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角度浅析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2016-10-29万莎唐广宁袁娇娇
万莎+唐广宁+袁娇娇
摘 要 本文以专利为切入视角,从宏观层面梳理了湖北省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格局,重点分析了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个人三类申请人的主要专利状况,并就省内相关企业创新保护意识不足等现状提出了产学研创新平台的搭建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汽车产业 专利 产学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中国制造的三个战略转变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要实现上述转变,研发能力是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发展瓶颈。在汽车合资企业中,中方企业虽然占有较大股份数,但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企业手里,合资形式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主要是根据外方企业提供的成型设计进行组装,从而获得外方产品的生产许可权,中方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能对引进的产品进行修改和创新。在这种模式的合作下,中方企业的研发力量被解散,或者已经名存实亡。
湖北省汽车产业依托东风公司,东风属于典型的自主与合资相结合的汽车企业,与一汽、上汽并称我国“三大汽车集团”,在湖北省内建立了武汉—襄阳—十堰绵延千里的零部件产业带。汽车工业是湖北省的第一支柱产业,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成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湖北省众多汽车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即便有创新,也没有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对自己的创新进行保护。面对湖北省众多的教育资源,湖北省的汽车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的创新能力,导致湖北省的科技创新难以转化成有形资产,阻碍了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1湖北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现状与发展趋势
1.1湖北省汽车产业专利概况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湖北省越来越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类鼓励发明创造、鼓励专利申请的政策,图1为湖北省汽车逐年专利申请量与全国的对比图,其中图(b)是图(a)中湖北省逐年专利申请量趋势图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北省专利逐年申请趋势与全国近似,均从2009年开始快速攀升,图(a)中还显示了湖北省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图(c)中显示了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增长率与全国申请量增长率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年增长率较全国增长率不平稳,原因在于数据量较全国小,故波动较大。上述数据表明,在全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下,以及湖北省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湖北省专利申请数量攀升较快。
通过对全国汽车类专利申请量进行排序,可以得出全国前十名的省份,各省申请量如图2所示,根据专利申请量,对前十名的省份进行分类,可以得出总申请量大于4万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属于第一梯队,总申请量在2-4万之间的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为第二梯队,总申请量在1-2万之间的为第三梯队,而湖北省位于第三梯队,全国排名为第九名。作为全国四大汽车产业大省之一,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显然没有与汽车产量相适应。
专利的目的在于运用,将创新转化为资本,发明专利较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年限长,且由于经过实审环节的审核,其专利权更加稳定,因此,发明专利的价值大于实用新型的价值,全国汽车类专利平均发明占比为42.2%,而湖北省发明专利占比仅33.13%,比全国值小9%,不利于创新的保护和专利的利用。
2015年12月2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随着知识产权的起诉越来越多,国内产品要销往国外,专利布局成为“刚需”。图3为湖北省PCT受理量年增长率与全国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的PCT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大于全国增长率,尤其是2015年较2014年有较大提高,2015年PCT受理量位居全国第7。尽管如此,湖北省PCT专利申请与广东省、北京及江苏省还有较大差距,如图4所示出的2015年PCT受理量排名前8的省份,湖北省仅414件,与广东省的15190件、北京的4490件和江苏省的2442件差距甚远,广东、北京和江苏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三个地区,这些地区对国外经济形势和知识产权关注度大,产品出口多,他们认识到了出口产品的专利在国外布局的重要性,并且部分企业有被国外投诉的经历。而湖北省制造的产品要销往国外,也必然要面临来自国外知识产权的压力,因此,必须在国外提前进行专利布局才能有效避免国外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1.2专利申请人分布
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虽然攀升较快,但不能表示湖北省实现了“双创”的形势,相反,湖北省的专利主要分布在几个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如图5所示,湖北省汽车类专利申请人排名中,东风汽车作为一个湖北省汽车龙头企业,其申请量位居全省第一,然而,除东风汽车外仅两个企业位居全省前十,其余七位均被高校及科研院所占据。
通过对湖北省不同类别的申请人进行统计,得出企业占比61.53%,高校及科研院所占比12.43%,个人申请占25.59%。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申请人的专利申请类型可以发现企业申请多为实用新型,高校及科研院所申请发明专利更多,如图7所示。专利的目的不在于授权,而在于运用,将创新转化为资本,实用新型作为一个不经过实审便授权的专利类型,其专利权并不稳定,后期容易被无效,且保护年限较短,对于长远发展的企业,应该更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通过实质审查可以使专利权更加稳定,企业在应用专利生产产品时被投诉的风险更低。
专利的质量不仅仅表现为申请专利的类型,还表现在向国外申请的比例和专利的被引用度,“同族度”的大小反映了向国外申请的比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科研院所向国外申请的比例比企业高三倍,企业的海外布局还需要重点加强。无论是文章还是专利,被引用次数或被引用度都是评价一篇文章或一项专利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科研院所的被引用度比企业高一倍,说明了企业的专利质量不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1.3主要汽车产业群分布
湖北省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十堰和襄阳,三大汽车产业园的专利申请量趋势图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市专利申请量最大,涨势也最强,而十堰和襄阳作为大型汽车产业基地,其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十堰和襄阳拥有较多工厂,其重点在制造上,而研发多集中在武汉,且作为省会,武汉更能够吸引较多技术人才。
2企业专利分析
2.1企业专利总体概况
湖北省汽车专利主要申请人及申请量排名如下图所示:东风汽车的申请量最大,除图中所示的外,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不及50件,也就是说,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或知识产权意识较弱。然而,随着《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等的提出,我国将逐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
湖北省汽车企业专利技术创新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向,如表2所示,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在于底盘和转向机构,其次为车辆安全,动力或传动装置的安装,可以看出,企业的创新更偏向于车体结构设计和配件的安装,而在车辆逐步趋于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下,湖北省的车企在智能化方向的创新力度较小,且新能源方向创新较少。
2.2主要企业的专利状况分析
东风汽车是湖北省最大的车企,近年来东风汽车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其专利申请量在2011年和2012年有非常大的增长。
“同族度”的大小表示了向国外申请的比例,从表3中可以看出,东风汽车的同族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海外布局还需要重点加强。
被引用次数或被引用度都是评价一篇文章或一项专利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东风汽车的被引用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东风的专利质量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东风汽车在湖北省内的专利申请的IPC分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东风汽车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分布在底盘、车架、转向机构、动力或传动装置的安装及车辆防护或安全方面,汽车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较少。
3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利分析
3.1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利总体状况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武汉市更是拥有多所重点高校,从图6中可以看出,湖北省汽车类专利有12.43%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申请,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相关专利申请量最大,远高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
通过对高校与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按照技术方向进行划分,可以得出,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动机、电池方向以及信号装置、报警装置、测试等信号领域申请量较大。由于电池的研发不受传统汽车的限制,使得高校电气专业很容易进入该方向的研究。目前,在湖北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池领域申请量最大,其次为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
3.2主要高校专利状况分析
高校中,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多个较强的汽车类研发团队,其专利申请量也远高于其他高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电池、电机、信号装置、报警装置、测试、控制调节系统。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的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个主要的研发团队,分别为严新平团队和邓亚东团队,严新平团队申请专利主要为信号装置、报警装置,属于汽车智能方向,邓亚东团队申请专利主要集中在电机方向,属于新能源汽车方向。
3.3湖北省高校与企业合作状况
2015年12月2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发明创造的价值必然要在运用中体现,而高校运用专利的能力较弱,专利转化率低。目前湖北省多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如图1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内的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及省外企业与高效合作多,显然湖北省的研究资源并没有被省内充分利用,而是流向了其他省份。
虽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在进行,但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其合作仍然很少,目前武汉理工大学与公司共同申请的专利仅有40件,占武汉理工大学申请的7.4%,武汉大学仅1件,华中科技大学也仅7件。除共同申请外,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还体现在专利转让许可上,武汉理工大学对外转让专利50件,武汉大学7件,华中科技大学9件,占大学专利总量比例很小。
高校在汽车方面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信号装置、设备测试、电池等更倾向于汽车智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校研究团队具有较高的计算、仿真和实验能力,企业可以依据高校的上述优势,选择与高校合作,共同进行研发,或考虑关注该校的研究动态,以专利许可或转让等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成果。
4结论
本文从湖北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近几年的发展状态出发,分析了湖北省汽车产业研究的主要分布情况,经分析,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从2009年开始迅速上涨,申请人主要集中在东风汽车和几大高校,产业园区来看主要分布在武汉,十堰和襄阳较少。经分析,湖北省专利申请量与其汽车产量及产值仍不相匹配,从汽车制造大省到创造大省任重而道远。湖北省对海外布局意识薄弱,没有为走出中国做出足够的准备。在省内企业中,除东风汽车专利申请量较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其他企业专利申请量较小,甚至没有,欠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湖北是教育大省,本文还分析了湖北省高校的汽车研究状况,通过分析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发现省内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高校的大量研究资源已经外流;最后从专利层面分析了湖北省产学研发展情况,并给出了产学研创新平台的搭建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春晖,刘国买.福建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12):568-572.
[2]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 李美琦.中国汽车制造业空间分布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 阳立高.浅谈产学研联合推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9(7):11-15.
[5] 王静,朱桂龙.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