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2016-06-15敖贵艳王静
敖贵艳 王静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流通渠道效率低等问题逐渐向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发展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当务之急。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国内农产品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可以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中的困境。最后从国外物联网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结合的经验出发,构建了我国鲜活农产品基于物联网流通的总体架构,并对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 物联网 流通渠道
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识码:A
理论基础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主要模式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功能性逐渐多样化,除了现货交易以外,还有批发和远期交易。无数农产品运销商活跃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目前国内的农产品流通形式主要有:传统方式,即收购商通过长途运输将农产品配送至批发市场、消费者手中;合作社模式,即合作社取代了收购商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中的地位;产销直挂模式,即生产商直接将农产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连锁集团主导模式,即连锁集团利用其强大的实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形成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二)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由于市场中各类主体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拥有丰富信息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将价格风险转移至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
质量安全。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不是很完善,绝大多数农产品依靠批发市场来完成销售功能。由于批发市场多而杂,因此,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很难进入到批发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测。另外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主体都是小规模的私营主体,这种分散的销售结构,使得政府相关部门也很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三)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安装具有感知能力、运算能力的智能设备,实现现实物体之间的互联。在物联网技术中,其核心是通过传感设备采集现实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芯片等智能设备实现信息的加工,为设备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物联网的世界具有两大特征:可靠传送,依托具有传感功能的信息设备随时随地地分享与传送现实世界的信息;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芯片软件实现对信息的专业处理,并最终形成有效的决策。物联网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及时分享产销信息,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跟踪与信息采集,便于管理部门对农产品实行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对农业生产、农村耕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有利于增加农户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的幸福指数;通过综合的技术体系分析,可以建立农业生产庞大的数据库,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决策管理的智能化。
(二)可行性
技术上可行性。物联网技术关注的是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从农产品的种植开始,包括对土壤、空气湿度的监测,并利用传感器将信息记录传导至信息处理中心,从而实现对农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记录;在流通环节,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具有相对应的物联网技术产品与之对应。整个物联网体系,在感知层具体有RFID标签、二维码标签、读写器等技术来实现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在网络层具体有信息处理中心,来对所有采集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类;在应用层,物联网已经实现了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行业智能化。
服务系统可行性。基于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智能系统:农业生产与流通子系统,该系统通过遥感器可以远程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自动调控生产现场的智能化设备。在此基础上,该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智能仓储、智能运输等应用的数据支撑,规范农产品流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科技在线子系统,该系统是一套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提高视频、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的一体化功能,为广大农户搭建了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水资源子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智能管理和科学保护。
国外物联网条件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经验借鉴
(一)国外发展借鉴
英国“安全监管”借鉴。英国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发达国家,其鲜活农产品流通机制比较完善,与物联网技术结合非常充分,具备严格的安全监测机制和法律体系。英国具有独立的监管机构,该机构拥有充分的执法权,立场独立,一方面既行使了食品安全监测的职责,同时避免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动态的零缝对接,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确保各流通环节符合监管标准;安全追溯机制的实施保证了政府监管部门对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控制。
美国“零供对接”借鉴。美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特点就是现代化程度高,批发环节占比少,规模大。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在美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得以灵活运用,一方面在生产端采用物联网监测和仓储技术,降低了生产端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零售端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溯源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极大的减少了流通损耗。另外美国的农场主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有效的衔接生产信息与消费信息,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德国“冷链物流”借鉴。在德国物联网技术与冷链物流技术的广泛结合使用,使得德国目前已经建立起高效、安全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德国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渠道都处在冷藏链的通道中,其具体效用体现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物联网技术和冷链物流的结合满足了居民在非季节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保证质量,冷链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对生鲜农产品存储环境的智能调控,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产品腐损率降低,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二)物联网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传感器和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等。
物联网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应用。农产品的加工环节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负责将农产品相对应的电子标签传输到管理中心,方便农产品在以后的运输过程中的监控与管理。
物联网在农产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运输的速度、准确性。物联网通过智能终端可以设计出最优的运输数量以及行驶路线,降低了运输成本;在装载环节,由于自动分拣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货物快速、准确的派送至相应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之间都安装了GPS定位器、传感器,实现了运输信息的实时传递,真正做到可视化物流,保证了运输的安全性。
物联网条件下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
(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总体构架
积极促进合作社建立,将广大农户联合起来,形成组织,如此可以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三网整合,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管理的新平台,实现生产资料、供应管理信息方面及时共享。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三层架构。首先,在感知层,农户可以使用具备传感器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将农产品生长环境的各种数据通过网络层传导至信息处理中心,为农户的生产决策提供可视化浏览。其次,在应用层,建立远程视频操控中心,对生产设施进行自动控制。
由于我国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流通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分散,因此空载率高达30%。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通过电子标签的形式将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传输至后台管理中心,在后续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可以对商品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便于后台管理人员对商品进行有效的调度,增加农产品运输的效率,减少流通损耗。如图2所示。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对策
加强政府引导。物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结合,本身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此需要得到政策层面上的支持,才能得以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物联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探索商业模式。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效的商业发展模式进行支撑。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同样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的支撑。据统计,全球前最大的100家公司,都采取了类似早期谷歌的商业模式,即刚开始运作时向部分客户提供免费服务,借此吸引剩余大量的客户,而后者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将远超公司前期支付的成本。因此,物联网发展初期,也可以采取类似商业模式,通过前期的免费服务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积累口碑。
加强技术开发。物联网与鲜活农产品流通相结合,其本身是互联网的产物。在互联网领域,技术是核心。物联网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有效的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结合还有很多难题等着攻克。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快技术开发,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此才能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市场竞争力。
结论
随着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弊端越来越多,未来农产品物流需要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才能解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安全不过关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推广物联网技术,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政策层面上进行引导,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和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物联网在推广初期,需要探索出有效的商业经营模式,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各种问题。总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结构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田铁红.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发展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4(6)
2.丁国颖.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2(5)
3.邓敏.完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J].经济研究,2014(3)
4.孟菲.美日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J].经济研究,2013(5)
5.凌晨.电子标签在农产品安全监控中的应用[J].财贸经济,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