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们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解读《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2016-06-16云燕

至爱 2016年4期
关键词:监护儿童农村

■文|云燕



让孩子们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解读《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文|云燕

【编者按】春节的短暂相聚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场景再度上演,孩子哭喊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一手拦着车门不让妈妈离开,一手又被奶奶拉回,这样的场景让人揪心又难过。2016年的2月14日,对于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来说,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此他们将有机会享受到一份被国家强化过的父母之爱。李克强总理说:“绝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意见》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家庭、政府到社会组织,都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力量。这正如一股春风,众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组织正紧锣密鼓地部署着今年的计划。我们期待这个春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在春光里无忧无虑地“撒野”!

“儿童”这个字眼总能让心变得柔软。2015年6月18日,《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发布;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两份报告叠加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留守儿童的全貌。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这些隔代抚养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绝大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

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人,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题组2009 年对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的述评,对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的评价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2)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体地说,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

(3)在压力应对方面,留守儿童倾向于对挫折事件的结果做外部归因,并较多采用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的应对方式;

(4)在亲子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

(5)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比较内向,受欺负或攻击现象突出;

(6)在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有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7)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有较多的违纪和违法行为,表现为抽烟、酗酒、不服管教,甚至出现赌博、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

可见,留守儿童已然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自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他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具体来说,“父母缺席”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常态,留守儿童长期面临亲情关怀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农村学校上移、乡村教育衰落,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愈发恶劣;空心化的乡村难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社区支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价值观念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生活无保,成为亟待救助的“困境留守儿童”。

当留守儿童还是儿童的时候,上述问题似乎只是他们及他们家庭的问题。但如果对这么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听之任之,那么,10年或20年之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遇到的同龄人每5个之中就有1个是曾经的留守儿童。

所以,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组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成长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将是整个社会无法承受的永远的痛。如何让儿童不再“留守”,让骨肉不再分离,让城市化进程具有人道的高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论是儿童保护还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留守儿童都是我国难以回避的重点人群。《意见》明确并强化有关各方责任,力争让每个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是依法提出了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政策措施;二是明确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属地责任,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重点核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家庭监护监督和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三是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责任,明确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控辍保学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关爱服务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制度。但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频繁流动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甚至有效监护的状态。

《意见》具体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一方留家照料;三是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同时,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是提供吃穿住行保障孩子生存,还要承担管理、照顾、保护、教育等职责,所以《意见》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强化监护监督职责和评估帮扶职责

以往很多留守儿童的案件,事发以后经媒体广泛报道社会才知晓,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早期对困境或问题家庭进行干预。《意见》强化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监护监督职责。如提出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意见》还明确要求农民工流入地政府为农民工家庭在落户、住房保障、照料、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多帮扶支持。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

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民政:各司其职,确保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意见》明确了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具体职责,例如,不论孩子受到来自父母或其他任何人的伤害,公安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对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的,要立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接到儿童权利受到侵害的报告并调查处理后,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要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孵化专业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培育相关的社会组织提供各类服务,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队伍等。这虽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着手。

[相关链接]关爱在行动

“新一千零一夜”

孤独难过的离家夜晚,用温暖关怀的故事相伴。“新一千零一夜”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已覆盖987所学校,252 447名住校生。

“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由专业少儿出版社编辑、学校教育工作者组成故事开发小组,从数千部儿童文学经典、图书、杂志、网络、新闻等中进行选编,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频道、北京广播电台故事频道专业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师生和西安、安徽等各地专业播音主持人完成录制和灌制工作。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专注留守儿童心灵帮扶。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明星和志愿者来讲读专家委员会精心挑选的好故事,录制成音频,通过“故事盒子”和“小雨点广播站”送给留守孩子,弥补他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成长真空,并疗育他们爱缺失下的心灵,同时根植正直、忠诚、善良和爱。

2013年至今,“上学路上”覆盖16省,64所学校的21 975位孩子,2016年7月前将有200所学校开通“小雨点广播站”,覆盖人数突破10万名。

“驻校社工”

为了让寄宿孩子的成长有人陪伴,西部阳光基金会启动了“驻校社工项目”。经过选拔、培训的社工从全国各地进驻甘肃陇南农村。2016年行动计划:保留在甘肃陇南的成县、礼县、康县11所学校中的22名驻校社工,更加深入发现需求,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各类社工课堂及家访活动提供服务,并以个体关怀、一对一方式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困惑。

猜你喜欢

监护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