市场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主要包括售后服务差、消费欺诈、虚假宣传、个别车型汽车提车加价、强买保险等突出问题。

3.汽车使用成本过高

汽车在购买阶段要承担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辆牌照费等多种税费,在使用阶段还要承担车船使用税、车辆保险费、停车费、路桥费、汽车零配件更换和意外修理费等。根据合理的消费支出比例计算,当一辆私家车一年的养车费用不超过居民家庭收入的25%时,居民家庭才有可能较为轻松地购买家庭轿车。据统计,胶州市私家车一年养车费用约在1.5万-2.5万元,购车人年收入需在6 万-8万元。养车费用对胶州市普通家庭来说仍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从而制约了汽车消费。

对策建议

1.找准发展定位,壮大汽车产业

方向影响成败,模式成就未来。目前,就全国产业发展看,除长春一汽、武汉东风、广州广汽等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基地主导发展之外,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动扩张型。如大众、通用和丰田等外资汽车企业出于政策、区位和配套等多方面考量,选择某个城市建设汽车工业园区。二是“筑巢引凤”型。通过先行规划,利用土地、税收等政策优势吸引汽车企业入驻。三是“借鸡生蛋”型。借助周边地区的汽车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发展配套、维修和零部件生产等衍生产业。对于汽车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胶州而言,培育壮大汽车消费,必须壮大汽车产业,特别是选准产业发展路径。要立足于青岛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全市发展实际,在摸清上下游产业基础、提升招商效能、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定向发力,结合自身优势选择见效快、易于招商并有良好前景的发展策略,推动胶州市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2.优化汽车市场,健全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汽车销售市场还处于“4S店”主导的时代,存在价格不透明等缺点。除此之外,部分不正规汽车服务企业鱼目混珠,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此,国内不少汽车产业先进地区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模式,改进汽车市场服务。如知名轮胎品牌米其林建立连锁快修店,通过便宜的保养价格和快捷的服务效率,形成比4S店更具竞争力的“一站式汽车服务”经营模式。对此,胶州市应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汽车市场服务技术,建立健全汽车服务综合体系,为推动汽车消费提供动力。

3.延伸产业链条,突破整零关系

汽车产业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包括整车制造,还包括零部件的生产,是一个庞大、复杂、多行业、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理顺整车制造与零部件生产的关系、完善产业链条,对于促进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胶州市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零配套发展。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整零关系的“同步化”、“标准化”,通过加大以三星精锻、九洲汽配等为代表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资源整合力度,探索搭建整零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构建协同发展的整零关系,实现跨企业、跨产业的合作,促进整零关系同步化发展。同时,夯实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市场硬件环境,解决好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助推全市汽车消费市场提挡升级。

■注释

①弯道超越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本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当前,这一用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其中“弯道”一般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个特殊阶段充满了各种的变化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性,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统计局)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4.024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汽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下)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包头市汽车产业企地融合推进会暨北奔新能源汽车产品发车仪式圆满举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
从专利角度浅析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知识产权壁垒对我汽车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