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体系改革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关系解析
2016-06-15王一方
王一方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其次立足于宏观视角探讨商贸流通体系改革对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最后通过商贸流通体系改革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战略关系来探寻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路径,给出完善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内容,以期能够唤起更多学者对此的共鸣,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体系 改革 城乡一体化 战略关系 双向流通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全面展开,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成果也越来越多。城乡二元经济失衡的弊端已无须赘述,同时正是这种恶性的互动状态逐渐冲击着社会经济的均衡与健康发展,导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遭遇瓶颈。诚然,我国城乡发展的差异性有着多重影响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农民对市场活动参与地位的不平等性所凸显出的城乡市场分割与对立格局,如此态势的深入发展所引起的非良性循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的深入影响也就显而易见。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有效缩短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落差进而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整合进度,则需要明晰阻碍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协调城乡经济为着力点将城乡发展一并纳入到统筹当中。在此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更多地在于城乡之间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矛盾,此现状同样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这种大生产与小市场之间的矛盾,完善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便成为了可行举措,因此商贸流通体系的改革也就责无旁贷地担起了助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商贸流通体系的改革有利于为城乡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构建起更为顺畅的渠道,深化此研究也就能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加速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从而帮助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上升至新的高度。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矛盾
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发现,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有着多方面观点,其中有研究认为,产业问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并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对此,本文认为产业的发展固然属于生产问题,价值也是由生产所创造,但价值的流通显然需要借助于某一平台来实现。因此可以说,流通是价值生成的必要举措;也有研究认为,城乡一体化的问题属于制度问题,此制度覆盖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以及社保等方面,只有农村的各项制度与城市保持一致,才能算是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对此本文认为,制度的建设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就其所起到的作用来看,仅仅能够以框架的形式达成约束与激励的效果。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在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于实现城乡经济的整合,有经济就有市场,从此角度来审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矛盾似乎更多地体现于大生产与小市场,商贸流通渠道的阻滞成为了限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生产与流通发展协调性不高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便开始不断加大对生产的重视程度,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导致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至今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重生产、轻流通”理念当中。意识主导行动,由此也就决定了我国生产的发展速度已远远领先于流通的发展速度,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导致我国大生产与小市场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审视城乡之间此矛盾的体现亦十分明显,比如很多农产品在农村大量生产,受到商贸流通体系的制约,农产品的销售量不尽人意,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大受限制,其影响毋庸置疑;而城市方面,很多工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往往在城市之间,很少关注到农村,即便想卖到农村,也较难实现,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要想得到切实的提升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工业产品的价值。可见,这样的矛盾致使城乡社会收入增长放缓,服务业也因此被牵制,经济结构的失衡在所难免。
(二)城乡市场分割不断加剧
城乡差距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城乡的分裂格局越发明显,这样的现状所造成的一个巨大影响便是城乡市场的不对称,从而也就决定了城乡之间的各要素以及商品流通的不顺畅,加之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致使两地之间的经济水平与消费能力失衡。受此影响,城乡二元商贸流通体系也就顺势生成:一方面体现在城乡商品的分割。城市的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为了满足各个行业的发展,城市的批发零售市场的交易规模和业态形式等均明显发达于农村,而多数农村仅有的小型零售店所有商品也均是从城市批发而来,可见城乡商贸流通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体现于要素市场的分割。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布不均,劳动力市场开始逐渐向传统农业、农村非农产业、城市正规与非正规四元化转变。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金融市场的城乡差距也决定了农村的金融机构建设不发达,农村的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更有向城市转移的倾向,城乡金融差距也由此越来越大。
(三)城鄉二元经济失衡的影响
第一,城乡经济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城市大多通过组织化方式来实现产品的生产与交易,相反,农村的生产交易则多以家庭为单位,零散化分布态势明显可见;第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差异。受到经济水平与收入水平等影响,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与支出差异凸显,这种消费能力的差距直接决定了商贸流通的档次定位;第三,城乡市场基础设施的差异。纵观当前城市与农村的经营机构,无论是批发业抑或是零售业,城市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布数量、网点布局以及功能的完善性等等均优于农村。以上均为城乡二元经济失衡所造成的影响,而从这些影响来看,辅助平衡的举措应当重点在于强化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以弱化这种不均衡现状。
商贸流通体系改革对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化建设实为可行与必要举措。城乡一体化战略重点在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城市化提升,而提升经济只有依赖于发展市场,发展的前提又是开发,因此加大城乡市场的对接,成为了开发农村市场的必要保障。强化城乡市场之间的双向流通商贸体系,自然也就成为了必由之路。可见,这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现存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矛盾需要以城乡双向流通商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作为着力点,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衡量城乡一体化深度的指标有诸多方面,而流通体系作为一项最为直接的标志,其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理念很早以前就已被赋予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与统筹城乡”的发展路径也成为了发展“三农”政策下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从中能够看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与力量不容忽视,而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一项重要手段,保证城乡对接的重要意义自然重大。我国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之所以能够存在,最主要的根源问题即在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不畅通,由此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致使农村与城市的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等要素均各自为战,或者农村更倾向于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经济也就越来越落后。而双向流通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通过双向流动推动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信息整合,并通过实体化流动来确保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化发展,进而实现统筹。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体系改革是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城乡社会一体化战略推进的重要力量
關于流通体系同生产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早有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对此,本文认为生产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保障来自于消费,而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实现,必然需要流通打开渠道。因此,城乡之间商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水平将直接取决于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与否。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全社会不断提高着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然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想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则必须要打开农村的封闭格局,构建顺畅的商贸流通体系也就成为了最基本的支撑,只有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并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对此,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也就担负起了为农业生产经营拓展城市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规模与效率越高,则表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越为完善。反之,若没有良好的商贸流通体系作为支撑,无疑会斩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体系改革是城乡社会一体化战略推进的重要力量。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提升农民收入的必要举措
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成为了联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鉴于以上分析所得的借助城市市场发展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需要接流通体系的输送来实现。从此角度来看,农民作为农产品的制造者与农村经济的构成者,发展农村经济与拓展农产品市场的最根本意义即在于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回顾我国以往的农村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不畅通而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以及农业生产资料采购难等问题屡见不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相比于城市居民相去甚远。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做好商贸流通体系的改革,将直接实现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进乡,无论是农产品抑或是农业生产资料,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市场,使多年来遗留下来的工农业剪刀差问题被高效摒除,通过对农产品销售与增值的转化来确保为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助力,最终推动农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商贸流通体系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提升农民收入的必要举措。
以商贸流通体系改革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传统的生产型市场也已开始向流通型市场过渡。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相比于西方国家较低,城乡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约束力也就明显薄弱。况且发展现代化农业,重点又在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构建。种种现状全部都折射出了商贸流通体系改革与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困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必要性,商贸流通体系切实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构建出顺畅渠道,才能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体系的城乡互融。因此应当切实立足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化发展,明晰商贸流通改革的目标,转变传统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割裂式格局,尽快探寻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现状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以全力助推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
(一)构建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局限于一方针对另一方,而是应当切实发挥出城市与农村的各自优势,联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将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定位于城乡双向流通模式。
整合城乡市场的网络化商贸模式。我国当前很多城市具有着发达的经济与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具有着完善的产业体系,并且城市经济水平对于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对此,该类城市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整合城市市场的网络化商贸模式,即以该城市作为中心,扩散规模城市效应以辐射到更多的乡村。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组织功能效应的发挥来推动商贸模式的有序化发展,有利于保证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顺畅接轨,并深化城市与农村市场的关联,提升商贸流通的价值。
积极发挥龙头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我国有不少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而工业化水平则明显发达,对此,应当切实发挥城市的优势,积极发挥工业产业的实力,以产业来带动地方城市化以及经济水平的上升。这种模式的应用需要以城乡产业的差异化为基准,通过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来为产业之间相互的互动创造便利,使城乡产业优势得以切实发挥,通过城乡之间的产业共赢来推动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提升。
发挥小城市的经济主导力量。我国诸多城市的工业化水平较低,而经济水平较高,此类城市应当从经济效应入手,构建以小城市经济带动城乡综合发展模式。通常情况下,这类城市的发展重点在于城市化投资力度的加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也是依赖于经济的建设,而工业化产业发展水平却不高。对此,应当充分发挥小城市的经济主导力量,整合城市的商业体系,通过商贸流通来衔接小城市的商业经济点,确保商贸流通建立在经济流通基础上,围绕大城市做好双向流动网络体系的顺畅。
强化供应链空间链接。强化供应链的空间链接主要适用于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城乡双向流通模式应当将城市供应链网络系统整合,将散布于城乡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与零售商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网络,为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节点。
(二)完善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内容
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建立并非是为了全面消除城乡的市场差异,而是应当秉着该理念通过城乡商贸的互动与融合来实现城乡商贸资源统筹的最优化配置。从其内容方面来看,绝非是要将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改革成为“同一化”,也绝非是某一方流通体系完全趋向于对方体系的靠拢,而是应当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明确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内容进而使之逐步完善:
推动城乡商业流通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存在,致使城乡一体化进程受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割裂性,也导致两者之间市场经济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城市与农村只能各自为战,为了促进地方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市场呈现出各自的均衡发展。商业流通也就是城乡的商流,其属于一种经济流动过程,通过特定的方式运用等价交换模式来实现客体对此所有权的转移。据此,推动城乡商流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现代供应链与价值链的整合。一方面,借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来推动城乡商流的一体化,将城乡之间的产销各项活动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商流、物流與市场的双向流通;另一方面,借城乡产业链来推动城乡商流的一体化,在此过程中明晰城乡各产业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差异,联动相关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产业的宏观协同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推动城乡现代物流的一体化发展。供应链活动当中包含着诸多环节,物流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商贸流通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各界领域,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建设也当与时俱进做好全面的更新。就其一体化发展内容来看,本文认为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保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即表现为物流运作流程的一体化。除此之外,城乡的差异还体现于地域性方面,因此城乡现代物流的整合还需充分考虑到交通资源的建设。同时还会覆盖到物流的现代化仓储等等方面。由此可见,推动城乡现代物流的一体化并非简单的物流运作一体化,而是需要全面透析现代物流相关理论与实践,更高效地发挥出在供应链活动当中应有的价值,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商品、服务、信息与消费等等方面的需要,最大程度降低城乡物流成本,通过科学的规划、实施与控制来助动城乡商贸流通的一体化。
推动城乡价值流的一体化发展。关于价值流的定义,主要指的是从原材料发展为成品的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价值,其中也包括为产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而衡量城乡价值流的一体化发展,则主要针对的是在城乡商贸流通业当中所涉及的产业链的价值一体化。而关于产业价值链的定义又进一步明晰了市场经济当中各项活动的价值,即厂商内部同厂商之间通过生产与交易和服务来提升活动的价值,其过程全面覆盖了商品与相关服务于此过程当中所需要经历的从原料直至销售的所有流程。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产业价值链的前延。此环节主要针对于各产业领域的下游环节,即通过产业价值链的产出拓展至产业下游,使产业价值链被延长;另一方面,即产业价值链的后延,是在产业发展的上游环节进行投入之后所获得的产业价值链的延伸。由此可见,推动城乡价值流的一体化发展亦是完善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的重要内容。
推动城乡信息流的一体化发展。关于信息流的概念,指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信息传播与流动。在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当前,各个行业领域的所有流程运作均无可避免地需要涉及到各项信息。从本质上看,物流过程当中的信息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涉及到的信息要素经过采集、传递与加工之后便形成了信息流,信息的流通也就成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构建城乡信息流的一体化也就成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流的融入,应将其嵌入到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具有广阔覆盖面的城乡物流信息网络体系。信息流的整合构建,有利于推动城乡物流信息的互动,进而整合城乡物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对称与一体化。对此,应当致力于城乡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打造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城乡的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化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城乡信息的共享,从而为商贸流通疏通更为顺畅的路径。对此,应当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力度,最大程度保证农村对各类信息的顺利接收,并为农村技术与市场等各类信息的传播提供渠道。
结论
就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而言,城乡一体化的稳步发展将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变革,以便构筑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小康型社会的全面落实。因此,研究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落实城乡一体化中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地位,并从市场网络化、龙头产业带动、小城市主导及供应链完善来实现地域间的强强联合、强弱互补及共同促进,才能实现商贸流通体系的科学建设,从推动商贸流通一体化、现代物流一体化、城乡价值一体及城乡信息一体化来实现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建设。
参考文献:
1.齐春莹,齐君伶.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2.侯晓倩.交易效率视角下城乡商贸流通市场发展比较及一体化路径规划[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3.雷锋刚.一体化视角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4.刘徐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5.汤向俊,任保平.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经济经纬,2014(3)
6.柳江,慕宇.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评价及其转变—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4)
7.忻红,李欣钰.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3(13)
8.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9.任保平.从城乡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双向流通体系转变的战略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10.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