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心为主,自由自在

2016-06-15吴晓东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李白

摘 要:自古有关岳阳楼的诗词多不胜数,李白之前就有其仰慕的前辈孟浩然写过的著名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后也有杜甫的千古名篇《登岳阳楼》。但李白的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却是真正的“太白体”,与任何其他的诗歌都不同,它传达出太白追求极致,以我为主的迥乎常人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文本解读;我心为主

自古写与岳阳楼有关的诗词多矣。孟浩然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盖群雄,势压万方的句子。而李白登黄鹤楼之时想到崔颢的《黄鹤楼》就曾说过“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崔诗立上头”。一向骄狂的李白登上岳阳楼时自当也想到其尊之为“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的名句,但他却仍然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那么他这首登岳阳楼的诗歌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我们先看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写的是我站上岳阳楼,看到了岳阳山,“尽”字用得好,写出诗人把岳阳山一览无遗,证明诗人所站的地方高,站得高自然看得远。诗人不仅看到了山,还看到了水。“川迥洞庭开”,“迥”者,远也;“开”者,阔也。川迥,其实就是写长江流向很远,看不到尽头,视野开阔,但目之所及已经看不到了。宋代画家郭熙曾经写过一句“山欲高,尽出之而不高,云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而不远,烟掩断其流则远矣”。所以首联“一尽一迥一开”写出岳阳楼之高,不言楼高而楼高自现。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下面看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登上岳阳楼不仅看到了苍茫的山水, 更看到了有情的雁月。“雁引愁心去”,诗人有什么愁呢?安史之乱第二年,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兵败后,李白受牵累,被流放夜郎。这首诗就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之时,时年李白58岁。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李白是有愁的。但是雁把他的愁引走了。我们不仅要问雁为什么会把他的愁引走呢?《文苑英华》里曾经把“雁引愁心去”改为“雁别秋江去”,我们看一下改得好不好?如果作“雁别秋江去”,他就不是李白了,他就是李煜、李清照了。雁引愁山衔月,这里用了拟人。大部分诗人在写到雁和月的时候都是充满愁绪的。自从《诗经》里写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所有诗词中的雁都是哀鸣的,但李白笔下的雁却不一样。他写过“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他写到雁的感情是豪迈的,对着雁儿他可以喝酒,而且是酣饮。在这里雁是带给他快乐的东西,所以能引走他的愁绪。“山衔好月来”,这个“衔”字用得好,把月儿从山口慢慢升起的情状逼真形象地呈现出来了。

我们再看颈联。当诗人看到这美景的时候,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妙句。“下榻”现在是一个敬辞,比如我们不能说今天我要下榻于此,而只能说先生您在何处下榻?这个词语我们以前在《滕王阁序》里接触过,那里面有“徐孺下陈蕃之榻”。诗人说“云间连下榻”,哪里是云间啊?岳阳楼上就是云间。原来诗人误把岳阳楼上当成天上了,这里用的是想象和夸张的修辞。在“天上接行杯”。“行杯”就是一杯一杯复一杯,酒杯在饮酒人的手中快速地传来传去。同样我们可以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到相类似的诗句“飞羽觞而醉月”,“飞羽觞”也是这个意思,就是酒杯在手中飞来飞去,喝、喝、喝,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率性豪饮的情状。这就是李白,李白看到这样的美景,他就要喝酒了,他就要酩酊大醉了,他就要豪放作诗了。李白的及时行乐不是贬义的,在我们现在来看永远都是积极的。谁都想及时行乐,谁也一定要及时行乐。抓住宝贵的时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人生短暂,“人生不过三万日,死后还有亿万年”,所以所有的人在有生之年都要发奋努力。苏轼说的“诗酒趁年华”,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李白在这里暂且抛去一切愁绪,及时行乐,把酒言欢。最后我们再看尾联“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回”者,转也。我们看过影视古装片的水袖吧,长长的,舞起来低回婉转。“醉后凉风起”其实也是衬托岳阳楼之高。读了这一联之后,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太白果然是一仙人也,喝醉了酒还会跳舞,可以想见他当时醉酒后潇洒的舞姿。

最后总结一下这首诗歌。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叙写身登高楼,目之所及,视野开阔,隐有豪壮之情。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本来满腹愁绪的,但是雁一来就把我的愁引走了。是雁引走了他的愁吗?雁真的能够把他的愁绪引走吗?不是,是他自己排遣掉了。从这一联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开朗豁达的人。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传达出李白的放浪之情。饮酒啊饮酒,酒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我们说李白诗酒人生,其实李白正是借诗酒来浇自我人生之块垒。杜甫就曾说过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喝了酒就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天子只能管人间之事,我是仙人,你管不着。在古代,这可是欺君之罪啊,要杀头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见李白酒醉后的狂态。他和陶渊明一样酒后都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酒后放浪形骸的样子可见一斑。尾联“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自然让我们清晰可见李白酒后翩翩起舞仙风道骨的潇洒风姿。

推崇出身论的人认为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情,气质风度都和他的出身、家庭、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窥探李白的诗歌风格,性情气质,就要先从他的人生经历着手。李白小时候家里有钱,父亲李客是巨贾富商;李白少有异禀,在文学上很有天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再次,他剑术超群,后人说他为当时三大剑客之一,在《侠客行》中他说自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典型的“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赠李十二》)的文武双全的小伙子;还有一点就是,他够帅,这一点我们只能想见,因为没有资料记载他到底长啥样,但我们一定是把他想成潇洒倜傥,英气逼人的帅哥。少年仗剑出行,中年弃官云游,足迹遍天下。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飘然不群,至情至性的李白才能在老之将至,愁绪满腹的境况下登上岳阳楼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这样醉意朦胧,飘然出尘,神思天外的诗作。

李白是一个追求极致生活的人。极致生活就是像郁达夫所说的“曾因酒醉鞭名马”,就是李白写到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如何的洒脱豪迈啊!

李白有一颗真心,以我为主。仁心天下者,我们自当效之;但以我为主,我们也当谨记。马克思就曾说过,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自在地发展自身;而《圣经》上也有过一句这样的话:你赢得了全世界,却唯独失败了自己。因此让我们时刻记住,我们既需要仁心天下的老杜,也需要我心为主的太白。

作者简介:吴晓东(1975— ),男,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李白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诗仙李白的归宿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