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15蔡继敏罗新福
蔡继敏 罗新福
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继敏 罗新福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90例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者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改善时间,以及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异淋恢复情况等指标的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4,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的腹泻、皮疹、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预后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更昔洛韦;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儿童时期受EB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增加同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等症状。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治疗等。临床上显示,利巴韦林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脏缩小、咽峡炎等临床症状[1]。有研究表明,更昔洛韦可以显著地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良好[2]。本文就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4年11月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治疗的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作为研究病例。按照不同方案分为2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2~12.4岁,平均年龄(5.3±2.4)岁,住院前病程3~7 d,平均病程(4.5±0.7)d,体温38.2℃~40.1℃,平均温度(39.4±0.6)℃;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0~12.1岁,平均年龄(5.2±2.6)岁,住院前病程2~8 d,平均病程(4.3±0.9)d,体温38.0℃~40.3℃,平均温度(39.1±0.8)℃。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即护肝、护心治疗、退烧治疗等常规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具体为:给与患儿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147)10 mg/(kg·d),1次/d,治疗周期为2周。研究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具体方案为:给与患儿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91)5 mg/(kg·d),每天2次,12 h/次,治疗周期为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主要是指用药24 h后体温开始下降,2 d内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缩小2/3,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用药24 h后体温有所下降,4 d恢复正常,淋巴结缩小约1/3,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用药5 d后,各项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本次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异淋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异淋恢复情况等指标的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分析(x±s,d)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3%,对照组仅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4,P=0.0058)。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分析[n(%)]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皮疹2例,贫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5例,皮疹5例,贫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3,P<0.05)。
3 讨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EB病毒感染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临床上常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恶心、疲乏、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4]。近年来,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由于该病具有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等特点,需要较为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常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对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一定效果[5]。
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是一种较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改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淋巴结缩小、咽峡炎等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效果[6]。但有学者指出,利巴韦林用药后患儿的腹泻、皮疹、贫血等发生率较高,患儿的远期疗效不明显,评价较低[7]。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后患儿中24 h后体温开始下降,2 d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2/3等总有效率仅为71.1%。
大量研究表明[8-10],更昔洛韦对改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显著,预后效果良好。更昔洛韦作为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对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均具有较高的活性,进入血液后细胞激酶将进一步磷酸化,最终成为更昔洛韦三磷酸,抑制三磷酸鸟苷与病毒结合,达到抑制DNA合成的目的,最终发挥抗病毒的作用[11]。本次实验数据显示,更昔洛韦给药后患儿的热程改善时间仅为(9.3±6.2)d,显著低于利巴韦林方案下的(14.6±7.4)d(P<0.05)。说明更昔洛韦给药方案可以显著地减少各项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见效较快[9]。此外,更昔洛韦方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的71.1%(P<0.05)。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可以显著地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预后效果良好,各项症状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1] 岳毅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5):81-82.
[2] 赵智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1-22.
[3] 余东宁.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2,18(19):143-144.
[4] 吕洁,金莲花,孙景辉,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附312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518-521.
[5] 李玉华,文飞球,肖智辉,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4):260-263.
[6] 孙雨,王华,胡青华,等.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1):65-68.
[7] 谭丽梅,苏莉,叶家卫,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肝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29-230.
[8] 芦珊珊,吴静,王丽娜,等.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77-1078.
[9] 冯粉玲,黄惠梅.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3-224.
[10] 顾素亚,李艳.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所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77-1878.
[11] 谭启蓉,移梅,李卫,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2):81-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87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儿科 (蔡继敏罗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