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羊为贫家带来希望
——“喜洋洋·送小羊”项目报道

2016-06-16邵韶陶晨姚倬

至爱 2016年4期
关键词:喜洋洋金山区养羊

■文|邵韶 陶晨 图|姚倬



小羊为贫家带来希望
——“喜洋洋·送小羊”项目报道

■文|邵韶陶晨图|姚倬

精准扶贫,“授鱼”变“授渔”

近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迅速,但在位于远郊的金山区,政府财力和地方经济都相对比较薄弱,百姓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城乡贫困家庭较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金山区分会(以下简称“金山区分会”)工作人员在走访慰问和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全区的农村困难家庭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特殊”的贫困家庭:他们有的因突发意外丧劳;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家中只剩下老幼两代人缺乏劳动力;还有部分家庭因土地流转、家庭成员超过就业年龄段等,无法打工赚钱。这些家庭大多数因无法正常就业而缺乏固定收入来源,仅仅依靠政府救助和亲属救济来维持基本生活。

金山区分会对这些“特殊”家庭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此类家庭中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特点,结合金山区实际,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基础,改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了养羊脱贫的特殊救助方式。这些做法充分贯彻了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金山区分会这种慈善救助方式是以遵循“输血型”转向“造血型”为理念,改变以往常用的现金资助模式,向特殊贫困家庭赠送小羊来进行救助。慈善救助从“输血型”转为“造血型”,由“授鱼”变“授渔”的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逐步改变以“发钱”为主要形式的简单援助方式,让受助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更重要的是学会“打鱼”的方法。

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金山区独特的传统文化——“羊肉文化”,烹食羊肉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金山地区经久不衰,不少周边城市的食客慕名来此品尝“天下一品羊肉”。据统计,仅金山区金山卫镇张桥村一年销售山羊近10 000头,而本地山羊只能供应2000余头,本地山羊货源紧缺,大量的市场需求,为养殖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销售保障。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河边田头随处可见的青青绿草又提供了最低的饲养成本,这为贫困家庭养羊脱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喜洋洋.送小羊”项目改变以往常用的现金资助模式,以向特殊贫困家庭赠送小羊的形式来进行。向每户受助家庭赠送5头小羊,由受助家庭负责饲养小羊,年底由金山区分会帮助其以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代售。“喜洋洋.送小羊”项目采用“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金山区分会向养殖基地购买小山羊送给有饲养条件的农村贫困户,在饲养前提供技术培训,养中进行跟踪辅导,最终负责收购和销售,彻底解决受助者的后顾之忧。受助家庭通过一年的劳动,除了会获得一笔丰厚的收入外,在经过几年的养羊经验积累,掌握本地山羊养殖技能后,如果能扩大养殖数量,将帮助受助家庭脱贫致富奔上小康之路。

积累经验,新三年计划启动

2011年,金山区分会在朱泾镇、亭林镇、张堰镇开展“喜洋洋.送小羊”试点工作,第一批参加试点的10户贫困家庭都得到了“喜洋洋.送小羊”项目带来的实惠。以成品羊(成年山羊)销售价格17元/斤计算,一头成品羊约在60斤左右,售价超过了1000元。到年底,每户受助家庭卖出饲养的5头小羊,则增加了500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在初期的实施过程中,项目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羊羔最初从外地引进,有些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或者淋了雨就会生病,多年来,养羊户的经验和技术也逐年累积。

“喜洋洋.送小羊”项目开展至今,已发放小羊1200只,263户次农村贫困家庭受到资助,已有一部分受助家庭通过该项目成功掌握了养羊技巧,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在采访当中,我们来到一家贫困户,由于男主人患重病,全家面临无劳力的境地,为有时间照顾重病的丈夫,女主人勉强在服装厂打零工维持生计,还要供女儿读大学。男主人70岁的老母亲承担起了每天喂养和清扫羊舍的任务,一家养羊众家帮,邻居们经常把自己种的蔬菜、豆杆和草料悄悄放在他家门前。这家在去年养了5头羊,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

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喜洋洋.送小羊”项目实施效果,使项目发展成为具有金山以及上海特色的慈善品牌项目,金山区分会计划自2016年开始以三年作为一个扶持周期,以扩大覆盖人群,加强救助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措施,加强项目宣传,搭建慈善文化平台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提升 “喜洋洋.送小羊”项目。

新三年计划扩大了项目受益范围。目前,“喜洋洋.送小羊”项目救助对象主要是金山区农村低保家庭,鉴于金山卫镇村民有养羊的传统,在养羊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分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以金山卫镇为重点扶持地区,拓宽金山卫镇农村困难家庭救助范围, 救助对象由农村低保家庭扩大到农村低收入家庭、农村残疾人家庭、农村优抚家庭及部分患重病的农村家庭等五类家庭,其余镇救助范围以农村低保家庭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拓宽救助面。除扩大救助面外,金山区分会在小羊的发放数量上将加大救助力度,从原先的每户5只小羊依据农户养殖能力适当提高小羊发放数量。

2016年将新建羊舍4个、草坪300平方米、沼气池1个,培育小羊600只。2017年计划推进新建羊舍2个、培育小羊800只。2018年计划推进新建羊舍2个、培育本地优质小羊1000只。在未来三年中,受益家庭数量将提高至每年200户,发放小羊累计达到2400只左右。

为使“喜洋洋.送小羊”慈善品牌项目保持良性有序发展,进一步扩大项目受益范围。金山区分会要求项目实施方对养羊基地、设施设备进行改建升级。改建项目包括:扩大和改建专业化羊舍8个、草坪2100平方米、专业化清洁消毒工具、饲草加工喂养设备等先进设备;到2018年底目标小羊年产量达到1000只。要求在2018年前完成养殖基地的改建升级任务,使养羊基地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并且达到金山区养羊基地领先水平。

为降低山羊死亡率,金山区分会将督促项目实施方改进基地环境卫生,净化羊群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加大基地的绿化系数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防治污染。羊粪及时清理,以保持饲舍清洁卫生、防止产生有害气体。规划建立粪便处理,形成生态产业链,用于灌溉农作物等,达到更好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项目还将培育优质本地山羊列入计划中,按照品种、品系,尊重种畜繁育、生产的技术规格,建立生产和育种档案,同时依照《动物防疫法》及有关兽医卫生规定,实施好防疫工作。

项目还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内容,包括每年一次养羊技术培训课;每季度一次回访工作;建立一支兽医服务保障队伍;建立档案制度等。

未来三年,项目共预计需投入资金260.04万元。其中,项目基础建设及服务保障工作预计需要资金132.84万元,主要用于养羊基地扩建、山羊培育、项目养殖培训、建立兽医服务队、项目全程技术服务等工作。另外,购置小羊、为困难家庭搭建羊舍预计需要资金127.2万元。2016年预计投入资金122.08万元,2017年预计投入资金 63.98万元,2018年预计投入资金73.98万元。

在“喜洋洋.送小羊”的项目上,金山区分会通过将慈善项目品牌化,着眼于长远,通过宣传号召区政协委员、爱心人士及企业以定向捐赠的方式资助项目,帮助更多贫困家庭。为丰富项目捐赠渠道,吸引更多爱心人士、企业加入到慈善行列中来。分会计划推行企业冠名、认领羊舍、认领小羊、回购受助家庭饲养长大的成年山羊等资助方式吸引爱心企业、人士参与项目。

记者在慈善小羊培育基地看到,设计新颖的大规模羊舍即将竣工,好几只母羊生下了可爱的小羊羔,还有许多母羊正“身怀六甲”,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提高发放后的存活率,项目计划将养到30多斤、身体健壮小羊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相信在未来的三年中,精准扶贫和创新慈善的紧密结合,将为贫困家庭带来最真实的福利和实惠。

猜你喜欢

喜洋洋金山区养羊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谁最重要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我与风的故事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新年喜洋洋
新春喜洋洋?众星拜大年
新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