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内外比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2016-06-15屈晶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驱动机制变迁

内容摘要: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特征,指出我國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特征与国外相比存在主推力、渠道模式、渠道变迁历程等诸多差异,更多地表现为政府主导色彩。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是通过内外部因素围绕流通渠道的重新整合而作用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互动是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 变迁 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阶段,努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保证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共赢”,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较为滞后,产销不平衡、流通成本高、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有序发展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也不断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农产品流通渠道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演变。发展提升农产品流通渠道,首先要了解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整个变迁过程,同时也要掌握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驱动机制,这对于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瓶颈、顺利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至关重要。鉴于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起步较早,研究其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特征,挖掘可取经验,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特征与比较

(一)国外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特征

本文主要选取美国、日本这两个较典型的国家进行分析,归纳美日两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的规律,同时借鉴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可将美国、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按照变迁历程进行特征分析,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从美国和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历程来看,总体上表现出相似的变迁规律。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两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加速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二是两个国家农产品流通结构都呈现了趋于扁平化特征,流通渠道逐步变为“非中间化”。三是两个国家信息化进程加速,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运作模式也不断向信息化发展。四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运营主体趋于规模化和多元化,渠道业态不断向超市、连锁集团等转变。五是农产品流通渠道关系不断向合作化、一体化转变,渠道供应链主体不断专业化。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过程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而实现的。从195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模式,通过期间不断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转变为一种多渠道并存、渠道主体联盟化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体以农民合作社、大型批发零售集团等为主,渠道关系相对紧密。

(三)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比较

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美日等国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变迁过程中表现的特征与美日两国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要明显滞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但可以吸收先进经验。笔者归纳出了我国与美日两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特征差异(见表4)。

主推力存在差异。由于我国与美日两国在制度、体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在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与美日两国在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主要推动力量上存在明显区别。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更多地体现为由政府主导,在制度、体制方面的推动力占主要地位,存在强烈的行政色彩。美日两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则更多表现为技术和内需驱动。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存在差异。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流通体系完善程度、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及流通市场主体发育等方面与美日等国家具有相当差距,因此在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美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向着交易终端发达的短渠道模式发展,日本向着以大型农批市场为主要渠道的模式发展,而我国却向着多渠道交错的混合型模式发展。

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历程存在差异。美日等国家农产品流通渠道呈现出直接式的向“扁平化”渠道结构、连锁化流通业态、多元化流通主体转变的特征。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表现为“长而窄”向“长而宽”再向“长而广”变化,流通业态表现为单一向多业态再向复合式业态转变,属于一种渐进式变迁过程。

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驱动机制

无论是什么产业领域的流通渠道变迁,都是内外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参考Stern & Torger(1980)流通渠道变迁驱动力框架,总结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驱动机制

消费模式的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仅仅的“买得到”演变为有选择的购买,同时消费行为也彰显个性,当前国内消费者对健康和消费便利性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健康性和可送达性要求日益提高,这是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最直接动力。

社会环境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消费者的需求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发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例如,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相关领域进行立法,加速了网上购物的法制化,于是消费者对包括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将更为信赖,这就促使农产品流通渠道向电子商务拓展。

新方式的引进。新方式的引进也会对消费者的需求模式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最典型的就是,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消费者逐步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这种购物意识的演变将直接引导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

(二)内部驱动机制

渠道成员的价值链调整。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单个成员的价值链调整,将影响整个渠道的贸易成本变化,使得渠道权力重新分配。例如,若有农户从“农户+中间商+消费者”模式转为“合作社+中间商+消费者”,那么渠道的贸易成本将得到削减,而中间商的权力削弱,农户对渠道的权力更加突出。通过影响渠道内贸易成本和权力,引发整个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

贸易成本和渠道权利的互动。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贸易成本和渠道权利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例如在“农户+超市+消费者”的模式中,渠道流程的整合大大削减贸易成本,相对于旧渠道模式,超市的渠道权力不断提高。同时,超市拥有较高权力,反过来也会抑制新渠道拓展,特别是一些B2C模式考虑到超市实体经济的渠道权力而不倾向于发展。

(三)内外部互动机制

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内、外部驱动机制并不是单独作用的,两者也存在互相作用。一方面,消费模式的变革、社会环境的演变以及新方式的不断引进,将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权力机制和价值链调整产生影响。例如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将使农产品贸易像定制化、点对点发展,促进农产品经营商不断开拓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低成本、便捷化渠道模式,于是渠道权力又将发生新分配。另一方面,为了顺应外部环境变革,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内部价值链环节以及渠道权力也可能会发生新的整合,尤其是渠道成员为寻求更大优势,往往会进行内部调整,而成员不断的自我调整也会促进外部环境进一步发生变化。

结论

本文选取美日两国,比较了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与美日两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主推力、流通渠道模式、流通渠道变迁的历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美日等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更多地带有市场化色彩,内需和技术的驱动力较突出,而我国则更多地表现为政府主导色彩,流通业态的演变也更加渐进式。

研究认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迁是通过内外部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外部驱动机制主要表现在消费模式变革、社会环境演变、新方式引进等方面,内部驱动机制主要表现在渠道成员价值链调整、贸易成本和渠道权利互动等方面。同时,内外部因素之间的互动也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提出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四大方向:一是建立以消费者和农民双重导向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战略;二是逐步形成多元化、扁平化的農产品流通渠道结构;三是建设互动联盟、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四是构建连锁化、信息化的终端销售体系。

参考文献:

1.石毅刚.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多渠道、大数据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4(20)

2.罗峦.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变革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兰州学刊,2010(11)

3.Stern Louis W. & Torger Reve. Distribution Channels as Political Economics:A Framework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Marketing,1980(3)

4.班然.农产品流通链条发展国际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4(34)

作者简介:

屈晶(1979-),女,河南省驻马店人,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猜你喜欢

驱动机制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聚酯纤维化工项目投产
象棋子的变迁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特征与驱动机制
学生主导型案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