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观察

2016-06-15

当代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机械性肠梗阻导管

李 理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观察

李 理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以及排便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够快速改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且其手术指证较为明确,安全性高。腹腔镜技术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术后腹腔内再粘连发生率。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减压;腹腔镜手术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它是因肠道物运行受阻造成肠壁组织受损所致[1]。该病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手术指征难以掌握,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以及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2-3]。胃肠减压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手段,但因其管道短,导致减压效果较差[4]。近几年,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但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选择10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31.2±9.6)岁,其中肠穿孔10例,脾破裂16例,腹腔肿瘤14例,胃部手术6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0.8±9.5)岁,其中肠穿孔9例,脾破裂17例,腹腔肿瘤13例,胃部手术8例,化脓性腹膜炎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没有排气排便;X线检查腹部小肠,发现均有不同程度液气平面;白细胞计数平均11×109个/L。部分症状严重患者还有以下症状:腹部高度膨隆,腹肌紧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以及症状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术前,取平卧位,将导丝插入导管前端,利用X机观察,经鼻腔将导管插入胃,并使其缓慢进入幽门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远端约25 cm位置,确认进入空肠内部后将导丝拔出,向气囊内注入20 mL蒸馏水,固定导管并接负压鼓。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以及肠管减压量等指标,同时观察导管前端是否出现扭曲等情况,并间断冲洗导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引起梗阻原因而选择相应术式治疗。(1)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将导致梗阻的粘连分离即可,并不进行广泛分离操作。(2)腹腔镜辅助小肠部分切除术:明确切口部位,在腹壁行一切口,将患部撵提出,根据常规开腹手术措施实施肠切除以及肠吻合术,完成后缝合关闭。(3)腹腔镜小肠扭转复位术:使用胃肠抓钳将肠管进行牵拉移动,使小肠复位。(4)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复位后进行游离,拉出乙状结肠拉,实施肠减压、急诊肠道准备后,行一期切除以及吻合等操作。手术完成后,检查无肠管损伤后,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2组均给予患者补液、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失衡、减少腹腔内液性渗出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置管3~7 d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肛门排气缓解时间;(2)总有效率等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病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片发现肠管积气积液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X片发现肠道梗阻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肠梗阻情况未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病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患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术后,2组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23.8±8.6)h、排气排便正常时间(2.6±0.9)d以及影像学指标改善时间(2.9±1.5)d等与对照组分别为(35.3±8.1)h、(4.2±0.8)d、(5.0±0.9)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见效优于对照组,改善急性肠梗阻效果更为理想。见表1。

表1 2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研究(x±s)

2.2 2组治疗有效率分析 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n(%)]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因麻醉、手术创伤以及疾病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患者常发生腹胀、腹痛等症状,长时间禁食、禁水,可使胃肠道载膜萎缩[5]。同时由于小肠迁曲于腹腔,且长度长、活动度大,易造成梗阻[6]。对患者进行适应性的人工运动,可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降低肠管缺血现象,有效预防了肠粘连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可使小肠在较大范围内活动,加快肠蠕动,减少肠粘连发生。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但仍有病情加重的患者。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7]。可见,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加重等症状,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8]。总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够快速改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且其手术指证较为明确,安全性高。腹腔镜技术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术后腹腔内再粘连发生率。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1] 方世明,李海利,林青,等.X线引导下鼻肠梗阻导管插入引流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2):979-980.

[2] 徐辉,于静,陈虹彬,等.安置肠梗阻导管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8):1235-1236.

[3] Chen XL,Ji F,Lin Q,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transnasal ileus tube vs nasogastric tube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6):1968-1974.

[4] 王丽波,何平,徐红,等.内镜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0):1083-1084.

[5] Fazel MZ,Jamieson RW,Watson CJ.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use of the Jones’intestinal tube in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nn R Coll Surg Engl,2011,91:50-54.

[6] 郑波.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14-15.

[7] Dayton MT,DemPsey DT,Larson GM,et al.New paradigms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Curr ProblSurg,2012,49(11):642-717.

[8] 陈小丽,季峰,林琪,等.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9):522-5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19

湖南 422000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理)

猜你喜欢

机械性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