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认知的影响

2016-06-15欧阳丽娟

当代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欧阳丽娟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认知的影响

欧阳丽娟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9±5.3)分,MMSE评分为(24.15±5.70)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4.36±7.92)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4.65±7.1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预后;认知;护理效果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也叫缺血性卒中,该病是一种突发性脑补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患者以年龄为45~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患者多伴有猝然昏倒、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等现象,对患者健康及生活的影响极大。而开展有效的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本研究选取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老年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均≥60岁,均经CT检查确诊[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7.3±4.2)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5±4.6)岁。排除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者、经溶栓治疗者以及精神疾病者。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1)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证充足休息;(2)皮肤护理,保持患者床褥整洁干净;(3)给予患者吸氧处理,改善脑部缺氧状态;(4)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适当营养支持。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理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1)护理评估,根据患者饮食、行走、沟通交流、大小便是否可控等因素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以此为指导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2)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康复训练,先从比较简单的床上关节运动开始,坚持每天自主活动30 min,培养患者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3)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早期锻炼,如坐位锻炼、行走锻炼、平衡锻炼、认知功能锻炼以及口语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从语言、行动、意识等多方面帮助患者进行自控,保证患者肢体协调,促进其快速恢复;(4)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体能和意识锻炼的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以配合临床治疗和病房护理工作;(5)日常活动护理,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开展各种团体活动,活动患者脑筋,提高动手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根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3],评定内容分为意识、眼球凝视、语言、上、下肢肌力以及行走能力等多个项目,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认知功能由本院自制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检测并评分[4],评分范围为0~30分,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护理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评定内容为10个项目,分为4个功能等级,总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日常生活独立性越强,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收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MSE评分 护理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MSE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MSE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3 33.2±6.1 24.7±6.6a 13.62±5.43 16.12±5.37a观察组 33 33.6±5.8 16.9±5.3a 13.49±5.28 24.15±5.70at值 0.256 5.326 0.356 5.423 P值 0.068 0.039 0.059 0.035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经护理后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4.36±7.92)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4.65±7.12)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1,P<0.05)。

3 讨论

老年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人体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6],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患者占大多数,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低、免疫力较弱,许多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病情严重者可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护理人员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适当的病房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神经损害,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给予患者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等可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情绪,有利于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护理指导,通过通过给予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护理还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对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与李俊英[8]的研究结果相符,这就表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认知功能评分得到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较高,护理效果良好。

[1] 林巧,桑俞.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选择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5):4-5.

[2] 张敏,杨惠钧,杨华,等.老年脑梗死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素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9):1245-1246.

[3] 罗秋兰,古贱秀,黄月红.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8):116.

[4] 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5):513-514.

[5] 邵洪娟,张金凤,左荣.记忆力干预对 2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RBMT-Ⅱ评分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4):117.

[6] 胡红艳.优质护理服务在5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3):109.

[7] 张军花.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21(11):1179.

[8] 李俊英.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7-2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69

江西 343200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欧阳丽娟)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